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原本的中國民族學 ,喜歡把鮮卑列為東胡民族系列.後來經過民族學者調查發現有誤 . 鮮卑民族是來自與遙遠的西北利亞的民族 .鮮卑二字就是西北利亞的漢語音譯.拓跋氏鮮卑族的祖先之廟在烏洛國西北,早期拓跋氏鑿石室而嗣祖. 此石室離代京(今山西代縣)四千餘裡,位於西北利亞. 拓跋氏南下後已把石室的祖先忘卻 . 這也不奇怪,一是因為他們已經遠離了故土,二是時代已經久遠 .三是他們自己已經把自己改造成了漢民族.
唐帝國時代在西北冒出了一支唐帝國皇室的本家種族:吉嘎氏.又因是古堅昆國.又稱為結骨,.其人皆赤髮,白面,而綠瞳,蓋白種人.可見來自與西北利亞這個新型的漢民族是白種人,很可能是源自於古代斯拉夫民族的一支.
隋唐兩代皇室皆為鮮卑血統。楊李二家是表親。我們所熟知的隋唐好漢中的。宇文成都:李元霸。楊林都是有鮮卑血統的人。宇文是鮮卑姓。唐高祖李淵本姓大野。是鮮卑姓。母親獨孤氏:獨孤氏是鮮卑姓。李淵李市民都有鮮卑血統。鮮卑民族的祭祖石洞在今天的西北麗婭。已經發現。鮮卑就是當時西北麗婭的漢譯。新唐傳楊林乃黃眉。可見有百人血統。黃種人沒有黃色眉毛的。
然後我們來看看具體的證據:
(一)。山東博物館的考古學家和中國古生物分子遺傳學研究所,通過對山東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時期的墓葬,和春秋戰國時期的山東臨淄古墓群中古人類遺骨中提取的DNA樣本所做的檢測,研究表明,儒家的發源地--山東,從新石器時代一直到春秋戰國晚期,當地人的人種特徵都是明顯的高加索人種(白種人),進而可推知:儒家的創始者--孔子,毫無疑問也是屬於高加索人種的成分。
一直到了隋唐時期,山東當地人的人種特徵才開始轉變為高加索人種與蒙古尼亞人種的混合成分,近似於今天新疆中亞的黃白混血種人;然後到了明清時期,山東當地人的人種特徵才開始轉變為較純粹的蒙古利亞人種。
這個研究結果曾經在2000年「21世紀中國考古學和世界考古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公布過,2002年的《齊魯晚報》《山東商報》也曾有過報導。
(二)。從殷墟遺址,中國地區最早的文明--商文明的遺蹟中發掘出來的遺骨中,有高加索人種的遺骨。(關於文明的定義等問題請參考《所謂五千年文明古國的無稽之談》等文章)
商代已有不少白種人在華北是事實,商朝祭祠坑中就發現有白種人的頭骨(大約同時期亦有一支印歐人進入印度,對印度造成很大影響)。有一報導說有人把河北老山漢墓的女墓主的頭骨拿來作臉部重建,這史上第一個作出來的漢代人臉竟就是個西域美女。周、秦、漢時西域美女可能很搶手。再有一件事拿來與大家作參考。最近有考古學家認為他們已在甘肅禮縣發現了秦的第一祖陵,認為那裡應就是秦的發源地「大犬丘″。如果古代的「犬戎″真是印歐人,其勢力在西域與甘肅(這裡也是夏族炎帝的故鄉,吐火羅Tokhari音近閩南語的「大夏″),秦的先世(或甚至炎帝、黃帝,第一個拜黃帝與炎帝的似乎是春秋末戰國初的秦靈公,公元前 424-415在位)會不會是印歐人?秦好作超大型工程,這似也是西方人的個性。
中國地區的第二個文明--周,也是來源於含有大量高加索人種成分的西戎(說吐火羅語--屬印歐語系)。周人始祖名為棄,號為後稷,其母為姜嫄,系出自羌人部落(姜,羌同源),而羌人為西戎的一支。周人直到滅商入主中原之後才開始「貶戎狄之俗」逐漸擺脫遊牧文化的影響。(《說文》:羌從羊,意即牧羊人。)
不僅西周墓葬中發現有很多高加索人種特徵的顱骨,而且,1976年在甘肅靈臺白草坡一座西周墓出土文物中,有一尊青銅鼓上的人頭像具有明顯的高加索人種特徵;1980年陝西扶風西周宮殿遺址出土的蚌雕人頭像,雕像高鼻、狹面、深目,也具有明顯的高加索人種特徵,其中一個頭頂上還刻有一個「╋」字(「巫」 字),這個符號來源於公元前5500年前的西亞哈拉夫文化。
傳說中的黃帝,炎帝,堯,舜,禹等人,並不是實有其人,只是春秋戰國及秦漢時期才陸續由方士文人根據神話傳說虛構出來的人物,但是其所對應的考古年代上相應的氏族部落,如堯,舜,禹所對應的陶唐氏,有虞氏,夏後氏,據中國學者考證,都是使用印歐語系(雅利安語系)的民族,而使用印歐語系(雅利安語系)的各民族基本上都屬於高加索人種。 其實中國人的祖先黃帝就是來自於古巴比倫帝國的酋長。亨利臺:這點已為世界考古學所公認。
而那時候,中國地區的早期文明還未出現,屬高加索人種的印歐語系(雅利安語系)各民族已經來到了中國腹地,包括早期的吐火羅語各族以及後期的東伊朗語各族,並逐步帶來了中東西亞先進的生產技術,小麥,大麥,及馴養牛馬,車輪,兩輪戰車,青銅冶煉術,及後來的冶鐵術等等技術,而且受中東的楔形文字影響發展出了早期的甲骨文,直接創造了中國地區的早期文明--商,周。
從文化上來說,從商周青銅器上的雙馬族徽,到新疆天山和內蒙古陰山古代岩畫上的雙馬神像,以及中國北方草原和農牧交界地帶的雙馬紋藝術品,與印歐語系的雅利安人共有的多神教神祇之一:雙馬神偶像,在文化上是一脈相承的。毫無疑問地都是來源於印歐語系各民族。
另外,商人是政教不分的,有很強烈的宗教性。這一點正是古代印歐語系的雅利安民族各分支共同的特徵。
來自羌戎的周人,信仰陰陽,與印歐語系民族最早的宗教--祆教很相似。岑仲緬先生認為周人是祆教徒,《易經》也來源於祆教。
楚人苗人的祖先--南蠻,也是深受印歐語系民族的影響,甚至也可能含有高加索人種的印歐語系民族的成分。楚人的神話系統與雅利安人的神話系統很接近。
另外,熟悉三國歷史的人應該知道,當時很多人都是典型的高加索人種特徵,如孫權是「碧眼」「紫髯」,曹操的兒子曹彰是「黃須」,關羽,太史慈,程昱等人,都是「美鬚髯」(就是大鬍子),這些在《三國誌》的記載中比比皆是,從中可看出,當時漢人的體毛很重,毛色較淺,這都是明顯的高加索人種的特徵。
在東方,印歐語系雅利安民族中的吐火羅人,塞人等,一路途經中亞,新疆,阿爾泰,河西走廊,進入中國地區,與當地屬於蒙古利亞人種的阿爾泰語系民族,藏緬語族融合,創造了中國地區的早期文明--商,周。
前面說了,印歐語系雅利安民族在其大遷徙中得益於其掌握的馴養牛馬,兩輪戰車,青銅冶煉術,冶鐵術等等先進技術,特別是在遷徙至中國地區並創造中國地區早期文明的過程中更是如此,並將馴養牛馬,車輪,兩輪戰車,青銅冶煉術,冶鐵術,等等技術逐漸傳入中國地區,其中馴養馬的技術,以前有人認為是起源於中東,也有認為是起源於阿爾泰語系民族(如《世界史綱》),不過近年來通過對世界上所有人工馴養馬種的基因檢測結果表明:世界上所有的人工馴養馬種都是同源的,都來源於南俄羅斯草原上雅利安人最早馴養的馬種,中國地區也是如此,甲骨文中也有關於馬的進口的記載,證實了這一點。
在三千多年前的這一輪雅利安人大遷徙運動中,奠定了世界上各主要古典文明的基礎,緊接著在兩千多年前的人類歷史上第一輪思想大爆發中,產生了同屬於雅利安民族的希臘的畢達哥拉斯,蘇格拉底,柏拉圖,亞理士多德,阿基米德,歐幾里德,波斯的瑣羅亞斯德,印度的佛陀(釋伽摩尼),中國的孔子等一大批聖哲,其思想影響了人類歷史達兩千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