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綜指從 6,124點跌到9月1日,只剩2,325點,跌幅是62%。這真是慘跌,股民哀鴻遍野。連續的慘跌聲中,身心不適求醫者大有人在,其他有暈死在號子大廳的,有跳樓跳水的。今年四月十五日股價再創新低時,湖南部分股民群情悲憤,有人怒砸大廳的螢幕,結果一呼百應,交易大廳一片混亂;聞訊趕來的公安,只能搖頭嘆息,因為他們中不少人也是股民。但是,臺灣曾經跌得更慘。1990年2月10日跌到當年10月1日,短短不到八個月,就從12,495點跌到 2,560點,整整把前面那個1萬跌掉了,只剩下尾數,跌幅80%。由此可見,股市的暴漲暴跌,並不是中國獨一無二的,中國也不是最慘的。
中國股市的特色,不在它的暴跌,它的根本問題,也就是股市的「中國特色」,是政府對它的「完全操控」,而且,政府的心態與出發點都有問題。回顧1991 年朱ड基總理核准設立股市以來,中國政府基本的心態就是想藉此出脫手中那些不良的國營事業股票,讓全民來為這些爛股買單。由於公開上市的股票,持股的股民是一群不可能接觸公司營運的小市民,因此一般國家對股票上市的公司,要求很嚴,必須是財務健全、營運完善、資訊公開、有會計師簽證(也就是資訊的正確的)。可是,這都不是中國政府推行股市的初衷。當時有個傳言,說有人跟朱總理說,某某公司經營得不錯,股市可以讓它上市。朱總理回答說:「既然經營得不錯,為什麼股票要上市呢?」
換句話說,中國政府讓國營事業股票上市,就是為了向股民「圈錢」。這完全違背股票公開上市的基本原則。其後,各級政府官員,包括國營事業主管,也都想利用股市發財。
政府與官員插手股市,比一般的「內線交易」還嚴重。股市大戶透過與公司主管的特殊關係,有的甚至就是公司主管自己,利用事先獲知公司財務狀況,先行買入或賣出股票,等利多或利空消息傳出後,再去賺取差價。這是所謂的「內線交易」。
但政府官員就不單單是利用既有的利多利空消息來賺錢,他們甚至可以「製造」股市的「利多」或「利空」的事實,例如調整印花稅等,利用自己控制的媒體放消息或隱藏消息,來營造差價納入私囊。
這種作法,會把股民的財產快速榨乾。因此,中國股市過去有一段長時間的低迷。等到股民「勵精圖治」「養精蓄銳」後,才能再來一波上漲。然後又很快被榨乾。股市有個通則,散戶做不過大戶。但是,大戶還不可怕,政府才可怕。在股市裡,老百姓是敵不過政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