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1-22 02:26:36作者:心語
「吹牛」、「吹牛皮」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口頭禪之一,就是比喻那些不自量力或信口開河說大話的人。那麼,為什麼用「吹牛」來形容呢?
據專家考證,「吹牛(皮)」一詞起源於黃河上游一帶。古代的交通不太發達,當黃河流經青海、甘肅、寧夏、陝西等省境內時,因沿途水急灘險多流沙,很難行舟(木製船難操縱還常被撞壞)。因此黃河上游沿岸的居民為解決渡河運輸上的困難,就想出了「皮筏代舟」的辦法。
所以,皮筏子是黃河沿岸人們渡河時,最具特色的傳統工具。皮筏子古代又稱「革船」,因其使用羊皮或牛皮製成而得名。當人們宰殺牛、羊時,先剝下牛、羊的整張毛皮,然後用鹽水將整張毛皮脫毛,再把植物油塗抹在四肢及頸部,最後將其浸水、曝晒,讓整張皮變得鬆軟後用細繩將其縫製成袋狀,只留一個小孔。對著小孔吹足氣後,將小孔封緊,然後把多個皮袋固定在木排下,如此就製成一個皮筏了。
當然,在古代是沒有打氣筒和幫浦可利用的,要想將羊皮袋灌飽氣,就只能靠嘴吹了。雖然羊皮袋體積較小,可以用嘴直接吹起,但是吹的人也要體格強壯、肺活量很大才能吹得起。而牛皮袋由於體積太大,想用嘴直接吹起來根本就不可能。如果要把牛皮袋灌滿氣,通常就必須由幾個肺活量大的成人,輪流往牛皮袋裡吹氣。
因此,在黃河上游一帶,如果有人說他能吹起牛皮袋,當地的人聽了,沒人會相信,都會認為他是在說大話;而對喜歡誇口炫耀自己的人,當地居民往往會說︰「你要真有本事,就到黃河邊上去吹牛皮好了!」從此,「吹牛(皮)」不僅成了「誇口說大話」的代名詞,並逐漸流傳開來了。
其實使用皮筏渡河早在漢代就有了,如《水經注.葉榆水篇》上載︰「漢建武二十三年,王遣兵乘革船南下。」又《舊唐書.東女國傳》︰「用牛皮為船以渡。」唐白居易《長慶集.蠻於朝》詩︰「泛皮船兮渡繩橋,來自鄂州道路遙。」另《宋史.王延德傳》上載︰「以羊皮為囊,吹氣實之浮於水。」所以,自漢唐以來,上自青海,下自山東,黃河沿岸使用皮筏,歷久不衰。
據專家考證,「吹牛(皮)」一詞起源於黃河上游一帶。古代的交通不太發達,當黃河流經青海、甘肅、寧夏、陝西等省境內時,因沿途水急灘險多流沙,很難行舟(木製船難操縱還常被撞壞)。因此黃河上游沿岸的居民為解決渡河運輸上的困難,就想出了「皮筏代舟」的辦法。
所以,皮筏子是黃河沿岸人們渡河時,最具特色的傳統工具。皮筏子古代又稱「革船」,因其使用羊皮或牛皮製成而得名。當人們宰殺牛、羊時,先剝下牛、羊的整張毛皮,然後用鹽水將整張毛皮脫毛,再把植物油塗抹在四肢及頸部,最後將其浸水、曝晒,讓整張皮變得鬆軟後用細繩將其縫製成袋狀,只留一個小孔。對著小孔吹足氣後,將小孔封緊,然後把多個皮袋固定在木排下,如此就製成一個皮筏了。
當然,在古代是沒有打氣筒和幫浦可利用的,要想將羊皮袋灌飽氣,就只能靠嘴吹了。雖然羊皮袋體積較小,可以用嘴直接吹起,但是吹的人也要體格強壯、肺活量很大才能吹得起。而牛皮袋由於體積太大,想用嘴直接吹起來根本就不可能。如果要把牛皮袋灌滿氣,通常就必須由幾個肺活量大的成人,輪流往牛皮袋裡吹氣。
因此,在黃河上游一帶,如果有人說他能吹起牛皮袋,當地的人聽了,沒人會相信,都會認為他是在說大話;而對喜歡誇口炫耀自己的人,當地居民往往會說︰「你要真有本事,就到黃河邊上去吹牛皮好了!」從此,「吹牛(皮)」不僅成了「誇口說大話」的代名詞,並逐漸流傳開來了。
其實使用皮筏渡河早在漢代就有了,如《水經注.葉榆水篇》上載︰「漢建武二十三年,王遣兵乘革船南下。」又《舊唐書.東女國傳》︰「用牛皮為船以渡。」唐白居易《長慶集.蠻於朝》詩︰「泛皮船兮渡繩橋,來自鄂州道路遙。」另《宋史.王延德傳》上載︰「以羊皮為囊,吹氣實之浮於水。」所以,自漢唐以來,上自青海,下自山東,黃河沿岸使用皮筏,歷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