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2-27 18:39:09作者:原作
走進高中校門,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第一篇入學作文就是《當我接到入學通知書的時候》。看著黑板上的題目,六年「廣闊天地」的生活畫面一幕幕浮現在我的眼前:春天黃土飛揚,夏日烈日當空,秋季秋風瑟瑟,冬季寒風呼嘯。修河的工地上,吃著今天豬狗都不吃的食物,幹著那非人的原始體力勞動,嚴寒臘月披星戴月,又累又困,河灘上倒頭便睡。監工來了呼著喊著,趕緊爬起來繼續推起裝得滿滿泥土的高高的車子,一步一步按著號子,緩緩地、緩緩地爬向那幾米高的斜坡......
回想當年,當我有幸按生產隊的抓號制度抓到出去打工一年的機遇時,我來到父親工作的城市打零工。
當時我們4個人睡在酒廠的一間廢棄的小小的門房裡,地下鋪的是麻袋;後來又轉到一個學校的上邊漏著天屋內充滿潮濕滿是蜘蛛網路的的南屋裡。我們4個苦力青年有時吃了上頓沒下頓,但這段時期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因為這段時間雖然生活還是那樣苦,體力也是那樣累,但不用天天到生產隊聽那隊長大人的訓斥和命令,不用天天聽那大嬸大嫂們的張家長李家短的無聊話題。這段時間我們是自由之身,工作之餘我們可以到大街上走走,看那上班下班的人流,聽那市面上的高音喇叭的歌唱。
今天我終於又做到寬敞明亮的教室裡安靜的學習了,此時此刻怎能不令我思緒萬千。當語文老師在講台上大聲朗讀我的作文時,我的眼睛濕潤了。6年大好光陰的流失,使我在班裡成了另類的「大學生」,古人道「幼而學,壯而行」,而我做為一個家庭的大勞力又坐在教室裡學習,重重的一塊石頭時刻壓在我的心頭。由於自己初中正值文革時期,根本沒學到什麼東西,再加上6年的失學,當初課本上學的那點東西已忘的差不多,今天之所以能考上高中主要就是自己的文學知識的積累。在當時那「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口號下,再加上自己年齡已大,記憶也有所下降,尤其新接觸的英語又是必考科目,當時的壓力可想而知,於是埋頭苦學,大有懸樑刺股之意。
儘管自己的強項是文科,但由於自己幾年古文學習對課堂上的政治課歷史課失去了學習興趣,可以說產生了反感,甚至對政治老師都有牴觸心理。什麼階級鬥爭階級壓迫,什麼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無產階級解放全人類,等等等等,有時聽了簡直反胃。有當時所作小詩兩首為證:
「曉鳥嘲喳不忍聽,伏案捧讀《迷星空》。
世間也有痴如我,性僻豈獨是小同」。
「性質既已定,豈能途變更?
願學顧志達,不肯從漁翁」。(注1))
當時之所以讀了《迷亂的星空》引起我強烈的共鳴,因為被譽為天才的青年新秀作家陳建功呼出了我的心聲。陳要研究的是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我信仰的是中華民族幾千年走下來的孔孟大道。由於信仰的動搖,對一些課程大不敢興趣,總覺得這些是騙人的理論,是誤人子弟的鬼話,所以愈學愈覺得無聊和無味,不相信的東西要想學好也就更無從談起了。最後遂仿陶淵明《歸去來兮》作《胡不歸》一首:
「忍棄田園入學府,面壁寒窗欲至谷。
豈知我謀難致用,胡不歸將蕪草除?」
當老師問我以後的打算時,我說要走自學成才之路,雖然當時的先生們認為那是幻想,但我卻信心十足,有臨別仿孟浩然《歲暮歸南山》作詩一首:
「寒窗二年苦,落第歸敝廬。
不才明師歧,無能鄉人疏。
白眼催志長,冷遇逼逸除。
孜孜向我業,永懷樂不愁。」
雖然自己深知「文章合時事而作」的道理,但自己的世界觀早已形成,信仰已定,頭腦裡已不能接受那些騙人的理論,對那些東西感到厭惡,感到無聊,別人認為我性格孤僻,而我則以為世人皆醉我獨醒。
正是由於這種信念的支持,雖然是落榜回家,但回家後的第二天仍和在學校一樣,黎明即起,開始攻讀自己無限喜愛頂禮膜拜的孔孟儒教古典文章,這是我人生的第三次轉折。
街續《憶舊之六》
回想當年,當我有幸按生產隊的抓號制度抓到出去打工一年的機遇時,我來到父親工作的城市打零工。
當時我們4個人睡在酒廠的一間廢棄的小小的門房裡,地下鋪的是麻袋;後來又轉到一個學校的上邊漏著天屋內充滿潮濕滿是蜘蛛網路的的南屋裡。我們4個苦力青年有時吃了上頓沒下頓,但這段時期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因為這段時間雖然生活還是那樣苦,體力也是那樣累,但不用天天到生產隊聽那隊長大人的訓斥和命令,不用天天聽那大嬸大嫂們的張家長李家短的無聊話題。這段時間我們是自由之身,工作之餘我們可以到大街上走走,看那上班下班的人流,聽那市面上的高音喇叭的歌唱。
今天我終於又做到寬敞明亮的教室裡安靜的學習了,此時此刻怎能不令我思緒萬千。當語文老師在講台上大聲朗讀我的作文時,我的眼睛濕潤了。6年大好光陰的流失,使我在班裡成了另類的「大學生」,古人道「幼而學,壯而行」,而我做為一個家庭的大勞力又坐在教室裡學習,重重的一塊石頭時刻壓在我的心頭。由於自己初中正值文革時期,根本沒學到什麼東西,再加上6年的失學,當初課本上學的那點東西已忘的差不多,今天之所以能考上高中主要就是自己的文學知識的積累。在當時那「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口號下,再加上自己年齡已大,記憶也有所下降,尤其新接觸的英語又是必考科目,當時的壓力可想而知,於是埋頭苦學,大有懸樑刺股之意。
儘管自己的強項是文科,但由於自己幾年古文學習對課堂上的政治課歷史課失去了學習興趣,可以說產生了反感,甚至對政治老師都有牴觸心理。什麼階級鬥爭階級壓迫,什麼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無產階級解放全人類,等等等等,有時聽了簡直反胃。有當時所作小詩兩首為證:
「曉鳥嘲喳不忍聽,伏案捧讀《迷星空》。
世間也有痴如我,性僻豈獨是小同」。
「性質既已定,豈能途變更?
願學顧志達,不肯從漁翁」。(注1))
當時之所以讀了《迷亂的星空》引起我強烈的共鳴,因為被譽為天才的青年新秀作家陳建功呼出了我的心聲。陳要研究的是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我信仰的是中華民族幾千年走下來的孔孟大道。由於信仰的動搖,對一些課程大不敢興趣,總覺得這些是騙人的理論,是誤人子弟的鬼話,所以愈學愈覺得無聊和無味,不相信的東西要想學好也就更無從談起了。最後遂仿陶淵明《歸去來兮》作《胡不歸》一首:
「忍棄田園入學府,面壁寒窗欲至谷。
豈知我謀難致用,胡不歸將蕪草除?」
當老師問我以後的打算時,我說要走自學成才之路,雖然當時的先生們認為那是幻想,但我卻信心十足,有臨別仿孟浩然《歲暮歸南山》作詩一首:
「寒窗二年苦,落第歸敝廬。
不才明師歧,無能鄉人疏。
白眼催志長,冷遇逼逸除。
孜孜向我業,永懷樂不愁。」
雖然自己深知「文章合時事而作」的道理,但自己的世界觀早已形成,信仰已定,頭腦裡已不能接受那些騙人的理論,對那些東西感到厭惡,感到無聊,別人認為我性格孤僻,而我則以為世人皆醉我獨醒。
正是由於這種信念的支持,雖然是落榜回家,但回家後的第二天仍和在學校一樣,黎明即起,開始攻讀自己無限喜愛頂禮膜拜的孔孟儒教古典文章,這是我人生的第三次轉折。
街續《憶舊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