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2-16 14:04:16作者:盧美辰
今天是西方的情人節,也稱為瓦倫丁節。女兒上午從幼兒園回來,給我看她的老師發給小朋友們的瓦倫丁節賀卡和糖果。
我脫口而出「對了,今天是情人節」。
女兒立即就問:「什麼叫情人節啊?」女兒真是越大話越多,去年2月14日還只知道吃糖果,沒有廢話。
我一時來不及反應,隨便敷衍了一句:「就是情人的節」
「什麼是情人啊?」女兒接下來的這句讓人更難敷衍。唉,我幹嘛要對她說「情人節」呢,說「瓦倫丁節」不就可以把她蒙過去了嗎?
「就是……就是你要對別的小朋友好啊,比如說,有好吃的東西要和大家分享啊,要和大家做好朋友,一起好好玩啊……」
「太好了,我要做‘情人’!」
「不是……」我急了。
「啊?」女兒看著我。
下午,女兒就拿起賀卡看了起來。她「嘻」的笑了出來,對我說「啊?這個熊親另一個熊。」
我問:「那你笑什麼呢?」她說「它們難為情」。我又問:「為什麼難為情呢?」「這個熊是女孩,那個熊是男孩。」兩個熊看上去長的沒啥兩樣,只不過一個穿著男孩衣服,一個穿著女孩衣服。
這下,我找著機會教育她了。而且我意識到,我如果現在不對她把話講清楚的話,她以後還是會面臨這個概念的混亂。
我說:「情人就是男孩喜歡女孩的意思,所以是不是也難為情啊?」。她睜大眼睛點點頭。「所以小朋友不可以說要做情人的。」她點點頭。「像爸爸媽媽長大了結婚才可以喜歡,但是媽媽爸爸結了婚以後也不是一直喜歡來喜歡去的,要有很多別的事情要做。要上班啊,要做家務啊,否則你就沒飯吃,沒乾淨的衣服穿,是不是?」她很認可的點點頭。
「所以你們老師給你們賀卡和禮物是叫你們小朋友關心別人,和別人分享好東西,大家做好朋友。」她高興的說「Yee!」
這次我們的談話雖然顯的有點意外的「超前」, 但是我相信,在這個詞彙相對漢語貧乏、一概以「愛」字表達的西方社會裏,女兒今後終於能分清什麼是博愛了。
我脫口而出「對了,今天是情人節」。
女兒立即就問:「什麼叫情人節啊?」女兒真是越大話越多,去年2月14日還只知道吃糖果,沒有廢話。
我一時來不及反應,隨便敷衍了一句:「就是情人的節」
「什麼是情人啊?」女兒接下來的這句讓人更難敷衍。唉,我幹嘛要對她說「情人節」呢,說「瓦倫丁節」不就可以把她蒙過去了嗎?
「就是……就是你要對別的小朋友好啊,比如說,有好吃的東西要和大家分享啊,要和大家做好朋友,一起好好玩啊……」
「太好了,我要做‘情人’!」
「不是……」我急了。
「啊?」女兒看著我。
下午,女兒就拿起賀卡看了起來。她「嘻」的笑了出來,對我說「啊?這個熊親另一個熊。」
我問:「那你笑什麼呢?」她說「它們難為情」。我又問:「為什麼難為情呢?」「這個熊是女孩,那個熊是男孩。」兩個熊看上去長的沒啥兩樣,只不過一個穿著男孩衣服,一個穿著女孩衣服。
這下,我找著機會教育她了。而且我意識到,我如果現在不對她把話講清楚的話,她以後還是會面臨這個概念的混亂。
我說:「情人就是男孩喜歡女孩的意思,所以是不是也難為情啊?」。她睜大眼睛點點頭。「所以小朋友不可以說要做情人的。」她點點頭。「像爸爸媽媽長大了結婚才可以喜歡,但是媽媽爸爸結了婚以後也不是一直喜歡來喜歡去的,要有很多別的事情要做。要上班啊,要做家務啊,否則你就沒飯吃,沒乾淨的衣服穿,是不是?」她很認可的點點頭。
「所以你們老師給你們賀卡和禮物是叫你們小朋友關心別人,和別人分享好東西,大家做好朋友。」她高興的說「Yee!」
這次我們的談話雖然顯的有點意外的「超前」, 但是我相信,在這個詞彙相對漢語貧乏、一概以「愛」字表達的西方社會裏,女兒今後終於能分清什麼是博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