"十六大"會場上有一條橫貫高懸的大標語。"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萬歲"。幾次黨代會都有這條標語。最早出現在"九大",那時正處"文革"高潮,"偉大光榮正確"的口號不絕於耳, 標語倒處都是,還編了歌曲全國唱頌。
當時自己思想上還很幼稚,認為說共產黨偉大確實不假,那麼多黨員,打垮日本、打倒蔣介石,又搞了那麼多偉大的運動,也可以說"光榮"。但是對說共產黨是"正確的黨",當時心中也有疑問。
一九五七年三月毛澤東在一次工作會議上講:"我們的黨是一個偉大的黨、光榮的黨、正確的黨。這是必須肯定的。"從那以後"偉大光榮正確的黨"就不脛面走,"九大"時發揚光大,還寫到黨章之中。
一九八零年三月我在獄中上書中建議對黨章中的"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光榮的正確的黨"進行修改。後來"十二大"黨章中刪去了這項內容,但是做為中共黨代大會的主要口號和主體思想卻保存了下來,直到"十六大"。
中共絕非一貫正確
中共一貫正確嗎?答曰:非也
"大躍進"和"文革"是兩場大災難,雖說是由毛澤東發動,但如果沒有共產黨的組織領導怎能形成那麼大的運動?一九五八年中共八屆五中、六中全會決議,使"大躍進"走向高潮。一九六六年的中共八屆十一中央全會推出"十六條",使"文革"烈火燒遍了全國,一九六九年的中共"九大"更是火上澆油,對造成的這些災難, 中共永遠難辭其咎。中共對這段歷史能說"正確"嗎?
至於"大躍進"前的錯誤,因為很多黨的幹部們積極參加決策,所以承認錯誤就羞羞答答。一九五九年的反右,把五十五萬,有德有識的知識份子劃成右派,打入了十八層地獄長達22年之久,最後的結論竟是反右沒有錯,僅只擴大化了。這是有錯不認錯。
一九五五年反高饒,定了反黨集團,這是中共建國以後的第一次大內鬥,把黨內的不同意見,打成"反黨",逼得曾經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高崗自殺身亡。這件事直到現在仍不承認錯誤。
五十年代的"社會主義改造" 運動(包括合作化, 公私合營)是中共"光榮偉大正確"的左證,討論其是非,一直是理論界、學術界、媒體的一大禁區。現在走過了近五十年的歷程, 回顧那段歷史, 中共真是那麼正確嗎?
中共當前為了發展經濟自救,正在大力倡導、發展私人經濟,"十六大"修改黨章,增加了"其它階層的先進份子"可以入黨的內容,也就是要允許資產家入黨。回顧五十年代變相剝奪資產階級財產,要消滅資產階級,那種建築在"消滅私有制"基礎上的理論實踐,當然是錯誤的。換成中共的語言至少了也是"左"傾或極左。但是中共敢於面對事實嗎?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共沒有這個膽識,後來者如何?人們正拭目以待。
以"消滅私有制" 為目標的"社會主義改造",侵犯了古今中外,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基本人權,切斷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的變革只能是大破壞。中共絕非一貫正確,毛澤東說中共是個"正確的黨"那是騙人。
"偉大光榮正確"的禍害
把"偉大光榮正確"做為主要的口號,做為追求目標,做為宣傳的重點,從而刻意追求"一貫正確",結果禍害無窮。為了追求"一貫正確"的形象,便利用手中的公權力壟斷媒體,只報導"光榮史"、只宣傳"偉大"形象,像現在的媒體那樣,中共還有什麼缺點錯誤?
下崗失業工人的困苦生活有報導嗎?他們的示威、抗議活動每年有成千上萬起,有過報導嗎?
各地爭取信仰的抗爭不斷發生,有積極地報導和評說嗎?
對我國銀行、信用社巨大的呆壞帳,有多少報導?會議期間有認真的討論嗎?
11月7日"十六大"開幕前一天,大會舉行一次記者招待會,並做現場直播。新華社一名記者提出:現在揭露出來的貪官級別越來越高,貪污金額越來越大,案件越來越多這些問題怎麼解決?主持者對這個大家十分關注的問題不做正面的回答,第二天消息見報時竟將記者尖銳的提問也給刪去了。
在十六召開期間在大陸一些重要的網站或者關閉"論壇",或者關閉發貼功能。有幾天本人在多個網站上設立的信箱,竟沒有一個能夠打開。
大陸傳媒登的海外報導,都一律是稱頌"十六大"的內容。好在外國的傳媒很多,想找一些不違"光榮偉大"的報導和評論也是極為方便的。
經過這樣的操縱控制過濾的媒體,當然能夠建立"光榮、偉大、正確"的形象,可以粉飾現實,但製造這樣的氣氛對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對冷靜規劃將來有什麼好處呢?
少數人利用手中的公權力,利用掌握的媒體資源,壟斷與論,封鎖批評意見,堵住國人的嘴,製造與論上的一律, 阻塞了人們的思路,時而久之使國民的思想僵化。使極權主義蔓延,最後必然引發危機和災難。出現災難之後, 為了追求"一是正確",又會利用手中的公權力,掩蓋真實,編造產生災難的原因。
一九五八年後,中共領導的"大躍進",餓死二千多萬人,但是當時的媒體上沒有餓死一個人報導。一直被說成那是"三年自然災害", 拖了二十年中共才承認錯誤。我們過去五年中的失誤,是不是也要等二十年以後再去揭露,再去糾正呢?過去曾有人反對個人崇拜、個人迷信。現在更應反對政黨崇拜、政黨迷信。中國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政黨監督機制。
二OO二年十一月十九日於山東大學
-----議報 http://www.china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