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經營線路板製造生產事業的蘇來得說,昆山一帶的台商不少在臺灣就是上市上櫃公司,當初進到中國之後,也都會直接把臺灣的規範帶進來,相對來說,勞動合同法的衝擊較小。
但這卻不表示長江三角洲的科技產業沒有怨言。蘇來得表示,台商最擔憂的是關於無限制契約可能帶來的後續問題。根據中國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規定,連續訂立兩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第三次續訂契約時,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就可以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蘇來得擔心,這是新鐵飯碗概念形成的開始,因為企業解僱員工更為不可能,員工將因為失去危機意識,生產力下降,會連帶造成企業的產出效能減緩,這對企業來說是不得不深思的大問題。
至於解決的方法,蘇來得說,暫時也只能先跟相關單位反映,但長期而言,他不排除從臺灣增聘年輕的技術人員。
蘇來得分析,因為勞動合同法實施,大陸低廉價勞工已經不在,兩岸的基本薪資差距正快步縮小,中國勞工的勞動效能又低於臺灣勞工,如果臺灣年輕技術人員有意願到中國工作,他很樂意增聘台籍技術員工。
除了薪資因素外,接班也在蘇來得的考量之中。他的年紀也不小了,交班的日期越逼越近,如果能幫下一代培訓好一群可用的年輕臺灣幹部,一則有助於日後的順利接班,因為有同年齡、同樣成長背景的朋友,也可以增加第二代留在中國打拼的意願。
遠通國際經營顧問公司總經理蕭新永也認為,因應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以及中國投資環境的變遷,台商企業在尋求轉型、升級之際,勢必會需求更多技術人才。這部分人力不見得是中國勞力市場能夠提供的,這對年輕有技術的臺灣就業人口來說,確實是個好消息。
不過,這樣的利多趨勢尚未顯現。一零四人力銀行大陸事業獵才群副總經理晉麗明就不這麼樂觀,認為機會不大。
晉麗明表示,勞動合同法的執行結果如何,是嚴格還是寬鬆,對台商日後經營方向的影響深遠,要遷到中西部、移往海外,還是遷回臺灣,都會間接影響臺灣的整體就業情況。
但他也指出,如果單從臺灣年輕技術人員到中國工作這部分來看,低技術的藍領階級向來就意願不高。到中國工作在乎的也不光只是薪資高低而已,還會考慮揮灑的舞臺、升遷機會、轉職便利性等等,這都會限制臺灣年輕技術人才到中國就業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