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祥
1948年9月1日,從紐約駛往前蘇聯的輪船"勝利"號在航行途中發生火災,中國將軍馮玉祥遇難。俄羅斯黑海艦隊老兵巴爾經過多年鍥而不舍研究查證,搞清了與當年事故有關的大量鮮為人知的細節。
1948年9月5日,前蘇聯《紅星報》最後一版不顯眼處,刊登了一條塔斯社的快訊,標題為《"勝利"號輪船發生不幸》:"傲德薩9月4日電:8月初,‘勝利'號輪船從紐約啟航,駛往傲德薩......因處置不慎,致使電影膠片著火,船在途中發生火災。有人員傷亡,死者中有馮玉祥元帥和他的女兒。該船已被帶至傲德薩。調查仍在進行中。"這篇報導還說,裝殮馮玉祥屍體的靈柩已空運到莫斯科,按照元帥遺孀的意願,屍體已被火化。死者的幾名家眷、蘇軍和社會代表參加了葬禮,死者享受到了陣亡軍人的待遇。
這篇快訊引起了俄羅斯黑海艦隊老兵奧克佳布裡·巴爾·比留科夫的好奇。要知道,在1948年秋,馮玉祥身死"勝利號",這一事件在西方轟動一時,歐美媒體紛紛報導,但前蘇聯報紙對這一"不幸事件"卻諱莫如深。
當時巴爾即將從加里寧格勒高等海軍學校畢業。他想方設法打探情況,但除得知已成立一個高級調查委員會外,什麼也沒有打聽出來。幾個月後,巴爾從加里寧格勒高等海軍學校畢業,被授予了海軍准尉軍銜,並再度被派回黑海艦隊。雖然他聽說關於"勝利"號的調查正在進行中,但怎樣進行卻幾乎無人知曉。他後來還打聽到,調查在保密狀態下持續了幾個月,斯大林曾親自過問進展情況。1949年初,前蘇聯法院對這一事件進行了秘密審判。"勝利"號上的相關人員被判有罪,後來也沒有得到減刑。
在1948年秋前往前蘇聯,這對馮玉祥來說絕非偶然。1948年7月,應中共中央邀請,他準備回國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工作。如果不是在歸國途中遭遇不幸,他也許會在新中國政府中擔任要職。作為未來新中國的關鍵人物之一,他的意外辭世給人們帶來了不盡的猜測。
由於極想解開馮將軍身死之謎,巴爾經過多年鍥而不舍研究查證,尋找與當年事故有關的細節,試圖揭示"勝利"號火災的真相。
"勝利"號
二戰結束後,蘇軍打撈起一些半沉的德國舊船,在德國造船廠進行了維修,然後將其充實到了前蘇聯商業船隊。在這些船隻中,有一艘1928年造的班輪"伊貝利亞"號。前蘇聯船隊接手後,為它起了個驕傲的名字,叫"勝利"號。在那個年代,它算得上是一艘相當大型的客貨兩用船,可以搭載旅客340人,並可同時裝載4000噸貨物。
經過改造,"勝利"號的載客量達到了600人。分布於四層甲板的客艙檔次各不相同,既有寬敞明亮的高級包間,也有下層甲板狹窄擁擠的小艙。為向乘客提供配套服務,船上設有一個音樂沙龍、數個餐廳、幾間寬敞的休息室和其他公共活動場所。在船頭和船尾還有6個貨艙,可以存放乘客攜帶的物品和商業貨物。這艘船的救生設備不錯,約有10條大舢板和大量救生圈。但船上消防設施明顯不足,輪機艙內的消防泵只能在局部使用,無力扑滅大火,或扑救船橋及別處的火災。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船上的辦公場所和走廊到處都擺滿了滅火器。
1948年春,"勝利"號被劃歸黑海航運局,開始往返於傲德薩和紐約之間,沿途搭載從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回前蘇聯的旅客和貨物。"勝利"號船上乘務人員共計199人,船長帕霍洛克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海員,從小在海邊長大。他的防火助理叫納博金,接受過專門的防火培訓。船上其他指揮人員也都經驗豐富,完全能勝任本職工作。
歸 途
I948年6月至7月,"勝利"號迎來了航海學校的50名見習生。他們隨船順利穿越大洋之後,7月31日又從紐約啟航,隨"勝利"號踏上了返回傲德薩的航程。在駛離紐約港時,船上只接納了323位乘客、277噸貨物。除少量散客外,船上乘客以前蘇聯外交部和對外貿易部工作人員及家屬為主。馮玉祥與家人也上了船,他們準備轉道前蘇聯前往中國。
在海上航行數天以後,船長接到了黑海航運局的電報,命"勝利"號順路去埃及亞歷山大港,接收從埃及遣返回國的亞美尼亞人,把他們送回喬治亞海港巴統。8月22日,輪船離開亞歷山大港,向巴統駛去。船長隨即向局裡報告說,他接納了2020名遣返人員、6名前蘇聯駐埃及使節及其家屬,同時又裝上了1500噸貨。在8月最後的幾天,"勝利"號終於靠上了巴統的碼頭。
8月31日,"勝利"號折返向西,駛向傲德薩。因大量亞美尼亞人離船,船上的旅客此刻只剩下 310人。9月1日中午1點,位於傲德薩的黑海航運局電臺接到船上發來的航行報告,說"勝利"號已經駛過新羅西斯克,9月2日凌晨兩點即可抵達傲德薩港。此後,船上的無線電通訊就中斷了,但起初並沒有人對此產生警覺。
直到9月2日早晨,黑海航運局才開始探究無線電靜默的原因,並請求出海輪船和沿途港口留意該船行蹤,但沒有人與"勝利"號取得過聯繫,也沒有聽見過"SOS"信號。航運局感覺事情不妙,連忙向黑海艦隊求援,幾架海軍航空兵飛機隨之被派到海上。當天晚上9點鐘,一位飛行員在空中報告說,在雅爾塔東南70海浬處,發現了已被燒焦的"勝利"號,輪船周圍還有5條載滿人的舢板。接到通報後,救援隊立即從費奧多西亞和塞瓦斯托波爾等地出發,火速奔向出事船隻
大 火
"勝利"號船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前蘇聯官方後來的說法是:9月1日13時,"勝利"號班輪駛經新羅西斯克後,繼續駛向傲德薩。當時的天氣不錯,可謂風和日麗。見船將駛向終點,代理放映員、無線電技師科瓦連科決定,將電影膠片收拾一下,以便靠岸後將影片送回文化基地。為此,他叫來了水手斯克利普尼科夫,請他在放映完畢後幫忙纏膠片。
電影膠片平時存放在船中部的一個小庫房內,它的旁邊是一些新近設立的三等客艙。電影膠片一部分裝在鐵盒子裡,另一些準備倒片的膠片則敞開放在桌上。除了許多部電影膠片外,這座庫房裡還存放了大約兩千張留聲機唱片。在用手搖裝置倒膠片的過程中,因機械部件摩擦而迸出火花,進而引起膠片起火。火星又引燃了旁邊放著的膠片,火焰幾秒鐘就充滿了整個庫房。幾分鐘內,火焰包圍了輪船的中部,包括領航室、駕駛室、電臺室、船長和領航員休息艙。隨後,火焰開始四處擴散,旋風般蠶食沿路的住所,衝擊救生艇甲板,並逼近貨艙和輪機艙。
值班報務員韋傑涅耶夫被火焰包圍後,從無線電室的舷窗跳出,沒能來得及發出求援信號。船長得知此情形後,命令以備用電臺發出SOS信號,但可惜它已在領航室被燒燬了。過了一段時間,船首的船鈴才向全船發出火災警報。
經過全力扑救,火勢終於被控制住了。船雖能獨自航行,但損傷卻十分慘重。除去物質損失之外,火災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其中大多數都是在烈焰襲擊客艙的最初幾分鐘倒下的。全船有40名乘客在火災中喪生,兩名乘務人員也被奪走性命。
9月3日,當救援人員靠近事故船時,船上的大火已基本扑滅。9月5日,"勝利"號駛入傲德薩港,獲救乘客被轉移到了"維亞切斯拉夫·莫洛托夫"號輪船上。
人 為?
在對火災事故進行調查時,調查人員還提出,火災也有人為破壞的可能。調查人員推測,在亞歷山大港口有大量乘客上船,一些破壞分子可能乘機混入其中,從而蓄意引發了火災。這個假設的依據是,這批遣返回國人員上船後,在船上不同地方都發現了一種塊狀物體,像是某種礦石。它們在燃燒時可以放出藍色火焰,並能達到很高的溫度。蘇聯國家安全人員涅普裡亞欣當時也在船上,他出於職業習慣拿了一塊去琢磨,但他本人在火災中喪生。也許是由於涅普裡亞欣已死,調查機關並沒有按人為破壞說繼續追查下去。
司法部門經過反覆研究,最終認定火災的主因仍是電影膠片起火。在當時那個年代,世界電影業普遍使用的是硝化纖維素膠片,它除了柔軟、可塑、圖像清晰之外,還有一個要命的缺陷--易燃。因為化學成分與火藥十分接近,當把這種膠片加熱到40度時,它就會像火藥一樣猛烈燃燒。鑒於這種情況,當年制定了極其嚴格的防火規範。因而法庭指出,火災的起因是船上指揮人員和編外放映員的人為過失,是其粗暴違反防火安全規範的惡果。
在不完全否認"膠片因摩擦起火"的判斷的同時,法庭還得出另一推斷:火災跟死去的水手斯克利普尼科夫有很大的關係。法庭經過調查後確認,在此次航程啟航前,在明知船上只有一個可存放8部電影膠片的專門儲藏室的情況下,船長帕霍洛克和消防助理納博金竟無視安全隱患,一下子就接收了41部寬膠片電影,並將這些易燃的膠片放在了不具備防火條件的下層甲板客艙之間。斯克利普尼科夫是放映員科瓦連科叫來幫助倒片的,但這名水手對電影膠片的常識卻一無所知。而身為船上的消防負責人,納博金既沒有讓船員進行過消防演練,又對違反消防安全的現象不聞不問,許多船員竟然連滅火器都不會用。
因火災讓前蘇聯政府極為被動,法庭對火災直接責任人給予了重判:納博金被判處監禁25年,船長帕霍洛克和放映員科瓦連科為15年,政工助理佩爾舒科夫10年,報務員韋傑涅耶夫8年。岸上人員因屬間接有罪,所以進行了從輕處罰:黑海航運局電臺臺長特列季亞克被收監兩年,船隊調度員涅費多夫在原單位勞動改造一年,並扣除其間25%的薪水。
不知出於什麼原因,法院在調查過程中忽略了一個事實,即"勝利"號從紐約出發前,曾經發生過一連串稀奇古怪的事情。在"勝利"號即將離港前,紐約當局做了個奇怪的決定,要求對"勝利"號進行全船消毒。儘管船長提出了強烈抗議,全部船員還是被迫在旅館裡住了兩天。美國人強行登上"勝利"號後,他們的行為並無人監督。此外,一對準備離開美國的前蘇聯外交人士夫婦發生了爭吵。女人叫喊著不願回國,執拗地跳窗而逃,美國人馬上把她救起,並嚴密保護了起來。而她的行李此時已裝上了輪船,恰恰位於船中部起火的位置。最為蹊蹺的是,在"勝利"號實際發生火災之前,美國的廣播電臺就提前播報了火災的消息。
未解之謎
當斯大林得知馮玉祥遇難的消息時,他正在黑海邊休假。前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馬林科夫在發給斯大林的電報中說:"毋庸置疑,您是正確的:在亞美尼亞移民中有美國的情報人員,是他們在搞破壞。"在隨後的幾封電報中,他又陸續匯報了所採取的措施,並說已下令特工機關深挖間諜的行蹤。但是,巴爾並沒有找到更多這方面的後續信息。
因戰爭造成大量減員,蘇聯戰後急需勞動力,政府不僅臨時廢除了死刑,還號召僑居國外的人回國參加建設。1945年12月,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發布了一條命令,讓流亡海外的亞美尼亞人重返故土。從1946年到1948年,遣返蘇聯的亞美尼亞人超過了10萬。但在"勝利"號發生火災後,蘇聯部長會議於1948年9月14日作出了停航決定,完全徹底地阻斷了亞美尼亞人的返鄉潮。
遭受火災的"勝利"號被修復後,仍舊行駛在黑海航運局各條國內外航線上。到上世紀50年代中期,它仍被視為該局最好的海船之一。一直到1977年,"勝利"號的名字才被從船隊的花名冊中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