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離婚率的迅猛竄升,不禁讓人對婚姻的真諦與愛情的脆弱感到不解和疑懼。
常言道情人眼裡出西施,從純真的童心到略懂世事,當我們懂得尋尋覓覓,每個人心底那驀然回首站立在燈火闌珊處的人,到底是如何被塑造出來的?有的人相信緣份,有的人相信一見鍾情,而更有人則是要等到愛已闖入心扉才會猛然驚覺。
有個網路上流傳的心情告白這樣寫著:我們問我兄弟,你很在乎這女人嗎?他說:「本來我以為我可以不在乎,沒想到,實際上,我很在乎!」不由地我們很好奇,想知道為什麽?他說:「她就這樣默默的,一點一滴的,進到我心裏!我以為我心裏頭沒有,可是實際上卻很多。」「等到她離開我,我才發現,多到我早已不堪負荷!」
初嘗愛情滋味的人都會訝異於愛情那種能震動心弦的力量,但從沒有人能說明白,究竟要擁有什麽樣的條件才能讓人從愛情中獲致真正的幸福。中國人一直喜歡講郎才女貌,可惜即使連這兩者也都不足為憑!
胡蘭成和張愛玲算是公認的一對才子佳人了,週旋於張愛玲與另一個名為小周的女人之間,張愛玲要胡蘭成做出選擇,胡蘭成拿大福橘的故事來比喻張愛玲於他心中的份量。他說:「記得十一二歲時我在娘舅家,傍晚父親從三界鎮彎過來看我,帶有金橘,都分給娘舅家的小孩,惟我無份。我心裏稍覺不然,但也曉得要大方。及後跟父親上樓,他卻取出一隻紅艷艷的大福橘,原來是專為留給我的。這可拿來比方我待愛玲。」
張愛玲回答他,最好的東西是不可選擇的。她嘆了口一氣說:「你是到底不肯。我想過,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致尋短見,亦不能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把對方當作是無可替代的珍寶卻舍不下其他的胡蘭成,終究沒能體會張愛玲那對「溺水三千隻取一瓢飲」的堅持,世事無憑縱然才子佳人又如何!
或許每一個邂逅,都來自於前世的顧盼;每一分眷戀,都預約了來世的纏綿。於是那驀然回首站立在燈火闌珊處的人,他(她)的身影宛若一顆等待萌發的種子,早已帶著前世依戀的印記而隨著生死輪轉;至於該如何獲致真正的幸福,則又得從那場邂逅或那份眷戀中去尋找答案。情深之外還能義篤更懂恩重,才能結出幸福的善果,否則值此人慾橫流丶道德淪喪之世,來報冤的可比來報恩的多了!那日益上升的離婚率不正說明瞭一切。
詩人對世事無常總有多一分的敏銳感觸,唐朝的李商隱寫了一首《暮秋獨遊曲江》:「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春天荷葉初生時,就注定了秋來時要枯萎的遺憾;到了秋天,滿目蕭索的枯荷,更讓人感慨人世的滄桑,而李商隱對人世這般深刻的感受,正緣於對「身在情長在」的體悟與感概。
生而為人,入於情惑於情,對情的執著總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即使如李商隱曉得身在情長在,也只是空有感觸卻還沒能掙脫這張巨大的情網,難怪他只能悵望江頭江水聲了。看來要讓世人明白「與人無愛亦無嗔」的自在丶豁達與永無後悔的快樂,何其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