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地之大紀;春溫夏熱,秋涼冬寒,四季之大綱。"這是養生者所熟知的一段話。冬季是一年一度進補的最佳時令,中醫認為,冬天屬於"閉藏"季節,通過進補,可以使腎"精"更為充盈,從而來年身體好、少生病,這是中醫治未病的思想;現代醫學也認為,進入冬季後,體內代謝下降,體力消耗減少,此時進補,藥物更易被吸收和蘊蓄,從而發揮較大功效。
在進補這門"大課"中,益氣、補血、滋陰、壯陽、養心安神、健胃、消食都是"熱門"分支。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中醫科黃啟輝副教授表示,老人、頻繁用腦者、久坐不動都市白領、體虛疲勞者都是冬季進補的適宜對象,但一定要根據自身體質辯證進行,不可盲目隨大流,而進補過快、過猛還可能鬧出急性胃炎。
益氣藥膳宜少量久食
哪些人需要進補?黃啟輝指出,中老年人、都市白領、辦公室工作者、腦力勞動者、身體較虛弱者或者平日感覺疲勞而力不從心者,都是冬季進補的好對象。"很多年輕人覺得自己身強力壯,不需進補,其實進補的類型很多,絕不只是針對老年人,像滋陰、壯陽等都應在此時節進行。"專家說。
一般而言,中年人以補益脾胃為主,老年人以補益腎氣為主。黃啟輝介紹,中醫講究辯證進補,即不同年齡、體質人群進補時切忌盲目、隨大流,一定要根據自身體質、身體近況進補,最好遵從醫生的指導進行。
以冬日常見的氣虛證為例,他介紹,氣虛主要表現為:少氣懶言、全身疲倦乏力、聲音低沉、動則氣短、頭暈心悸、面色萎黃、食慾不振等。"如果在廣州現在的氣溫下,依然容易出汗、而且脈弱,這就是氣虛的表現,可以適當補氣。"
專家介紹,益氣藥膳常選用的中藥有人參、黨參、黃芪、淮山、大棗等;選用的食物有雞、魚、豬肉、鵪鶉、麻雀等。適用於氣短咳喘、乏力神疲、食少納差以及年老體弱、久病脫肛等症。"此類藥膳為補益之品,不宜一次食用太多,宜少量久食;身體羸弱的人群更應防‘虛不受補'。凡實證、熱證、外感病症初期等都不可服用。"黃啟輝說。
補血應避開月經
不少多坐少動的辦公室白領女性則容易在冬天出現血虛證,它的主要表現為面色蒼白或萎黃、唇色淡白、心悸失眠、手足麻木、月經量少或閉經。"這類女性當下最應該做的是用中藥材補血。"他說。
受廣大女性歡迎的補血類常用中藥有當歸、熟地、何首烏、黃精、阿膠、白芍、川芎、枸杞子、雞血籐以及人參、黨參、黃芪等;選用的食物主要有羊肉、豬肉、牛肉、雞、鴨等。適用於血虛所致的面色無華、神疲乏力、頭昏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月經失調等症。
"此類藥膳多屬滋膩之品,所以有實熱及痰濕中阻、外感發熱者不可食用。最好有規律地分期進食,補血應避開月經來潮時,以免增大月經量。"他說。
脾胃虛弱者不宜滋陰
滋陰、壯陽,這是冬季進補不可或缺的兩大領域。黃啟輝介紹,滋陰藥膳常選用的中藥有生地、干地、黃精、桑椹、女貞、枸杞子、玄參、天冬、麥冬、沙參、玉竹、石斛;選用的食物主要有生魚、甲魚、燕窩、銀耳、海參、雪梨、竹蔗汁。它們的功效往往在於養陰增液、生津止渴、清熱除煩。
"可適用於陰液不足或久病耗陰所致羸瘦、面容憔悴、口燥咽乾、虛煩不眠、盜汗、嗆咳無痰、顴部發紅、腰酸背痛。"專家介紹,由於滋陰類中藥材多甘寒滋膩,凡脾胃虛弱、痰濕內阻者,均不宜用。
壯陽藥膳常選用的中藥有鹿茸、鹿角膠、川杜仲、胡桃仁、海馬、菟絲子、蛤蚧、淫羊藿以及牛鞭、鹿鞭等;選用的食物則以羊肉、狗肉、鹿肉、公雞、鵪鶉、麻雀、乳鴿、蝦等為主。
"此類藥膳以冬季食用為最佳,它們普遍不同程度具有壯陽補腎、溫腎散寒、益精補血的功效,適用於性功能低下、遺精早泄、白濁、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等症。"黃啟輝提醒,"壯陽藥膳多半溫熱性燥,凡熱性病、陰虛內熱證、癰疽瘡毒等均不能食用。"
中老年人進補重在養心安神
中老年人冬季進補則重在養心安神,此類常選用的中藥有龍眼肉、大棗、柏子仁、酸棗仁、蓮子、百合等;選用的食物有豬心、羊心等動物心臟。
"養心安神類中藥材適用于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健忘失眠、多夢易驚以及體疲無力的患者,但這些藥材多‘味厚氣薄性滋膩',因此濕熱病證患者不可食用。"黃啟輝特別強調,神志不寧的人群多與精神因素關係密切,所以在進補之餘,還應學會自我放鬆的精神療法,以及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練,這樣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此外,健脾開胃也是一大進補"熱門"。此類藥膳常選用山藥、茯苓、扁豆、豆蔻、山楂、陳皮、砂仁等;選用的食物有豬瘦肉、雞肉、魚、豬肚、鴨肉等。"它們的功效在於健脾益氣、消食開胃、幫助消化、增進食慾。適用於脾胃虛弱,食少難消的人。"專家指出,此類藥膳宜溫吃,不宜冷吃。
進補過量會加重脾胃肝臟負擔
專家介紹,相較北方而言,廣州擁有較為"漫長"的夏秋季,所以人們的脾胃已經習慣了涼茶、冷飲等"凍"品,在此時,進補切忌服用過快過猛,如果進補過量會加重脾胃、肝臟負擔。
此外,冬天進補也有不少人吃壞肚子到急診"報到"。這是由於冬季也是急性胃炎的多發季節,低溫往往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如果再頻繁食用麻辣鍋、羊肉爐之類刺激性暖身食品,很容易吃出病來。
"進補講究按部就班慢慢調理,絕對不能追求短時間內一步到位,否則甚至可能會引發進補‘中毒'。"黃啟輝說。
猝死發生並非無緣無故
據《健康報》報導,近年來,名人猝死事件時有發生,香港著名作家、商界奇才馮兩努、著名導演謝晉......臨床資料顯示,近年來包括心源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等在內的心臟重症危機事件的發生率呈明顯增多趨勢,且患病人群也由過去的老年人發展到目前的中青年人,有些年輕的心梗病人甚至只有20來歲。專家表示,其實,猝死的發生絕不是無緣無故的,一定存在相關原因和先兆。
心源性猝死的發生很突然,但是絕大多數都是有徵兆的。心源性猝死可發生於許多種心臟病,但最多見的就是冠心病。大多數猝死病人有明顯的誘發因素,最常見的為情緒激動、勞累等,而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糖尿病、吸菸、飲酒、高齡等都是常見的心源性猝死的危險因素。
凌晨夜間不宜活動鍛練
氣溫驟降的秋冬季節是冠心病等心臟疾病的高發時期,不少病人往往因為不注意防護導致病情突變,甚至引發意外。因此,近期無論是高血壓病人還是冠心病患者都應該關注天氣變化,注意保暖,及時增減衣服。早晨鍛練的時間千萬不要太早,夜間和凌晨氣溫很低,室內外溫差較大,不宜外出活動。要鍛練最好在上午9~10時或下午4~5時進行,慢性病人外出時最好有家人陪同。
40歲開始預防患病機率少五成
注重平時保健和早期干預,可大大減少猝死的發生。
早期干預應從以下方面著手:控制血壓;保持合理的飲食結構,避免體重超重,積極防治高脂血症;徹底戒菸,限制飲酒;積極治療糖尿病;避免長期精神緊張和過分激動;積極參加體育鍛練。避免冠心病發作的誘因,如飽餐、大量飲酒、過勞、忽然的寒冷刺激等。
有關資料顯示,在40歲時開始預防,可以使冠心病的發病率減少50%;在50歲時開始預防,可以使發病率降低近40%;如果從70歲才開始預防,就只能使發病率降低近20%。所以,要擁有一顆健康的心臟,必須從年輕的時候開始注意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