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7-25 11:32:14作者:
箏是我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據考證,箏在春秋、戰果時期及廣泛流傳,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箏,通常又被人們叫做古箏,和琴之被稱為古琴一樣。這恐怕與它具有古老的歷史淵源、濃郁的民族特色,以及豐富的傳統箏曲給人們留下的古樸雅緻的情趣有關。在古代,箏還被稱為秦箏、瑤箏、銀箏、雲箏、素箏等。
箏是由遊牧民族所用的樂器演化而成,而非由瑟演化改良的並不為過。不過經過歷史的演變,在秦亡後,秦箏逐漸被改良,從形狀、材料、甚至聲音都變得近似瑟,所以箏被稱為小瑟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箏的沿革
十二弦箏到十三弦箏
古代的箏曾為五弦,到了戰國末期,為了加寬音域,增加到了十二弦。以後箏弦的增加速度很緩慢,從漢晉到唐宋這1300多年間,只增加了1弦。十二弦與十三弦雖然只一弦之差,但從五聲音階的定弦原則來看,它的目的在於加強主音,使其實用價值更大。箏發展到漢代已出現了轉調
盛唐時期流行的箏
盛唐時期流行的十三弦箏是在十二弦箏的基礎上加以改進的。在唐宋時期,十二弦箏與十三弦箏並弦為俗樂箏,流行於民間;十二弦箏為雅樂箏,流行於宮廷。這一時期的箏弦,多用絲弦或(昆鳥)雞在唐朝詩人劉禹錫和唐彥謙的詩中都有提及。
絲弦的主要特點是:銀色深厚、靈透、柔和、韻味深長,最富於表現慢板及花音不多的莊重古樸的抒情樂曲。
十四弦和十五弦箏
到了元、明、清三代,又出現了十四弦和十五弦箏。明末清初,南方各地開始使用銅和鋼的金屬弦,如粵、閩兩省首先使用銅弦。鋼弦銀色清越、明亮,餘音長,最適合
表現音韻典雅纏綿的樂曲。這一時期的演奏技巧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清代的箏
清代的箏有了新的發展,值得重視的是,清代十四弦箏已用了七聲音階的定弦。。十六弦箏的出現,大概在清朝末年或民國初年前後。
近代的箏
從建國後到現在,箏弦的增加很快,箏的演奏藝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箏的改革也進行了多種實驗,製作了多種優質精美的箏(如四川箏、上海箏、蘇州箏);
箏的轉調也進行了多方面的嘗試,已經改革了幾種轉調箏,近年來,古箏的弦又出現了尼龍弦。
這種弦是以金屬弦為內質,外加以尼龍絲纏繞而成。尼龍弦在一定程度上,既有金屬弦那種清脆、明朗的特點,又有絲弦委婉質樸的韻味,他的餘音長短適中,音韻較為清雅含蓄,最適於表達現代雙手技巧複雜的樂曲。
箏的流派
自秦、漢以來古箏從我國西北地區逐漸流傳到全國各地,並民間音樂相融匯,形成了各種具有濃郁地方風格的流派。有河南箏、山東箏、潮州箏、客家箏、浙江箏、內蒙箏六個派系,其箏曲及演奏方法各具特色。
箏的構造
多弦多柱的彈撥樂器
它的外形近似於長箱形,中間稍微突起,底板呈平面或近似於平面。箏的頭部有緩緩而落的箏腳。在木製箱體的面板上張設箏弦。在每條弦下面安置碼子,碼子可以左右移動,用來調整音高和音質。
箏的種類
箏有傳統箏和改革箏之分。按用弦數量而區分的傳統箏有:十二弦箏、十三弦箏、十四弦箏、十五弦箏、十六弦箏。河南傳統十六弦箏,面板弧度大,箏體長。廣東傳統十六弦箏體短小。歷史上各傳統箏主要用絲弦,清朝中葉開始用銅弦。改革箏的種類有:上海二十一弦箏、廣州十八弦箏和二十一弦箏、蘇州二十一弦箏、北京二十一弦箏
其名曲部分,如戰颱風、梅花三弄、高山流水、西相詞、平湖秋月等等,都是古箏的名曲
簡單舉例布袋戲的好了,布袋戲中有位人物叫做傲笑紅塵,所持的古箏名為「紅塵古箏」,收錄於霹靂狂刀之創世狂人配樂第二十首"傲笑紅塵古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