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房價仍只相當於其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倍,戶均收入的4倍。中國平均房價目前超過大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按單價來比較差別更明顯,中國住房單價是月收入的4倍,而美國則不到20%。而就在此水平下,美國美聯儲的利率上調顯然在抑制房價,美國部分接近6倍於戶均收入的地區被經濟學家稱為泡沫區,美國開始警惕房地產泡沫。如果美國有地產泡沫,那麼中國房地產泡沫究竟有多大?
中國和美國的房價比較
應該注意的是,絕大部分美國住宅是2-3層的樓房,附帶院子、車庫,甚至游泳池,社區高爾夫場地也並不算稀奇。相當於中國的高級別墅和聯體別墅。美國房產商所經營的都是現房,三室兩衛房以上房型佔90%以上,用中國話說是大房型為主。且是裝修房,基本與中國的豪裝相彷。所以其房價應和中國的高檔裝修房進行比較。
美國資料都以每單元住宅來統計房價,而不是按每平米來計算。按每幢房子來衡量的美國住宅價格並不能正確反應中美之間的房價水平差異,因為美國的住房面積比中國普遍要大很多。美國住宅多數集中在120-300平米左右,目前均面積約220平米。折算成和中國一致的每平米單價不足1100美元,和大漲後的中國一線城市市區裝修房價位基本相當。中國長三角某些城區甚至有超出的跡象。
更重要的是美國房地產商規範運用的住宅建築面積(Square footage)概念不同於中國的「建築面積」,使得以上單價的比較仍然非常不確切。直接以統計上公布的面積為基礎推算的單價,美國住宅面積數據相對低估,其測量方法下的單元住宅單價需要打折。中國住宅全是數層甚至數十層的高樓,而且一梯多戶,一小區幾百來戶,建築面積裡面含有很多公用的和瑣碎的空間,住宅實際使用面積要大大縮水。使用面積只是建築面積的80%左右。中國扎堆的住宅和美國人目前崇尚的居住品味大相逕庭。不但單體住宅沒有公用面積一項的干擾,且住宅內很多區域是不算入建築面積的。因為其計算的原則是完工面積(Finished footage),必須是經過建築材料如木板、地毯之類鋪設後的地面和樓面,因此,一般走廊、地下室、小閣樓、院子都不在銷售總價之內。按建築行業的指導,室內層高低於5 英尺的部分不再計算,如果一個房間7英尺以上的空間不到50%,則整個面積也可不計。當然,其牆體仍是建築面積的一部分,而木板房為主的住宅其所佔的比例非常少。
來源: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