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爆發後,北韓很快攻下漢城(今首爾),繼續向南進攻,聯合國部隊被壓縮到南部釜山的防禦圈內,直到九月十五日,聯軍從仁川登陸,這才扭轉戰局。不久聯軍攻克漢城,越過卅八度線進入朝鮮半島北部。
人在臺灣的蔣介石,雖因美國阻擋無法派兵援韓,仍密切關注戰事的發展,尤其關切中共會否參戰,因這關係到美國是否同意他出兵援韓。十月十一日自記:「閩、粵、浙一帶匪軍向北抽調,匪其果對美挑戰抑戰備乎?」十三日又記:「中共匪軍大量集中東北,似採守勢以防美軍進攻,料其不敢參加韓戰也。」
美軍北上朝平壤進剿,甚至可能進軍東北,則讓蔣備受鼓舞,自記:「此乃東亞局勢對共產國際一大轉折點也。五年以來,暴俄處心積慮欲消除我在東北之國軍,以安其西伯利亞與海蔘崴之邊防者,今則更受聯合國軍之脅制。」蔣因此盛讚麥帥:「此舉滅殺共匪主力對我臺灣之攻勢,不啻救我中華民國之復生矣!」
然而中華民國面臨的危機其實並未解除,九月初聯合國討論蘇聯提案調查美國侵害臺灣問題,蔣要求動用否決權,陳誠、蔣廷黻、顧維鈞擔心節外生枝,都表反對,蔣氣極了,日記寫道:「明明是理直氣壯之事,而彼偏解為不對,又恐因此反引中共列席於安理會,殊不知此案成立則中共更振振有辭矣!」
九月中旬,對日合約開始討論,臺灣地位問題浮上台面。蔣在十七日的日記寫道:「我對日合約唯一問題,就是日本遵照波茨坦協議及其降書所接受的臺灣交還中國而已。如美國主張臺灣交由聯合國解決,則彼盡可照此聲明,但日本則已(將臺灣)交還中國,事實上已歸我統治。」
十月初,臺灣地位問題正式列入聯大議事日程,蔣得知後至表憤慨,十月六日自記;「此又為美艾遵奉英同意者,實玩其毀蔣賣華做最後之一擊。國際之道義掃地,此美艾之拙劣如此,不能不令人刺激痛憤。但此並不能動搖吾國在臺灣統治之地位,即使聯大通過此案,我不執行做最後之準備也。」
進而蔣又推演此案可能之發展步驟如下:英、美引誘中共加入聯合國→臺灣政治地位問題由聯合國組織委員會調查處理:甲、臺灣人民自決;乙、聯合國託管;丙、對日合約否認歸還中國→我政府不同意聯大決議案→聯大通過中共加入聯合國→我政府事前宣言退出→臺灣問題暫時延宕,不急解決。
至於政府如何因應,蔣也擬出三個方案:甲、如何確保臺灣復興基地,使之鞏固不搖。乙、如何使中共不能參加聯合國,以保持我政府代表權。丙、如甲乙二者不能得兼,則應以確保臺灣基地為第一步。蔣認為,「與其為保持聯合國會員名義而使臺灣被攻不能安定,則寧放棄會員國之虛名,暫時退出國際社會。雖在國際上失去地位,而力求自立自主,確保臺灣主權,未始非計之得也。」一九七一年中華民國主動宣布退出聯合國,此時蔣已留下伏筆。
到了十月中旬,聯軍繼續北進。蔣自記:「在此一個月期間,中共與美軍在韓境有否衝突可能,以引起大戰乎?」十月十九日,聯軍攻下北韓首都平壤。同一天,人民解放軍越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廿七日彭德懷率領的部隊攻擊美國陸軍及陸戰隊,中、美兩軍正式交鋒,韓戰也進入第二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