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上午,紀念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週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發表重要講話。
十二月十八日,胡錦濤在紀念大會的講話中公然刪掉一段有關四個堅持的話,分析這種反常行為的背景和意圖,暴露了中共在改革開放路線上戰略性的決策矛盾和無能為力的困境。
北京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大會的第二天,北京有外國記者來電告知,胡錦濤的大會講話發生異常狀況,有一段話竟然有意跳過講稿,自我消聲,不知用意何在?聞訊一驚,連忙尋找當天的"文匯、大公",這兩份中共在港的喉舌報,竟然對總書記如此重要的講話,不循常規登全文。只得在谷歌上搜尋,找到後,打開新華網視頻,仔細聽了一遍"胡總"講話。
講稿中一段話有意刪掉不讀
果然發現在其闡明十七大的"十個結合"之第二點中有約四百字,在停頓幾秒鐘後,講話中刪掉不講,而發布的講稿中一直保存這一段文字。"第二"的題目是講"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不妨將整段摘錄如下,粗體字是胡錦濤講話中避而不提的部分。即講話從"一個中心"直接跳到"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相互貫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須臾不可偏離、絲毫不可偏廢,必須全面堅持、一以貫之。離開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社會主義社會的一切發展和進步就會失去物質基礎;離開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就會迷失方向和喪失動力。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根本的就是一切都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出發。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不發達階段,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就決定了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在於依靠自己的發展。三十年來,我們既毫不動搖地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夯實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物質基礎,又毫不動搖地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黨的基本路線是興國、立國、強國的重大法寶,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政治保證,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群眾的幸福線。我們要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做到思想上堅信不疑、行動上堅定不移,決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決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這段話是這篇兩萬字講話中最敏感的部分。尤其是後面"決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一句,已被有的報章選作新聞的大標題。
胡錦濤逐字照本宣科,一口氣一字不漏地念完全文,為什麼要刪掉這一段不念呢?當然不是看漏了字,而是有意對大會出席者和實況轉播至少上百萬的廣大聽眾隱瞞了這段話。
隱衷何在?我認為是暴露了中共決策層對堅守"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兩難窘境,而這是具有戰略性的內在弱點。所謂一個中心即"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個基本點即"四項基本原則與改革開放"。這一中兩點,是一九八七年中共十三大上作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提出來的。當時總書記是趙紫陽,十三大主題報告是他作的,但這一中二點的提法的版權屬於鄧小平,他為了平衡黨內的左右之爭而於八五年提出,四項原則是社會主義道路、無產階級專政、黨的領導、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是鄧一九七九年在中央務虛會上鄭重提出的"必須堅持"的原則。
四項基本原則是改革的絆腳石
這個四項原則正如本刊上期張顯揚先生所論述的,是毛澤東治國的核心理念,是三十年政治改革如天橋把式"只說不練"的根本原因。是政治上一貫反右的繼續,是取締民主牆、反自由化到六四鎮壓的依據。
因此,"四個堅持"是與改革開放相對立而存在的,是改革開放的絆腳石。鄧已經把它和改革開放平行的列入"基本路線"之中,今天紀念改革開放的"光輝成就"時,怎樣談"四個堅持",就是對胡錦濤的一個很大的挑戰。
胡講話中對取得成就的原因,講了十點:
一.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二. 堅守四項基本原則。
三. 群眾路線。執政為民。
四. 市場經濟。
五. 政治體制改革。
六. 精神文明。
七. 社會公平。
八. 全球化。和平外交政策。
九. 社會穩定。
十. 堅持並改善黨的領導。
這十點概括了胡溫執政的基本政策。胡講話當然是為改革開放評功擺好、大唱讚歌,把改革開放拔高到與辛亥革命、中共四九年建國並列的"三次偉大革命"之一,通篇充斥"偉大"的形容詞--這樣做的原因,無他,中共高層明白,"改革開放"是他們執政權力的合理性的唯一依據,至少口頭上如此。
在這樣的背景下,"四個堅持"只能被淡化、少說為妙,雖然不說不行。這就是前面所引那四百字在講話中頓失滔滔的原因。顯然,明年是老鄧提出"四個堅持"三十週年,中共絕不可能再開個大會為"四個堅持"叫好。即使在通篇講話中,雖然多次提到"四項基本原則",也從來沒有具體說是哪四項原則。其實,四項原則中最要害的一項是"無產階級專政"。甚至,如張顯揚所說其始作俑者胡喬木也認為"四個原則站不住,要從憲法中刪去"。
從理論上、政策上、實際上、"專政"的根據已經完全不存在,現在中國的法律只有"國家安全",早已揚棄"階級敵人、反革命"的概念,因此,專政無理無據,四項原則也就失去存在的依據。但是,中國實際政治層面遠非如此簡單。不僅有鄧小平這個被奉為神明的老祖宗不得違抗,(鄧還是江、胡權力的直接來源),而且,江澤民、李鵬這班還有影響力的執行"四項原則"不遺餘力的前輩在虎視眈眈,他們各據要津的餘黨也需要用四條大棒來維護他們的既得利益。
當然,胡溫並不是"四項原則"的反對派,可以肯定的只是,他們會認為,四項原則的提法,不利於他們執政,不利於他們對外營造開放的形象。他們沒有勇氣正面地放棄四項原則(畢竟四項之中還有黨的領導、社會主義道路),只能玩玩這種欲說還羞的小動作(刪四百字,不避文句已經不通)。從胡講話中,那樣一連四個"偉大"地恭維江澤民"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偉大歷史功績!"也可以看到胡錦濤做小媳婦而難有大作為的窘態。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虛妄
不過,胡錦濤這篇講話中有幾處提法值得一評,並略加揣測。
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馬列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這原是中共理論的正宗標榜,在官方正式文件中,極少有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法。這是共產黨理論教條傳統的特徵之一,不容許標新立異。毛死後,有所鬆動,標準口號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以此挂羊頭賣狗肉,行走資之實,已為世所共見。這次"中國化"之說,並無新意,套話之下,將馬克思主義修定為"與時俱進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又說"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發展道路與模式"。
這令人想起毛的名言:"馬克思列寧主義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我們不必列舉馬克思主義一些公認的基本原理,稍有基礎的人,都會知道中共走資路線已經完全背離了馬克思。"中國化"也不過是以馬克思之名掩飾其違反馬克思之實罷了。即以引進外資一項而言,從一九三○年斯大林下令國家壟斷嚴格管理外匯以來,到毛時代中國外資進入零記錄,都是奉行馬列主義的結果。今天中國走資成功,正是拜外資進入之賜。胡講話中,亦誇耀"使用外資累計近一萬億美元"。可以說這三十年之輝煌正是擺脫馬克思主義羈絆的成功,是背離馬克思主義的成功。胡講話提到《共產黨宣言》,他忘了宣言的核心就是"消滅私有制",中共不是在極力恢復私有產權嗎?和蘇共、歐共五十年代正面修正馬列教條的勇氣相比,"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只是一句空話、愚弄中國老百姓的一個新花招而已,也是中共忸怩作態掩飾意識形態破產的又一次發揮。
專制制度與經濟高速發展
二是經濟高速發展的真正原因。在這篇洋洋萬言的講話中,胡錦濤以中共一貫的"假大空"文風,解釋三十年大發展的原因,是馬克思主義的勝利,是共產黨領導的勝利,在歸納為前述十點之中,涉及經濟的只有兩條,第四之市場經濟,第八之全球化。對於三十年造成的嚴重的大量的負面社會後果,只用了二百字敷衍塞責。對於家喻戶曉的官商勾結、貪污腐敗、侵犯民權、三農問題、貧富懸殊、環境污染等隻字不提。仍然是毛時代"報喜不報憂"、"氣可鼓不可泄"、"九個指頭與一個指頭"的黨八股的一脈相承。
盡人皆知,中國三十年經濟高速發展,在"引進來,走出去"這六個字背後,隱藏的實質是大量地引進西方資本主義的資金、技術、設備、人才,利用中國大量的廉價勞力和資源,使中國變成世界工廠,賺取大量外匯順差,積累了世界第一的外匯儲備(二○○八年已達二萬億美元),肥了工廠主,苦了打工仔。考慮到尚有三億貧窮人口(按卡內基基金會一人一天一美元消費標準統計),和中國的極權體制,中國的致富模式只能是一種暴發戶式,一種使多數人付出痛苦代價(如住房、醫療、教育的缺乏)的"權貴資本主義"模式,一種不擇手段,國富民窮的機會主義模式。在此模式下,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精英共同瓜分了西方投資中國的巨額回報。
最近,前港督彭定康說了一番頗堪玩味的話,他說:"中國的威脅,不是它的廉價商品,而是消滅了民主的致富方式。"彭定康的話也是對美國學者雷默(J·C·Ramo高盛顧問、清華教授)二○○四年提出"北京共識"的回應。以前八九民主大潮時有個"華盛頓共識",提倡私有化、自由化、小政府。在拉美,蘇東各國有成功實踐的記錄,開創一條民主制度下貧轉富的道路。俄羅斯二○○六年已為世界銀行評定為"准發達國家",捷克、匈牙利等國則是發達國家。
歷史也證明,專制制度下經濟發展早有先例。早在十九世紀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當政,嚴厲鎮壓社會民主運動,卻也實現了經濟高速發展,工業產量達英法之和,稱霸歐陸,甚至首創了一套保障工人的社會福利制度,延續至今。二十世紀希特勒上臺一樣有過可觀的經濟成就。即使斯大林獨裁製度下,直到蘇聯後期,儘管在冷戰中受軍備競賽之累,有農業、第三產業的失敗,但其工業、科技、太空、教育方面亦有驕人的成就。而且,蘇聯這些發展真正是"自力更生"所取得,完全不藉助外資。但是,人民對幸福的追求,絕對不限於"國民所得",他們還要人的尊嚴、要人權、要自由、要民主。這是歐洲和蘇俄歷史演變已顯證了的真理(亞洲也不例外)。
換言之,中國三十年經濟發展的成就,完全不能反過來證明其政治制度的合理性,而是正好說明,其政治體制遲早要作出改變。很反諷的,這種改變也符合馬克思哲學的一條根本規則: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必須相適應。
提出小康,現代化未來的時間表
三是時間表。胡錦濤講話提出了一個中國未來進程的時間表,雖然其表述形式同以往中共領袖毛鄧以來,無數次信口開河一樣,不嚴謹、不負責,因而沒有信義。但反映了怎樣的心理狀態,值得捉摸。
胡在講話結束前說:"我們的事業是面向未來的事業。實現全國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還需要繼續奮鬥十幾年,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則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
胡還提到在建黨一百年時建成小康社會,建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因此,胡的時間表明確了:
2021年建成小康,2049年實現現代化。
這裡有兩個看點,其一是比以前的提法推遲了,小康社會原擬在二十世紀實現(即2000年),推遲了二十年。現代化也由周恩來早提過在"本世紀末"實現(即2000年),現推遲了五十年。其二是,小康也好,現代化也罷,標準為何?力倡"科學發展觀"的胡老總沒有給出指標(當年老毛搞大躍進,超英趕美,還有一個"主要工農業產量"的指標),其實,小康是一個形容詞,就像胡講話多次使用的"偉大"一樣,怎樣量化?多少錢是小康?多大是偉大?十分笑話。
更何況,胡錦濤的小康,現代化完全沒有暗示其人文內涵,一個現代化社會是不是只有GDP,沒有人權、法制和民主制度的建設?暗示也有的,那就是講話中幾個刺眼的提法,即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不折騰、反對西化分化圖謀、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時間表的最後目標,更令人驚訝。胡錦濤竟然將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時間,提到幾代人至幾十代人的量度之內。除非故弄玄虛,這個時間,以二十年一代計,將是從數十年到數百年的範圍,遠遠超過其現代化所需。
這意味著什麼呢?莫非社會主義制度真是一個"天堂"式的理想?中國憲法第一條就指明"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又作何解釋?莫非這根本制度六十年尚未實現?或者這個制度帶有根本性危機?
莫名其妙。這樣嚴肅的大問題恐怕要請教中央黨校的教授了。
2008-12-21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