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6-12-01 03:09:51作者:
這一起在深圳人民醫院乃至整個深圳醫療系統引起軒然大波的網文炮轟事件中,曾延華一直堅稱不是針對某個人,而是要揭開醫療界的潛規則,促進醫療質量的提高。而該事件的另一主角——遭曾延華炮轟的科室代主任則在二審開庭前拒絕了記者採訪。
「他像拿著長矛的堂吉訶德」
「這個書獃子現在算是跟一個系統幹上了,」曾延華的一位大學同學稱,他認為曾就像拿著長矛的堂吉訶德,因為在這個看似個人恩怨之間的背後,捅破的卻是整個行業的「潛規則」。學術造假、亂收費、違規醫療,這些問題不是哪一個科室、哪一個人的,也不只是深圳市醫療行業才特有的,而且這畢竟也是跟每一個醫生本人的切身利益相關的東西,但是剛好有了一個契機被較真的曾延華給攤上了,他也豁出去了。
27日凌晨3時的上海機場,從深圳飛赴上海的曾延華顯然還沒有適應上海5攝氏度的氣溫,睡在機場的椅子上瑟瑟發抖,他把所有的衣服都套在身上,又起身到快餐廳弄了一碗泡麵,之後乾脆窩進沒有風的廁所裡取暖。怕睡著了錯過早晨前往韓國光州的班機,午夜12點由深圳抵達上海機場的他決定在這裡扛一夜。
網文「揭黑」被判侵權
曾延華現年53歲,1990年同濟醫科大學博士畢業後分配深圳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後公派出國,2005年在美獲神經醫科病學博士後學位。去年3月回深圳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任副主任醫師。
曾延華急赴韓國是為了求證科室代主任陳建良寫的學術論文裡有無造假。半年前,他的一篇網文挑動了深圳醫療系統神經。他在網文裡列舉了科室主任學術造假、7例手術死了6例的高死亡率、違規處理病人、亂收費中飽私囊四項罪狀。這也讓「谷歌」裡關於曾延華名字的信息從之前的不到兩條一下子躥至近十萬條,除此之外,網上還有整篇整篇幾乎一邊倒的支持他的留言。網文讓曾延華的名字迅速躥紅的同時,也給他帶來了一場名譽侵權官司。
9月22日,曾延華網文所指的主角——其上司陳建良訴其侵犯名譽權的官司在羅湖區法院一審並當庭宣判,法院認為曾延華未能提供有效證據證明陳建良有其網文中所列的四大「罪狀」,判其侵犯了陳的名譽權,要求其向陳建良賠禮道歉並賠償4萬元。
隻身赴韓為二審取證
「我寫的那是事實,但我卻輸了官司,我要上訴。」一審宣判時,曾延華就明確了上訴的意願。明天,該案將在深圳中院二審開庭。
曾延華將一審失敗歸結於其不懂法庭程序,沒有請律師,其提供的證據都是複印件,未被法庭採信。他說,「因為牽涉到醫院的材料,醫院明確不會給他提供原件」。
而成為曾延華網文中「靶子」的陳建良也是神經外科的老醫生,其還有一個頭銜是華中科技大的博導,去年人民醫院通過全球招聘,他以面試第一的成績坐上神經外科代主任的位置。
陳建良與韓國光州全南大學醫學院教授等8人發表在國內頂尖神經外科期刊上的動脈瘤論文被曾延華列為學術造假的代表作。曾還認為此文章就是陳建良坐上現在科室代主任交椅的重要籌碼。陳建良論文中表示是通過近兩年內經歷的163例臨床此類手術分析寫出。而曾延華認為163例有「很多水分」,「我統計從1946年建院到去年,這類手術不到100例,那163例哪來的呢」?
一審時,陳建良稱該論文得到了韓國大學全南大學教授認可後聯合署名發表。這一次,曾延華赴韓就是要找到署名的教授,弄清楚論文中所提到的手術數量等問題。而此前一審時法院認為,曾延華說的學術造假既沒有有關部門或有關專家等的認定結論相佐證,亦無其他有效證據。
「揭黑」還是「搞事」?
曾延華網文中寫到的亂收費,令文章的「打擊面」從一個人擴大到了一個系統。
曾延華說,「去年3月18日,衛生部緊急叫停‘害人血療’,但是我們那兒還在搞,這個錢不給財政的,醫院和醫療小組分成。這個費到去年11月還在收,我隨機列印了12個病人的賬單,有的一天開到4次。」而這種違規收取的費用,一部分上交醫院,其餘的就讓少數醫生中飽私囊了。
醫院的相關領導否認了曾延華的說法。該領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醫院也很被動,還未來得及從去年的「天價醫療案」的陰影中徹底走出來,又一下被曾延華的網文拉入到新一輪的輿論圍剿中來,又一次成為「看病貴」的「替死鬼」。他認為,曾延華純粹是在「搞事」,而且還將醫院也扯進去成為他和陳狗咬狗的犧牲品。
曾延華自己也認為,如果他不寫這一條,他之後官司可能不會變得那麼複雜。這等於將陳建良和醫院拴在了一根繩上。陳建良訴曾延華名譽侵權案開庭時,醫院出具給陳建良的證明否定了曾延華「亂收費」的說法,稱陳建良沒有個人違規亂收費牟取私利。曾延華表示,他將在二審時申請法院到醫院調取他複印來的賬單。
來自衛生系統的批評
曾延華提到另一條被一審法院否定的「罪狀」是死亡率高。這之後被媒體廣泛用作大標題的是去年陳建良實施的7例手術中死了6例。一審時,確認有6例死亡病例,但並不都是陳建良主刀,而是「作為主任有時會被臨時叫上場」。
在曾延華看來,死亡率超過80%的醫生不適合繼續做臨床。而針對這一「罪狀」,醫院請來國內三位專家對陳建良手術的病歷討論後認為,「從提供的資料中均未發現醫師對病人的處理違反診療常規;由於臨床經驗不足,有的病人的手術適應症、手術時機掌握欠恰當,手術操作和術後處理欠規範,效果不理想。」這樣的討論意見成為一審時法院認定陳建良手術不存在死亡率奇高的有力支撐。
在法院判令曾延華構成侵權前10天,深圳市衛生局9月12日針對網文出具的一份處理意見表明:「醫院應制定擅自散發有損害醫院形象信息的處理規定,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鑒於曾延華反映的情況與實際出入較大,醫院應對曾延華同志進行批評教育。」
跟曾延華同一個科室的醫生則認為,衛生局這樣的做法顯然太護短。在他看來,死亡率是小學生算算術都可以得出來的,並不需要專家鑑定病歷來說事。
同事眼中的內幕:
謠言中傷是網文導火索
一位認為知道內情的神經外科醫生對記者說,「曾延華跟陳建良的矛盾老早就有了,已經到了面子上的衝突。」他認為有兩件事是曾延華向上面反映科室問題的導火索。「其一是去年科裡盛傳曾串通病人搞科裡的醫生,曾對此非常惱火。紀委介入調查後,造謠的人來給曾延華道歉,並稱授意其造謠的人是陳建良。」曾也認為「陳知道以後我饒不了他」。
」另一件事可能跟獎金有關,科室有的醫療組獎金高的一個月兩萬,而有的組僅有兩千。這涉及到一個病人的問題,雖然科裡還沒到搶病人的地步,但是有的手術太多,但手術質量不是太高,而有的手術質量好的,又沒有病人可做。曾延華當時就是處於後一種。再加上看到當時那麼多死亡的病例,實在看不下去了就開始跟上面反映。」
儘管同事認為曾、陳的矛盾由來已久,但曾延平說,其實他最初不是針對陳建良個人的,從美國回來8個月左右,就看到科室醫療質量不太高,醫療管理方面亟待改進。去年12月中旬,他先後向醫院的質控科等部門實名反映科室的情況,希望能以病人的利益為重,但是一直沒有動靜;今年2月14日,他開始將材料內容再次實名反映到信訪辦、紀委,但仍沒有回音。兩個月後,才到網上實名發表了《誰來切實管管醫療行業的醫療質量,醫療法規執行,技術論文造假和醫療亂收費?——一個美國回國博士回國從事神經外科臨床醫療一年實名投訴無門的經歷》。
這篇文章隨後攪動了整個醫療界的神經。攪動的不只是人民醫院的神經外科,甚至是整個深圳衛生系統。神經外科的一位醫生說,「搞到現在走到哪裡都有人問我這個事,我父母都問我現在還有人敢到你們那兒看病嗎?」
「網文炮轟」事件餘波:
13醫生聯名「驅逐」科主任
贏了官司的陳建良甚至醫院都沒有想到的是,一審判決4天後,科室裡除了曾延華和陳建良以外的 13人,給院領導寫了一封聯名信,他們在信中認為,陳「總是無中生有、無是生非……人品、醫德、醫療水平等不能服眾……我們強烈要求院領導嚴格按醫療事故處理規定和院規對陳建良進行處理,取消其科室臨時負責人並撤消其神經外科副主任等行政職務,調離神經外科,盡快還神經外科一片淨土,以正正氣」。
科裡的一位醫生說,雖然在寫聯名信之前大家可能心頭也都有顧慮,但「最起碼的底線和良心還沒有喪失」。
至於對陳建良的評價,科裡近10位接受採訪的同事都不願意直接回答這個問題,只是讓記者去看聯名信。但有個別醫生稱,他還是挺勤奮的,也可能想把工作做好。
目前,人民醫院已暫停陳建良、曾延華的臨床手術,同時任命了科室臨時負責人。與此同時,深圳市衛生局也緊急派出了調查組到人民醫院重新調查此事。據分管神經外科的院領導介紹,調查結果可能會在二審判決後出來。
神經外科的醫生們稱,兩三週前,調查組分別找神經外科裡的十餘位醫生談話。科裡的同事透露,院方已經不希望科室裡的醫生再對外口無遮攔。
「他像拿著長矛的堂吉訶德」
「這個書獃子現在算是跟一個系統幹上了,」曾延華的一位大學同學稱,他認為曾就像拿著長矛的堂吉訶德,因為在這個看似個人恩怨之間的背後,捅破的卻是整個行業的「潛規則」。學術造假、亂收費、違規醫療,這些問題不是哪一個科室、哪一個人的,也不只是深圳市醫療行業才特有的,而且這畢竟也是跟每一個醫生本人的切身利益相關的東西,但是剛好有了一個契機被較真的曾延華給攤上了,他也豁出去了。
27日凌晨3時的上海機場,從深圳飛赴上海的曾延華顯然還沒有適應上海5攝氏度的氣溫,睡在機場的椅子上瑟瑟發抖,他把所有的衣服都套在身上,又起身到快餐廳弄了一碗泡麵,之後乾脆窩進沒有風的廁所裡取暖。怕睡著了錯過早晨前往韓國光州的班機,午夜12點由深圳抵達上海機場的他決定在這裡扛一夜。
網文「揭黑」被判侵權
曾延華現年53歲,1990年同濟醫科大學博士畢業後分配深圳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後公派出國,2005年在美獲神經醫科病學博士後學位。去年3月回深圳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任副主任醫師。
曾延華急赴韓國是為了求證科室代主任陳建良寫的學術論文裡有無造假。半年前,他的一篇網文挑動了深圳醫療系統神經。他在網文裡列舉了科室主任學術造假、7例手術死了6例的高死亡率、違規處理病人、亂收費中飽私囊四項罪狀。這也讓「谷歌」裡關於曾延華名字的信息從之前的不到兩條一下子躥至近十萬條,除此之外,網上還有整篇整篇幾乎一邊倒的支持他的留言。網文讓曾延華的名字迅速躥紅的同時,也給他帶來了一場名譽侵權官司。
9月22日,曾延華網文所指的主角——其上司陳建良訴其侵犯名譽權的官司在羅湖區法院一審並當庭宣判,法院認為曾延華未能提供有效證據證明陳建良有其網文中所列的四大「罪狀」,判其侵犯了陳的名譽權,要求其向陳建良賠禮道歉並賠償4萬元。
隻身赴韓為二審取證
「我寫的那是事實,但我卻輸了官司,我要上訴。」一審宣判時,曾延華就明確了上訴的意願。明天,該案將在深圳中院二審開庭。
曾延華將一審失敗歸結於其不懂法庭程序,沒有請律師,其提供的證據都是複印件,未被法庭採信。他說,「因為牽涉到醫院的材料,醫院明確不會給他提供原件」。
而成為曾延華網文中「靶子」的陳建良也是神經外科的老醫生,其還有一個頭銜是華中科技大的博導,去年人民醫院通過全球招聘,他以面試第一的成績坐上神經外科代主任的位置。
陳建良與韓國光州全南大學醫學院教授等8人發表在國內頂尖神經外科期刊上的動脈瘤論文被曾延華列為學術造假的代表作。曾還認為此文章就是陳建良坐上現在科室代主任交椅的重要籌碼。陳建良論文中表示是通過近兩年內經歷的163例臨床此類手術分析寫出。而曾延華認為163例有「很多水分」,「我統計從1946年建院到去年,這類手術不到100例,那163例哪來的呢」?
一審時,陳建良稱該論文得到了韓國大學全南大學教授認可後聯合署名發表。這一次,曾延華赴韓就是要找到署名的教授,弄清楚論文中所提到的手術數量等問題。而此前一審時法院認為,曾延華說的學術造假既沒有有關部門或有關專家等的認定結論相佐證,亦無其他有效證據。
「揭黑」還是「搞事」?
曾延華網文中寫到的亂收費,令文章的「打擊面」從一個人擴大到了一個系統。
曾延華說,「去年3月18日,衛生部緊急叫停‘害人血療’,但是我們那兒還在搞,這個錢不給財政的,醫院和醫療小組分成。這個費到去年11月還在收,我隨機列印了12個病人的賬單,有的一天開到4次。」而這種違規收取的費用,一部分上交醫院,其餘的就讓少數醫生中飽私囊了。
醫院的相關領導否認了曾延華的說法。該領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醫院也很被動,還未來得及從去年的「天價醫療案」的陰影中徹底走出來,又一下被曾延華的網文拉入到新一輪的輿論圍剿中來,又一次成為「看病貴」的「替死鬼」。他認為,曾延華純粹是在「搞事」,而且還將醫院也扯進去成為他和陳狗咬狗的犧牲品。
曾延華自己也認為,如果他不寫這一條,他之後官司可能不會變得那麼複雜。這等於將陳建良和醫院拴在了一根繩上。陳建良訴曾延華名譽侵權案開庭時,醫院出具給陳建良的證明否定了曾延華「亂收費」的說法,稱陳建良沒有個人違規亂收費牟取私利。曾延華表示,他將在二審時申請法院到醫院調取他複印來的賬單。
來自衛生系統的批評
曾延華提到另一條被一審法院否定的「罪狀」是死亡率高。這之後被媒體廣泛用作大標題的是去年陳建良實施的7例手術中死了6例。一審時,確認有6例死亡病例,但並不都是陳建良主刀,而是「作為主任有時會被臨時叫上場」。
在曾延華看來,死亡率超過80%的醫生不適合繼續做臨床。而針對這一「罪狀」,醫院請來國內三位專家對陳建良手術的病歷討論後認為,「從提供的資料中均未發現醫師對病人的處理違反診療常規;由於臨床經驗不足,有的病人的手術適應症、手術時機掌握欠恰當,手術操作和術後處理欠規範,效果不理想。」這樣的討論意見成為一審時法院認定陳建良手術不存在死亡率奇高的有力支撐。
在法院判令曾延華構成侵權前10天,深圳市衛生局9月12日針對網文出具的一份處理意見表明:「醫院應制定擅自散發有損害醫院形象信息的處理規定,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鑒於曾延華反映的情況與實際出入較大,醫院應對曾延華同志進行批評教育。」
跟曾延華同一個科室的醫生則認為,衛生局這樣的做法顯然太護短。在他看來,死亡率是小學生算算術都可以得出來的,並不需要專家鑑定病歷來說事。
同事眼中的內幕:
謠言中傷是網文導火索
一位認為知道內情的神經外科醫生對記者說,「曾延華跟陳建良的矛盾老早就有了,已經到了面子上的衝突。」他認為有兩件事是曾延華向上面反映科室問題的導火索。「其一是去年科裡盛傳曾串通病人搞科裡的醫生,曾對此非常惱火。紀委介入調查後,造謠的人來給曾延華道歉,並稱授意其造謠的人是陳建良。」曾也認為「陳知道以後我饒不了他」。
」另一件事可能跟獎金有關,科室有的醫療組獎金高的一個月兩萬,而有的組僅有兩千。這涉及到一個病人的問題,雖然科裡還沒到搶病人的地步,但是有的手術太多,但手術質量不是太高,而有的手術質量好的,又沒有病人可做。曾延華當時就是處於後一種。再加上看到當時那麼多死亡的病例,實在看不下去了就開始跟上面反映。」
儘管同事認為曾、陳的矛盾由來已久,但曾延平說,其實他最初不是針對陳建良個人的,從美國回來8個月左右,就看到科室醫療質量不太高,醫療管理方面亟待改進。去年12月中旬,他先後向醫院的質控科等部門實名反映科室的情況,希望能以病人的利益為重,但是一直沒有動靜;今年2月14日,他開始將材料內容再次實名反映到信訪辦、紀委,但仍沒有回音。兩個月後,才到網上實名發表了《誰來切實管管醫療行業的醫療質量,醫療法規執行,技術論文造假和醫療亂收費?——一個美國回國博士回國從事神經外科臨床醫療一年實名投訴無門的經歷》。
這篇文章隨後攪動了整個醫療界的神經。攪動的不只是人民醫院的神經外科,甚至是整個深圳衛生系統。神經外科的一位醫生說,「搞到現在走到哪裡都有人問我這個事,我父母都問我現在還有人敢到你們那兒看病嗎?」
「網文炮轟」事件餘波:
13醫生聯名「驅逐」科主任
贏了官司的陳建良甚至醫院都沒有想到的是,一審判決4天後,科室裡除了曾延華和陳建良以外的 13人,給院領導寫了一封聯名信,他們在信中認為,陳「總是無中生有、無是生非……人品、醫德、醫療水平等不能服眾……我們強烈要求院領導嚴格按醫療事故處理規定和院規對陳建良進行處理,取消其科室臨時負責人並撤消其神經外科副主任等行政職務,調離神經外科,盡快還神經外科一片淨土,以正正氣」。
科裡的一位醫生說,雖然在寫聯名信之前大家可能心頭也都有顧慮,但「最起碼的底線和良心還沒有喪失」。
至於對陳建良的評價,科裡近10位接受採訪的同事都不願意直接回答這個問題,只是讓記者去看聯名信。但有個別醫生稱,他還是挺勤奮的,也可能想把工作做好。
目前,人民醫院已暫停陳建良、曾延華的臨床手術,同時任命了科室臨時負責人。與此同時,深圳市衛生局也緊急派出了調查組到人民醫院重新調查此事。據分管神經外科的院領導介紹,調查結果可能會在二審判決後出來。
神經外科的醫生們稱,兩三週前,調查組分別找神經外科裡的十餘位醫生談話。科裡的同事透露,院方已經不希望科室裡的醫生再對外口無遮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