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每一位即將負笈遠洋的清華學子行囊裡必帶上一套或數套《大話西遊》。該片在網上已被奉為經典中的經典,那位被一些人尊為「星爺」的周星馳也儼然成為了新新人類的代言人。
不可否認,這部電影作為對傳統經典的解構,確有其獨特而靈動的一面。但我們也應當看到其刻意張揚俚俗文化、市井哲學、嘲弄善良的另一面,因此其思想內容並不值得肯定。
那麼為什麼《大話西遊》會如此風靡一時呢?當年鐘惦斐在評論《城南舊事》的時候說過一段很有名的話,大意是:它似乎什麼也沒說,又似乎說了點什麼。這話用來評論《大話西遊》也完全合適,這部影片的成功之處在於為觀眾提供了一個空筐,人們可以從多個角度對其進行解讀,把自己的喜怒哀樂、感慨頓悟統統裝進這個筐裡。一段「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感情擺在我的面前……」的台詞幾乎可以套用到任何場合。《大話西遊》反映出當前網際網路上流行文化的一個特點,即要聰明不要智慧,要形式不要思想,要摸棱兩可不要黑白分明。
二、金庸
這位大俠隨便打一個噴嚏,網際網路都會抖上三抖。許多古典文學修養比較欠缺的讀者驚嘆金庸小說裡的文化底蘊,其實,金大俠只不過是擅長把傳統文化裡一麻袋一麻袋的東西拿來重新做成小包裝而已。「成人童話」高手不假,文學大師卻無論如何排不上他。其古詩文方面的修養,只消看看《書劍恩仇錄》裡那些拙劣的對聯便知高下。
金庸在網際網路的持續走紅,證明他不但是位市場營銷的行家,而且也是一位自我炒作的裡手。
三、王朔
王朔小說的影響不可謂不小,他弘揚痞子文化,躲避崇高精神,唾液四溢、板磚亂飛之處引來看客們無數的喝采。其實這些都只是表象而已。他所宣揚的都只不過是一種斤斤算計、趨利避害、妥協苟且的生存法則,他所代表的是一種沒落而腐朽的文化。他所反抗掉的都是那些善良而美好的東西,對於真正的醜惡,他往好裡說也是視而不見。
近來他的影響逐步減小,被他熏陶過的一代人正在慢慢解毒。因此,他非常失落,總在千方百計製造一些動靜,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四、王家衛
王家衛在網上的受歡迎程度不亞於金庸和王朔,他是個典型的所謂小資符號。他的作品晦澀、無聊,似乎在玩品位,玩高深,其實骨子裡所折射出的無非是末代貴族最後的風塵以及殖民地的風花雪月。
五、張愛玲
伴隨著一種對舊上海十里洋場的迷戀,一些人把張愛玲當成一代才女供奉起來。但是無論張愛玲被她的推崇者描述得如何才高八鬥,風華絕代,歷史事實總是不能抹殺的。當日寇鐵蹄踐踏,國家山河破碎的時候,身處日寇統治的上海、受過高等教育的張愛玲,居然喪失了作為中國人應有的最起碼的是非愛憎,主動向大漢奸胡蘭成投懷送抱,這是一個無論如何也掩飾不過去的人生污點。一個人可以不拘小節,但關乎民族大義的大節焉能兒戲。我們不主張以其人費其言的武斷做法,但是,卻也不應該把人和文完全割裂開來。我相信羅曼.羅蘭的一句話:「要想往別人心裏撒播陽光,首先自己心裏要有陽光。」
六、日本動漫
日本文化裡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優秀的成分,但我們也應該看到,這個島國文化沒落的一面。一段時期以來,在「哈日」「哈韓」潮流的帶動下,大量的日本動漫湧進國內,並充斥於網際網路上。儘管日本動漫裡也有極少數的優秀作品,但多數作品代表了一種縱欲的消費文化。日本動漫喜歡用各種少女做主角,那些煽情暴露的畫面,所表達的無非是一種遮遮掩掩的意淫情結。
七、朱德庸
朱德庸的漫畫都是一樣的套路,人物矯情孱弱,內容無聊乏味,大部分笑料都是咯吱人的。朱氏漫畫在大陸的風行,反映出當前中國中間階層思想的乏力和空虛。小人書影響了好幾代中國人,我們需要鮮明、有力的漫畫,而不是朱氏漫畫這種虛弱自戀的東西。
八、網戀文學
網路深刻地改變著當前中國年輕人的婚戀觀念和性觀念。網路文學作為網民生活的反映,描寫網戀也是理所應當的。然而痞子蔡的走紅,使得大多書網戀文學擺脫不了這樣的窠臼:落魄公子把網迷,瞧遇MM聊天室,其中一人還會得絕症。這種程式化的套路,嗲聲嗲氣的語言,都像一個模子扣出來的。
九、網路遊戲
當前網路遊戲方興未艾,但這些遊戲都沒有擺脫傳統電腦遊戲的路數。煩瑣的道具,無頭蒼蠅式的奔跑,人們在打打殺殺中喪失了自我。我相信,將來的遊戲應該是作家編寫的,應該有更多的人文內涵。
十、小資生活
這個被有閑階層生造出的詞充斥於媒體和網上。曾經有人給小資生活總結了26個關鍵詞,本義是諷刺挖苦,卻被一些人奉為行動指南。究竟什麼是小資?似乎誰也說不清,其實無非是形而下的物質主義和享樂主義的大雜燴而已。某些人赤膊鼓呼,某些人津津樂道,其目的無非是把當前一些優秀文化的萌芽都裝進物質主義和享樂主義的大籮筐,為其所用。其實,中國當前網民的主體根本不是什麼小資,而是新時期的勞動人民及其子弟。代表這個時代的先進文化絕對不是小資,而是處於轉型期的大眾文化。那些倡導小資的人,目的是為了在推銷一種生活方式的同時,推銷慾望和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