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乾屍
一種就是國外通常所報導的乾屍,即木乃伊,它們在死亡後都經過處理:剖開體腔,取出內臟,屍體用熱溶的松香澆灌,然後用浸透松香的布包裹,出土的木乃伊在顱內、乳突小房內均有松香。此類應屬人工乾屍。如古埃及法老死後,經人工脫水和用樹酯香料處理而製成的木乃伊。另一種則是國內所發現的棺內乾屍。主要由於墓地地勢高爽,地下水位低,加之棺和墓內密封程度高,棺不漏氣,所以沒有受到地下水及濕度的影響。而棺內的腐敗過程和氧化過程耗掉了留下的氧氣,形成缺氧環境;加之屍體組織和一些物質的分解產物,不利於腐敗細菌的生長繁殖,屍體的腐敗便逐漸停止下來。屍體水分滲出體外,被殮裝、棺木或棺內存放的燈心草、木炭、石灰等吸水物質所吸收,屍體便逐漸於化而形成乾屍。因此,可以認為,凡是屍體埋葬前進行過防腐、取臟器、澆灌松香或棺內放入吸水物質等人工處理所形成的乾屍,稱之為人工乾屍。
明代揚州城防將軍喬健庵屍體
江蘇揚州出土一男一女兩具明代古屍。他們生前是一對夫妻,死後都成了不腐之身,實在難得。丈夫曾是明代揚州城防將軍,長鬚美髯,體魄魁梧。夫人卻滿頭白髮,身材苗條,一雙玲瓏小腳,一派明代貴婦氣質。
自然乾屍
指那些未經人工處理,主要由於埋葬環境乾燥導致屍體脫水而自然形成的乾屍。比如新疆的樓蘭古屍就是由於該地區地勢低凹,氣候乾燥,降雨量極少,屍體僅以粗製毛布和羊皮覆蓋,上面壓一層干樹枝和沙土,並無密封良好的棺槨裝殮,故屍體周圍可接觸外界流通的空氣,在炎熱乾燥的荒漠之中,體內水分很快蒸發,對細菌生長繁殖極為不利,即便已開始腐敗的組織也逐漸減慢其腐敗過程,最後處於靜止的平穩狀態,使屍體保存下來。電鏡下觀察到皮膚、軟骨、橫紋肌、腎、腸等組織中出現大量的細菌或和細菌芽抱結構,足以說明死者體內發生過細菌繁殖過程。這些細菌與機體組織自溶、分解相互作用,使部分組織器官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但由於乾熱環境的影響,屍體水分大量迅速減少,細菌生長和屍體組織腐敗較快受到抑制,這也是使樓蘭古屍保存完好的重要原因。又如哈密古屍,其情況與樓蘭古屍類似,其墓葬地點是深人戈壁荒漠之中的一處偏僻的綠洲。地勢低凹,海拔只有200米,周圍是一片戈壁荒漠,氣候特別乾燥,有「哈密的吐魯番」之稱。哈密縣全年的降雨量平均只有34.1毫米,濕度年平均為40%∼50%。可見古墓地所處的環境是十分乾燥的。而哈密古屍所在的墓穴和墓室十分簡陋,墓頂封土很淺,葬具不密封,這些因素會造成屍體與外界流通的空氣接觸,在極乾燥的環境中,屍體內的水分便很快蒸發。與此同時也抑制了細菌的繁殖,屍體的腐敗也就停止,並較好地保存下來。
金壇出土南宋太學生周瑀屍體
1975年7月,江蘇省金壇縣一座南宋古墓裡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古屍。據考證,他就是南宋太學生周瑀。剛出土時,墓主周瑀浸泡在無色的棺掖中。從出土現象判斷,系地下水滲入所致。棺地底放有大量燈草,用作乾燥劑。屍體仰臥直肢,外形保存完整,毛髮俱全,皮膚呈棕黑色,軟組織有彈性,肌體大小關節都能活動。
樓蘭鐵板河古屍
這是新疆鐵板河古墓出土的一具屍體,為女性,保存良好,面目清秀,面容自如,神態安詳,鼻樑高窄,眼睛深凹,口微微張開,胸部、四肢肌肉豐滿,毛髮、皮膚、指甲都保存完好,甚至長長的眼睫毛都清晰可見。深褐色的頭髮蓬鬆地披在肩上,皮膚呈古銅色,身體強壯。根據人類學研究和骨骼系統X線攝片分析,此古屍是新疆古代的少數民族,年齡在40-45歲之間身長152厘米,體重10.7千克。
哈密古屍
哈密女屍身穿紅色彩條毛布袍,外披羊毛大衣,可能死於寒冬之時,衣服血污斑斑,黏附在身上。長長的金黃色的頭髮梳成從兩邊分開的髮型,兩邊又各梳成3根小辮子,然後各由3根小辮子彙編成一條大辮子。可見「新疆姑娘辮子多」是早在3000年前就有了。她肌肉發達,顯示生前健康的體形。濃密的汗毛,還清晰可見。她還保持著3000多年前那寬厚、豐滿的形象。根據她的髮色、髮色和其他特徵可以判斷她是一位古代新疆少數民族婦女。
頭戴鳳冠的顧夫人
顧從禮之妻為誥命夫人,出土時頭頂鳳冠,珠寶玉石鑲嵌其間,頗有貴夫人的氣派。
身著官服的顧從禮屍體
泰州古屍出土時情景
1980年11月,在泰州市郊的一座明代古內出土了兩具古屍,一男一女,保存完好無損。據墓誌記載,墓主是徐藩夫婦。徐藩生前官居工部右侍郎,,埋葬年代為明嘉靖十一年,距今460多年。出土時男屍浸泡在深黃色的棺掖裡,緊纏於裹屍布、被子和13層衣服之中。屍體長165厘米,重23.5千克。屍體濕潤柔軟,外形完整,皮膚呈淡黃色,毛髮、鬍鬚、睫毛等清晰可見,手指甲均保存完好,軟組織有彈性,四肢和大關節都能活動,內臟器官也保存良好。
古屍出土時,皮膚呈淡黃色至深黃色,由於立即用塑料薄膜袋充氮密封,並浸泡在福爾馬林溶液中,屍體顏色變化很小。
拉美西斯二世木乃伊
埃及嬰兒木乃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