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3-29 08:22:58作者:
中國一位資深經濟學家指出,中國經濟的所謂「過熱」,是各地官員為追求政績引發的「政府經濟熱」,而不是市場經濟運行過熱。有分析認為,雖然政府干預在中國經濟中仍起著主導作用,但市場力量正在不斷增長。
*經濟過熱並非市場經濟運行結果*
經濟學家、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宏觀研究院原副院長劉福垣日前在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演講時表示,中國經濟近年來保持9%左右的增速實際上並不是高增長,而所謂的「過熱」,主要是各地官員為追求政績引發的「政府經濟熱」,並不是市場經濟運行的過熱。
劉福垣說,中國只有政治週期而沒有經濟週期。他的理由是,中國還處於政府主導的基本機制,因此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政治週期,這些週期與黨政換屆相對應。一些新任的黨政官員只考慮政績需求,不考慮市場需求,結果形成GDP和固定投資高速增長的虛熱現象。
當中央政府通過調控手段把地方政府引發的虛熱降下來的時候,就會形成週期性波動。劉福垣因此得出結論說,中國的經濟波動基本都屬於這類政治週期,而不是經濟週期。
*經濟中市場作用越來越大*
美國威廉斯大學中國問題專家克蘭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不同意所謂中國完全沒有經濟週期的說法。他認為中國還是有一些經濟週期的,但正如劉福垣所說的,中國經濟的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國有經濟、國家干預以及背後的政治考慮的影響。
不過,克蘭教授分析說,在中國經濟轉型期,儘管國家干預繼續發揮主導作用,但市場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了。
克蘭教授說:「幾個星期前股市猛跌,但很快反彈,我想和政府有關的投資公司肯定進入了市場,通過買進,努力推動股市回升。不過也有報導說,一些小的投資者沒有退出,甚至還有新進去的。這說明,私有經濟、市場經濟這一部分顯然也非常活躍。」
*規範各級政府行為加速管理體制改革*
劉福垣指出,在中國,政府職能缺位、錯位,影響了市場機制正常發揮作用。在一些社會資源配置上主要是權力分配,而不是市場分配。因此,應該規範各級政府行為,加速政府管理體制改革。
克蘭教授認為,政府的作用,尤其在重大基本建設項目投資領域,還佔主導地位,而且其中有許多政治考量,但自中國1979年開始經濟改革以來,市場機制的作用逐步增強,而且可以預料,這種作用還會進一步增強。
中國經濟10%左右的增長率已經持續了許多年。對於中國經濟是否過熱,如何實現軟著陸,一直存在不同意見。許多著名經濟學家都預測,如此高的經濟增長不可能持續太久。
*為政治考量不能讓增長放緩*
但也有經濟學家把中國經濟比喻為一列正在爬坡的滿載的貨車,必須保持相當的速度,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威廉斯大學的克蘭教授從政治角度分析說,中國政府不能承擔經濟增長放慢的政治後果。
他說:「政府不能允許經濟增長速度下降太多,因為政府的政治合法性建立在經濟增長的基礎上。過去的意識形態已經不能保證極權政府的合法性了,但只要有經濟增長,就可以作為極權政府存在的理由。」
克蘭教授分析說,任何人都不能排除出現某種危機或重大變動的可能性,但中國政府有極其豐富的資源,例如龐大的外匯儲備,能在很大程度上應對例如經濟危機等重大事態。
*經濟過熱並非市場經濟運行結果*
經濟學家、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宏觀研究院原副院長劉福垣日前在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演講時表示,中國經濟近年來保持9%左右的增速實際上並不是高增長,而所謂的「過熱」,主要是各地官員為追求政績引發的「政府經濟熱」,並不是市場經濟運行的過熱。
劉福垣說,中國只有政治週期而沒有經濟週期。他的理由是,中國還處於政府主導的基本機制,因此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政治週期,這些週期與黨政換屆相對應。一些新任的黨政官員只考慮政績需求,不考慮市場需求,結果形成GDP和固定投資高速增長的虛熱現象。
當中央政府通過調控手段把地方政府引發的虛熱降下來的時候,就會形成週期性波動。劉福垣因此得出結論說,中國的經濟波動基本都屬於這類政治週期,而不是經濟週期。
*經濟中市場作用越來越大*
美國威廉斯大學中國問題專家克蘭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不同意所謂中國完全沒有經濟週期的說法。他認為中國還是有一些經濟週期的,但正如劉福垣所說的,中國經濟的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國有經濟、國家干預以及背後的政治考慮的影響。
不過,克蘭教授分析說,在中國經濟轉型期,儘管國家干預繼續發揮主導作用,但市場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了。
克蘭教授說:「幾個星期前股市猛跌,但很快反彈,我想和政府有關的投資公司肯定進入了市場,通過買進,努力推動股市回升。不過也有報導說,一些小的投資者沒有退出,甚至還有新進去的。這說明,私有經濟、市場經濟這一部分顯然也非常活躍。」
*規範各級政府行為加速管理體制改革*
劉福垣指出,在中國,政府職能缺位、錯位,影響了市場機制正常發揮作用。在一些社會資源配置上主要是權力分配,而不是市場分配。因此,應該規範各級政府行為,加速政府管理體制改革。
克蘭教授認為,政府的作用,尤其在重大基本建設項目投資領域,還佔主導地位,而且其中有許多政治考量,但自中國1979年開始經濟改革以來,市場機制的作用逐步增強,而且可以預料,這種作用還會進一步增強。
中國經濟10%左右的增長率已經持續了許多年。對於中國經濟是否過熱,如何實現軟著陸,一直存在不同意見。許多著名經濟學家都預測,如此高的經濟增長不可能持續太久。
*為政治考量不能讓增長放緩*
但也有經濟學家把中國經濟比喻為一列正在爬坡的滿載的貨車,必須保持相當的速度,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威廉斯大學的克蘭教授從政治角度分析說,中國政府不能承擔經濟增長放慢的政治後果。
他說:「政府不能允許經濟增長速度下降太多,因為政府的政治合法性建立在經濟增長的基礎上。過去的意識形態已經不能保證極權政府的合法性了,但只要有經濟增長,就可以作為極權政府存在的理由。」
克蘭教授分析說,任何人都不能排除出現某種危機或重大變動的可能性,但中國政府有極其豐富的資源,例如龐大的外匯儲備,能在很大程度上應對例如經濟危機等重大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