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6-09-01 22:24:33作者:
儘管有很多相似性,印度和中國還是有很大差別,兩國在傳統觀念社會制度方面有著顯著不同。近年來,中印兩國經濟都在飛速發展,GDP增速幾乎不相上下。有人可能會問,印度經濟有一天會超過中國嗎?
初看之下,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目前中國已經遙遙領先。1980 年,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計算印度和中國幾乎處在同一個水平上。但如今,中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經翻了一倍,但印度僅僅增長了50%不到。過去20多年來,中國GDP增長率一直保持在9%的水平上,比印度高出了一大截。在吸引外國投資方面,中國幾乎是印度的10倍。在世界貿易中所佔的份額方面,中國是印度的 5倍。中國的優勢非常明顯。
在基礎設施和政府辦事效率方面中國也比印度強出許多。在中國,設立一家公司辦理手續只要一個月的時間,但在印度則需要三個月。此外,在居民儲蓄和和外匯儲備方面,中國也遠遠超過印度。
英國《經濟學家》(Economist)經過調查得出結論說:「如果這是一場比賽,印度顯然已經落在了後面。」
但是,在表面上的領先之下則是中國優勢的喪失:印度正在快馬急鞭地追上來,甚至有一天會超過中國。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相比之下印度的社會體制對外界變化衝擊的承受力也更強。
儘管許多本國有識之士對印度效率低下的表決機制和拖沓庸懶的辦事作風提出了強烈批評,但無疑這是一個更加有利於社會穩定的管理體制。印度在許多經濟發展問題上做出錯誤決策是因為參與決策的人出了問題,並非因為表決機制出了問題。儘管效率低下,這種制度卻更加有利於實現社會公平有利於維護社會穩定。
當然,印度第一代領導人也曾犯下錯誤。幸運地是,印度成功地打破了束縛經濟社會發展的思想教條。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一系列危機之後,印度也悄然發生了一場文化和觀念上的革命:這個曾經堅持費邊社會主義的國家開始融入國際主流社會(譯註:費邊主義 Fabianism 英國社會主義思想的主流,主張進步和改良的社會主義思想。)。
印度經濟正在轉型,儘管道路可能會有曲折,但自由市場經濟卻是堅定不移的方向。印度的私有化改革正在穩步推進,國家對經濟發展的直接干預越來越少。
改革方向的明確使印度公司企業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印度工商聯合會(Federation of Indian Chambers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2003年印度工商企業對前途有信心的比率為40%,去年這一數字已經增長到73%。
儘管中國在基礎設施方面擁有絕對領先優勢,但印度在促進經濟發展的軟體方面更有實力。目前印度銀行壞帳比率不到10%,而中國官方承認的數據則高達20%,真實數據可能會更高。
印度資本市場也遠比中國穩定高效,相比於印度成熟的證券市場,中國的滬深股市簡直就是個賭場。自2000年以來,印度主要的孟賣敏感指數上漲了近3倍,而同期內中國上證綜合指數則下跌了近40%。
儘管印度人並不喜歡打官司,但沒有人懷疑印度不是一個法制社會。健全而公正的司法體系為印度社會長久穩定提供了堅實基礎。
此外,獨生子女政策也使中國面臨著日益嚴重的老齡化問題,印度則沒有這方面的擔心。與中國相比,印度是一個年輕的國家。
儘管中國經濟增速持續多年高速增長,但經濟增長後勁不足卻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中國經濟已經顯露出許多增長乏力的跡象。但過去幾年來,印度經濟卻呈現出加速增長的勢頭,其GDP增長率已經與中國不相上下。
因此,印度趕超中國只是個時間問題。或許,用不了一代人的時間人們就會發現印度才是亞洲真正的巨人,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本文來自美國《財富》週刊,原文作者是Cait Murphy,編譯時略有刪節。中國經濟網採用此文僅在於向讀者提供更多信息,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初看之下,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目前中國已經遙遙領先。1980 年,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計算印度和中國幾乎處在同一個水平上。但如今,中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經翻了一倍,但印度僅僅增長了50%不到。過去20多年來,中國GDP增長率一直保持在9%的水平上,比印度高出了一大截。在吸引外國投資方面,中國幾乎是印度的10倍。在世界貿易中所佔的份額方面,中國是印度的 5倍。中國的優勢非常明顯。
在基礎設施和政府辦事效率方面中國也比印度強出許多。在中國,設立一家公司辦理手續只要一個月的時間,但在印度則需要三個月。此外,在居民儲蓄和和外匯儲備方面,中國也遠遠超過印度。
英國《經濟學家》(Economist)經過調查得出結論說:「如果這是一場比賽,印度顯然已經落在了後面。」
但是,在表面上的領先之下則是中國優勢的喪失:印度正在快馬急鞭地追上來,甚至有一天會超過中國。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相比之下印度的社會體制對外界變化衝擊的承受力也更強。
儘管許多本國有識之士對印度效率低下的表決機制和拖沓庸懶的辦事作風提出了強烈批評,但無疑這是一個更加有利於社會穩定的管理體制。印度在許多經濟發展問題上做出錯誤決策是因為參與決策的人出了問題,並非因為表決機制出了問題。儘管效率低下,這種制度卻更加有利於實現社會公平有利於維護社會穩定。
當然,印度第一代領導人也曾犯下錯誤。幸運地是,印度成功地打破了束縛經濟社會發展的思想教條。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一系列危機之後,印度也悄然發生了一場文化和觀念上的革命:這個曾經堅持費邊社會主義的國家開始融入國際主流社會(譯註:費邊主義 Fabianism 英國社會主義思想的主流,主張進步和改良的社會主義思想。)。
印度經濟正在轉型,儘管道路可能會有曲折,但自由市場經濟卻是堅定不移的方向。印度的私有化改革正在穩步推進,國家對經濟發展的直接干預越來越少。
改革方向的明確使印度公司企業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印度工商聯合會(Federation of Indian Chambers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2003年印度工商企業對前途有信心的比率為40%,去年這一數字已經增長到73%。
儘管中國在基礎設施方面擁有絕對領先優勢,但印度在促進經濟發展的軟體方面更有實力。目前印度銀行壞帳比率不到10%,而中國官方承認的數據則高達20%,真實數據可能會更高。
印度資本市場也遠比中國穩定高效,相比於印度成熟的證券市場,中國的滬深股市簡直就是個賭場。自2000年以來,印度主要的孟賣敏感指數上漲了近3倍,而同期內中國上證綜合指數則下跌了近40%。
儘管印度人並不喜歡打官司,但沒有人懷疑印度不是一個法制社會。健全而公正的司法體系為印度社會長久穩定提供了堅實基礎。
此外,獨生子女政策也使中國面臨著日益嚴重的老齡化問題,印度則沒有這方面的擔心。與中國相比,印度是一個年輕的國家。
儘管中國經濟增速持續多年高速增長,但經濟增長後勁不足卻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中國經濟已經顯露出許多增長乏力的跡象。但過去幾年來,印度經濟卻呈現出加速增長的勢頭,其GDP增長率已經與中國不相上下。
因此,印度趕超中國只是個時間問題。或許,用不了一代人的時間人們就會發現印度才是亞洲真正的巨人,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本文來自美國《財富》週刊,原文作者是Cait Murphy,編譯時略有刪節。中國經濟網採用此文僅在於向讀者提供更多信息,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