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4-27 23:43:21作者:
巴頓與艾森豪威爾都是二戰時期著名的美軍將領。兩人從1919年秋天相識並結下深厚友誼。26年後,1945年8月兩人最終走向了決裂。這其中的原因耐人尋味。
巴頓年長艾森豪威爾5歲。他們是在1919年秋天認識的。兩人一見如故。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不久。巴頓從歐洲戰場回國後,在米德堡任第304輕型坦克旅旅長,而艾森豪威爾也在此地擔任一個坦克營營長。對於艾森豪威爾來講,巴頓已是一個眾人皆知、令他羨慕的英雄。兩人在米德堡的相遇極大地改變了艾森豪威爾以後的發展道路。通過巴頓,艾森豪威爾得以結識了許多軍界要人,而且在以後的日子裡巴頓始終關懷著這位小兄弟。可以說,巴頓對艾森豪威爾的成長起過至關重要的作用。
他們的親密友誼一直持續到1942年年底。此時的艾森豪威爾已經從巴頓的下級扶搖直上變成了巴頓的直接領導,不再需要巴頓的影響和提攜了。同時艾森豪威爾也逐漸感到,這位對政治麻木的老友可能會給他的仕途帶來不利影響。
他們之間第一個不和諧音符出現在1943年上半年。當時北非戰場的作戰已接近尾聲。巴頓感到不再需要親自坐鎮於此,於是準備把軍長職務移交給他的副手,自己則返回摩洛哥著手策劃和準備西西里島登陸戰役。這種移交從軍事上來說是可以的,但從政治上卻容易給艾森豪威爾帶來不利影響。為此,艾森豪威爾立即給巴頓致電「不要憑一時的衝動說話和辦事」,強令巴頓堅守在北非戰場,直至北非戰事結束。而此時,艾森豪威爾想起了戰前夏威夷軍區司令史密斯將軍給巴頓的評語:「此人在戰爭時期會成為無價之寶,但在和平時期卻是搗亂分子。」雖然巴頓視此為極大的讚揚,但艾森豪威爾卻感到危機四伏。舍棄巴頓、重用一直為他充當耳目的布萊德雷的想法從此佔據了他的大腦。
1943年8月10日,巴頓在視察西西里島美軍第93後方醫院時發現,一名士兵因害怕戰場上的槍炮聲而裝病住院。因戰事不順心情大受影響的巴頓勃然大怒,一時沒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指著這名士兵罵道:「你完全是一個膽小鬼。你是集團軍的恥辱。」並用手套重重地扇了他一個耳光。此事很快傳回美國國內。美國各種媒體進行了大肆報導,議會也指責美國陸軍部用人不當。此事對艾森豪威爾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此時艾森豪威爾已經意識到一向行事不顧後果的巴頓將會給他帶來更多麻煩,會給他在政界發展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雖然他由於戰爭的需要仍然力保巴頓,但此事已促使艾森豪威爾在與巴頓的關係上進行重新的思考和定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耳光事件」發生後不到一年,即1944年4月26日,正當歐洲登陸戰迫在眉睫之時,巴頓的大嘴巴又惹禍了。巴頓講道:「統治世界是英國和美國在戰後的既定目標,當然這也是蘇聯的目標。」這些話引起了蘇聯的強烈不滿,並險些使反法西斯同盟解體。艾森豪威爾對此事同樣怒不可遏。若不是此時還需要利用巴頓的名氣佯攻加來,巴頓必然會被一腳踢回國內。因為戰爭還沒有結束,艾森豪威爾需要順從、聽話的布萊德雷的同時,更需要一些能征善戰的將領,而巴頓是他此時唯一的選擇。
但巴頓與艾森豪威爾之間的友誼已遠非從前。艾森豪威爾已開始重用巴頓原來的副手、現任上司布萊德雷。因此,就出現了在隨後進攻法國與德國本土的作戰中,巴頓的功勞幾次被算在了布萊德雷的頭上,為布萊德雷的發展鋪平了道路。在盟軍諾曼底的登陸集團中,布萊德雷被任命為主攻集群第12集團軍司令,巴頓的第3集團軍只被派去佯攻加來。而艾森豪威爾為提拔布萊德雷,甚至不顧巴頓的感情,公然將巴頓下轄的法國第2裝甲師強行劃給了布萊德雷,使布萊德雷能夠以巴黎解放者的身份載入史冊,而為解放巴黎創造出關鍵戰機的巴頓則留下了終身遺憾。
1945年8月,巴頓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掉進一個記者設計的「語言陷阱」,稱美國的共和黨和民主黨與德國的納粹黨沒有什麼區別。一語即出,令世界為之嘩然,而不再需要戰將的艾森豪威爾再不想原諒巴頓的胡言亂語。他撤了巴頓第3集團軍司令的頭銜,讓他回國去了。艾森豪威爾為不使他的「好友」「過分」難堪,給了他一個第15集團軍(負責編寫戰史的「架子軍」)司令的頭銜。憤怒之餘的巴頓拒絕了這一任命。從此,這兩個名將之間的關係徹底走向決裂。
巴頓年長艾森豪威爾5歲。他們是在1919年秋天認識的。兩人一見如故。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不久。巴頓從歐洲戰場回國後,在米德堡任第304輕型坦克旅旅長,而艾森豪威爾也在此地擔任一個坦克營營長。對於艾森豪威爾來講,巴頓已是一個眾人皆知、令他羨慕的英雄。兩人在米德堡的相遇極大地改變了艾森豪威爾以後的發展道路。通過巴頓,艾森豪威爾得以結識了許多軍界要人,而且在以後的日子裡巴頓始終關懷著這位小兄弟。可以說,巴頓對艾森豪威爾的成長起過至關重要的作用。
他們的親密友誼一直持續到1942年年底。此時的艾森豪威爾已經從巴頓的下級扶搖直上變成了巴頓的直接領導,不再需要巴頓的影響和提攜了。同時艾森豪威爾也逐漸感到,這位對政治麻木的老友可能會給他的仕途帶來不利影響。
他們之間第一個不和諧音符出現在1943年上半年。當時北非戰場的作戰已接近尾聲。巴頓感到不再需要親自坐鎮於此,於是準備把軍長職務移交給他的副手,自己則返回摩洛哥著手策劃和準備西西里島登陸戰役。這種移交從軍事上來說是可以的,但從政治上卻容易給艾森豪威爾帶來不利影響。為此,艾森豪威爾立即給巴頓致電「不要憑一時的衝動說話和辦事」,強令巴頓堅守在北非戰場,直至北非戰事結束。而此時,艾森豪威爾想起了戰前夏威夷軍區司令史密斯將軍給巴頓的評語:「此人在戰爭時期會成為無價之寶,但在和平時期卻是搗亂分子。」雖然巴頓視此為極大的讚揚,但艾森豪威爾卻感到危機四伏。舍棄巴頓、重用一直為他充當耳目的布萊德雷的想法從此佔據了他的大腦。
1943年8月10日,巴頓在視察西西里島美軍第93後方醫院時發現,一名士兵因害怕戰場上的槍炮聲而裝病住院。因戰事不順心情大受影響的巴頓勃然大怒,一時沒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指著這名士兵罵道:「你完全是一個膽小鬼。你是集團軍的恥辱。」並用手套重重地扇了他一個耳光。此事很快傳回美國國內。美國各種媒體進行了大肆報導,議會也指責美國陸軍部用人不當。此事對艾森豪威爾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此時艾森豪威爾已經意識到一向行事不顧後果的巴頓將會給他帶來更多麻煩,會給他在政界發展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雖然他由於戰爭的需要仍然力保巴頓,但此事已促使艾森豪威爾在與巴頓的關係上進行重新的思考和定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耳光事件」發生後不到一年,即1944年4月26日,正當歐洲登陸戰迫在眉睫之時,巴頓的大嘴巴又惹禍了。巴頓講道:「統治世界是英國和美國在戰後的既定目標,當然這也是蘇聯的目標。」這些話引起了蘇聯的強烈不滿,並險些使反法西斯同盟解體。艾森豪威爾對此事同樣怒不可遏。若不是此時還需要利用巴頓的名氣佯攻加來,巴頓必然會被一腳踢回國內。因為戰爭還沒有結束,艾森豪威爾需要順從、聽話的布萊德雷的同時,更需要一些能征善戰的將領,而巴頓是他此時唯一的選擇。
但巴頓與艾森豪威爾之間的友誼已遠非從前。艾森豪威爾已開始重用巴頓原來的副手、現任上司布萊德雷。因此,就出現了在隨後進攻法國與德國本土的作戰中,巴頓的功勞幾次被算在了布萊德雷的頭上,為布萊德雷的發展鋪平了道路。在盟軍諾曼底的登陸集團中,布萊德雷被任命為主攻集群第12集團軍司令,巴頓的第3集團軍只被派去佯攻加來。而艾森豪威爾為提拔布萊德雷,甚至不顧巴頓的感情,公然將巴頓下轄的法國第2裝甲師強行劃給了布萊德雷,使布萊德雷能夠以巴黎解放者的身份載入史冊,而為解放巴黎創造出關鍵戰機的巴頓則留下了終身遺憾。
1945年8月,巴頓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掉進一個記者設計的「語言陷阱」,稱美國的共和黨和民主黨與德國的納粹黨沒有什麼區別。一語即出,令世界為之嘩然,而不再需要戰將的艾森豪威爾再不想原諒巴頓的胡言亂語。他撤了巴頓第3集團軍司令的頭銜,讓他回國去了。艾森豪威爾為不使他的「好友」「過分」難堪,給了他一個第15集團軍(負責編寫戰史的「架子軍」)司令的頭銜。憤怒之餘的巴頓拒絕了這一任命。從此,這兩個名將之間的關係徹底走向決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