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7-25 22:38:14作者: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論語.雍也第六》)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是修行仁德的途徑。能近取譬,就能將心比心,為對方設想。例如:如果我是對方,角色互換一下,我這麼對待他適當嗎?對方會有什麼感受?假如對方不願意,那麼尊重人家的意願和選擇,換個方式善待人家。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假如人家那樣對待我,我也會不願意,那我以後也不要那樣對待人家。反之,如果是好的,是大家願意的事呢?仁者就是要善待他人,希望別人變好,自己願意把好事與人分享,樂善好施,成人之美,正是所謂「推己及人」、「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仁者的最起點是從自己向善做起,善待他人,並且寬恕實惠於人。仁者修養心性,如果願意成為同化宇宙規律的生命,走向返本歸真之路,境界高了自然能超凡入聖,成為人中的聖者,甚至達到「神聖」的境界。其實一般財物的施舍不是根本的博施濟眾,因為那解決不了人類的根本問題,神聖的聖者所看重的是人的道德,博施濟眾當然也重在啟悟人們重德行善,甚至走向返本歸真之路,這才是真正所謂的「普度」、「濟世」,這哪裡是一般人或仁者所能想像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