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在致詞中說,王若望先生是一位作家和知識份子。他體現了知識 分子應有的一種特點,即始終對權力採取批判的態度。如今許多大陸知識 分子投靠權力,王若望的精神尤其可貴。王老是老革命、老共產黨員、老 幹部。上世紀中葉,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為共產革命所吸引是可以理 解的。隨著共產革命的發展變化,王若望這樣有正義感的青年經歷覺醒和 反叛的過程,到中年和老年,王老堅持對共產制度的批判和反抗,這正體 現了當時他參加革命始終不變的理想主義初衷。
胡平說,王老的去世讓我們每一個人思考人生的意義。個人的生命是 有限的,但人總是希望追求不朽。王老的一生體現了追求中國傳統的立德 、立言、立功三不朽的精神。他表示相信,王老和他的精神會被人永遠記 住。在中國民主化還未到來時,激勵許多人起來奮爭,在民主化成功後, 他的名字和精神依然會為人們懷念。
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的政治學者嚴家其表示,回想 起王若望先生去世,心理很難受。王老得了癌症,需要到中國治病,卻不 願意接受共產黨的條件,最終在異國土地上去世。嚴家其講起自己的父親 不能得到護照來美團聚時說,自己不願為能回中國探望父親而加入美國國 籍,是因為不願意改變當初去國的初衷。他表示,一個人的初衷不能違背 。當初離開中國是為了躲避暴政,如果暴政改變了,那也不是不可以回到 中國。嚴家其說,親情在某些意義上高於政治。中國大陸是我們的家鄉和 祖國,祖國應該對每一個公民都是友好的,而祖國目前沒有作到這一點, 造成華人的分裂。他表示已經對北京政權不抱任何希望。
劉青在致詞中指出,在中國現今享樂主義瀰漫之際,王若望的人格特 質更激發大家對他的懷念。劉青說,王若望先生逝世一週年紀念有特別的 意義,表達我們深切的懷念。他認為,王若望一生中有幾個特點令人敬佩 :一是王若望是中國共產黨掌握政權以後最早出來批評共產黨的,因此被 打成"右派",受迫害多年。二是王若望是共產黨內的反對者,在黨內干 部中是特殊和傑出的。第三點是王若望對人權民主理念的追求堅定不移, 堅持不懈。他在病重期間,拒絕了中共提出的有條件回國的要求。
劉青認為,中國目前對人權和民主的追求有淡化和減弱的趨勢。人們 期待胡錦濤為代表的"第四代"領導人在政治空間上會放鬆一些,但目前 仍無法樂觀。近期對發表言論和簽名活動的鎮壓有增無減,一些異議人士 被秘密逮捕和關押。中國普通百姓對人的自由和尊嚴的追求在減弱。他以 中國公演的<<動物農莊>>不被普通觀眾所理解為例,說明中國社會目前充 斥犬儒主義的享樂意識,對人的權利、自由和尊嚴的追求並未增強。他認 為,在這樣的環境下,像王若望先生這樣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更 顯得可貴。
在紐約主持民主亞洲基金會的洪哲勝,當場認購五十本文集,並強調 一定會寄往中國大陸;政論家凌峰以略帶哽咽的口氣,希望大家為民主、 人權奮鬥之際,要保重身體;「黃花岡雜誌」主編馬佩華表示,民運界如 果能將理想、力量傳到下一代,發揮傳承作用,相信反共的效果將更凸顯 。
「王若望紀念文集」由流亡西班牙的民運人士黃河清主編,棕色封面 配上瀋家尉的王若望油畫像及劉賓雁的書名題字,全書分五大部分,分別 詳述王若望追悼會各界發言、羊子及子女和外國友人悼文、各界人士評論 及懷念文選、詩詞及輓聯等,最後部分則是年表有關資料。
王若望原名王壽華,一九一八年生於江蘇,一九三七年參加中國共產 黨,五七年時被打成「右派」遭開除黨籍,文革時期入獄四年。
文革後擔任「上海文學」副主編、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因宣揚「資產 階級自由化」,一九八七年與方勵之、劉賓雁等人再次被開除黨籍。一九 八九年因投身民主運動再次入獄十四個月,一九九二年,王若望以七十四 歲高齡,同夫人羊子一起流亡海外,二○○一年十二月十九日因肺癌在紐 約病逝,享年八十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