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今天也據這篇文章發出報導。
報導引述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指出,主要商業銀行積累了大量不良債務,可能引起的銀行兌付風險。
根據中國銀監會的報告,儘管中國四大國有銀行一直努力消除不良資產,改善銀行運作,但是四大銀行的不良資產率去年底還是達到15.6%。
吳敬璉還警告,20世紀90年代初期以來形成的股市泡沫也可能引發金融系統風險。
上海綜合指數3月30日下跌至1172.57點,是1999年5月19日以來的最低點。
針對國內特別銀行界目前可能存在的種種風險,文章引述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融學者謝業華日前進一步指出,隨著國內利率市場化的逐步推進,一段時間以來,由於銀行貨幣信貸增長過快、貸款結構不合理如房貸和車貸增長過快、信用制度不健全、金融機構獨立性不夠等原因,國內的金融風險隱患正呈不斷加重的趨勢。
新華網說,中國的利率系統最近以來更有彈性,上個月中國對住宅貸款作出調整,以防止住宅市場的泡沫,抑制房價的過度上揚。
謝業華對《經濟參考報》說:「近年來國內金融機構普遍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具體體現為信貸業務的快速擴張,掩蓋了潛在的資產質量問題,而且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入,破產法的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負債的很大一部分將會轉化為銀行賬面上的不良貸款。」
1999年成立四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剝離政策性因素造成的1.4億的不良貸款、在2002年動用1127億元沖銷四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等,但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仍然一直在極高位徘徊。
與此同時,貸款的結構也發生了改變。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融學者黃燕芬在受訪時表示,加入WTO以後,由於銀行業面臨外資銀行的競爭和商業化經營的壓力,各大銀行都在爭搶高回報、低風險的客戶,而地產信貸(包括投資者、開發商、建築公司和抵押部門)一向被認為是優質客戶,導致銀行近年對房地產的貸款額大幅上升。
根據中央銀行研究局的《中國房地產發展與金融支持》報告數據表明,2003年房地產投資開發資金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較2002年增加 29.7%;同時,房地產信貸在銀行業整體信貸中的比重也不斷上升:2000年房地產信貸比重為6%,2001年上升到13%,2002年達17%, 2003年已高至21%。
目前中共沒有有效的警報機制來避免金融危機的發生,國家也沒有對現有的金融系統繼續改革,嚴重金融危機或遲或早勢必會發生,經濟參考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