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雨上湖:首次捕獲胎生貝湖魚
13日上午,參加「中俄貝加爾湖綜合科考隊」的科學家冒雨抵達利斯特維揚卡碼頭,分乘科學考察船在貝加爾湖開始了湖面考察。
23名中方科考人員分乘的兩艘科考船是以前蘇聯科學家的名字命名的「維列夏金」號和「科普秋格」號。據介紹,目前,該湖泊研究所共有5艘科考船,「維列夏金」號和「科普秋格」號是其中的大型船舶。船上裝備有各種用於水文測量和湖泊生物採樣等方面的儀器。
2000多萬年來,貝加爾湖湖底積累了大量沉積物,其中的硅藻類植物殘骸和凍結的沼氣是研究亞歐大陸古氣候、古環境,掌握全球氣候變化規律的寶貴資源。此外,貝加爾湖及其所在的西伯利亞被公認為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之一。這一湖區已成為科學界共同關注的焦點。
為時3天的湖面考察期間,中國科學家考察了貝加爾湖中部地區,並抵達湖中最大面積為730平方公里的奧爾洪島。他們首次捕獲到了貝加爾湖特有魚類胎生貝湖魚。
湖水清澈:「西伯利亞明眸」名不虛傳
航行在貝加爾湖上,不能不驚嘆湖水的清澈透明。每當「中俄貝加爾湖綜合科考隊」的科考船駛向岸邊的時候,水下幾米處的鵝卵石清晰可見。
據中國科學家估計,這次航行中,科考隊員所抵達水域的透明度均達到20米以上。俄方常年測量結果表明,貝加爾湖湖水的最大透明度達到40.2米,這個數值在全世界位居第二,僅略低於日本的一個湖泊。「西伯利亞明眸」的美稱果然名不虛傳。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劉強博士解釋說,貝加爾湖湖水的含鹽量和有機質含量都很低,受污染程度也很輕。它透明度高的原因首先在於它湖盆深邃。貝加爾湖作為世界最深的湖泊,其湖盆的平均深度為730米。儘管湖面常會出現高度達4米以上的風浪,但距湖面10米以下的水體卻相對平靜,那裡的顆粒物會不斷沉降,直至成為湖底沉積物。
而且,大量的鉤蝦等端足類動物使貝加爾湖具有「自體淨化」功能。這些端足類動物能夠分解水藻,分解動物屍體,是維持湖水清澈的一個主要原因。此外,貝加爾湖屬於貧營養湖,水中氮、磷等營養元素含量低,藻類等浮游動植物總量相對較少。正是由於這些原因,貝加爾湖的湖水才如此晶瑩剔透。
「湖中怪獸」:貝加爾湖中難以生存
「湖中怪獸」是不少人熱衷談論的話題。不論是在尼斯湖,還是長白山天池和新疆喀納斯湖,這些「動物」的每一次「神秘現身」總會引起人們關注。貝加爾湖地區也曾有過「湖怪」的傳聞。
參加此次科考的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所教授陳毅峰介紹說,原本生活在海洋或陸地的哺乳動物進入湖泊,逐漸適應環境,並作為新物種繁衍至今,需要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實際上,很多河流和湖泊中的確生活著一些哺乳動物,其中比較知名的有長江的白鰭豚、江豚和俄羅斯貝加爾湖的環斑海豹等。但是,相對陸地而言,淡水水系中這類動物種類非常少。
傳聞中的「怪獸」體積龐大、若隱若現、行蹤不定。據此判斷,所謂的「怪獸」在數量上應該極為稀少。陳毅峰解釋說,同一區域內,動物的體積越龐大,它們對生存環境的要求就越高。湖泊中的大型哺乳動物位於金字塔食物鏈的最頂層,需要大量魚蝦等食物。而且,按照生物學常識,在相對獨立的環境中沒有形成種群的動物難以繁衍。
目前,人類對水生生物研究在總體上已達到較高水平,科學家的足跡幾乎遍佈地球上的主要湖泊,並掌握了它們的基本特徵,包括當地生物的食物鏈等等。在最近相當長的時間裏,人類沒有發現任何以前未知的大型哺乳動物。
關注環保:萬人抗議企業向湖中排污
21日清晨,科考隊自俄羅斯的伊爾庫茨克市出發,行程近500公里,從南部繞貝加爾湖,前往與之相鄰的俄羅斯布裡亞特共和國。
中午時分,科考隊員來到貝加爾湖的最西端斯柳江卡。這裡距離蒙古只有200多公里。小城之所以聞名,是因為這裡的貝加爾紙漿造紙聯合企業對貝加爾湖的嚴重污染。貝加爾紙漿造紙聯合企業有職工4000多人,始建於上世紀60年代。因當地木材和水源充足,又位於西伯利亞大鐵路沿線,企業經濟效益良好,是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然而,大量的工業廢水威脅著貝加爾湖的生態環境。1988年,萬餘名伊爾庫茨克人舉行遊行示威,抗議當局把企業的污水排放到貝加爾湖。時任蘇聯森林、紙漿造紙和木材加工工業部副部長普羅寧因此被解職。直至今天,圍繞該企業是否應當轉產或關閉的爭論仍未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