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5-10-05 22:41:00作者:李怡
李敖的神州文化之旅,北大演講談言論自由,頗有掌聲;清華、復旦的演講,就使內地網民覺得不過爾爾,甚至說他「學會了與時俱進」,「除了失望之外,還覺得有辱斯文,是自取其辱的文痞」;再後到香港,發表一通認為香港人不應向中央爭民主的言論,就更使香港的民主派大搖其頭。
但內地人與香港人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中國大陸十三億人,就沒有一個李敖呢?為什麼李敖對大陸的事、香港的事發表這樣、那樣的意見,會讓內地人與香港人寄予希望又或者感到失望呢?
但內地人與香港人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中國大陸十三億人,就沒有一個李敖呢?為什麼李敖對大陸的事、香港的事發表這樣、那樣的意見,會讓內地人與香港人寄予希望又或者感到失望呢?
李敖對內地、對香港,沒有切身體會,甚至存有誤解,那是很自然的事。更何況他此行受鳳凰視邀約,言論不能不有所顧忌。香港民主派人士老是發表意見,認為臺灣應該與大陸統一,不是照樣讓臺灣人聽了不是滋味?所以,本來就不應該對李敖關於大陸問題、香港問題的談話過於認真,更不宜有啥期望。內地人、香港人之所以對李敖在內地、在香港有期望,是因為內地與香港沒有李敖。
尤其是內地,不管是稱讚他講話的國台辦或是批評他講話的若干網民,其實最需要去想的是:為什麼我們沒有李敖?為什麼我們的土壤、我們的社會氛圍產生不出一個李敖?為什麼我們要對一個外來的和尚寄予厚望,希望他能為大陸封閉的屋子開一扇窗?要開窗,不是應該關閉在屋子的人去開的嗎?
中國有沒有人發表過像李敖那樣的提倡言論自由的言論?有的。二十多年前,當時在北大當研究生的胡平,就在筆者主編的《七十年代》月刊上發表過一個連載的論文《論言論自由》,要講理念的深入與清晰,絕非李敖在北大的演講可比。然而,這樣的文章在內地找不到地方刊登,只好輾轉流到海外。最後,連胡平都無法在大陸立足,而要移居美國矣。
近年敢於針砭時弊、並在去年發表《討伐中宣部》的北大副教授焦國標,也是有一點李敖味道的人物。但他的文章也不能在內地公開發表,更因寫《討伐中宣部》而被北大炒了魷魚,現在到美國當訪問學者去了。
中國大陸十三億人冒不出一個李敖,冒不出一個龍應臺,甚至沒有「雲門舞集」的林懷民,沒有諷喻社會的流行歌手羅大佑,沒有電影的李安,沒有彫刻家朱銘厖。
因為五十多年對言論的控制,扼殺了人民活躍的思想,也壓抑了人民的創造力。
《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