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在10月22日公布,中國的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8.9%;2009年前三個季度中國GDP達到217,817億人民幣,同比增長7.7%,比上個年度增長了0.6%。
其中,第一個季度增長是6.1%、第二個季度增長7.9%、第三個季度增長8.9%。從產業的分類來看,第一類產業增長4.0%、第二類產業增加7.5%、第三類產業增加了8.8%。那麼對第三季度增長8.9%這個GDP數字,海外的專家不信任,認為裡面是弄虛作假。
有一位專家章家敦先生,他寫過一本書《中國即將崩潰》(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章先生在美國的富士比雜誌(Forbes)寫了一篇文章,就叫做"中國成長率達8.9%?不可能!"他非常直接的寫明,中國的經濟數字造假。儘管振興方案可能會帶動中國的經濟成長,但不可能因此達到所公布的增長率。
那麼他就問,09年第三季度GDP增長8.9%,這個數字從哪裡來的呢?他認為,北京的統計部門又回到了過去那種變造數字,以支持政治局的預測。也就是經濟增長率的數字GDP,要滿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們的要求,也走上這條老路上來,經濟服從於政治的需要。
在這裡,有一個特別的現象,就是中國國家統計局在發布GDP數字的時候,它並沒有考慮這個數字後頭還有其它一些關鍵的數字相互之間的關係。比如說,中國過去 9個月也好,或者第三季度也好,它的零售銷售額的數字的增長;而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的下降。而另外一個就是貸款的數字,投資數字造成貨幣流通量的大大的增加。
這相互之間和GDP有什麼關係呢?國家統計局它不管。那我們看,消費者指數是表明物價是上升還是下降了?那麼在09年7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是下降1.8%;8月份又下降1.2%、到了9月份下降了0.8%。是一路下降了,可是另外一方面,7月份的貨幣流通量增加了,也就是大量的印刷新的鈔票提供投資以及貸款。
7 月份增加28.4%、8月份增加28.5%,以及9月份增加了29.3%,這是一個非常矛盾的現象。你這麼多鈔票出去了,大量的貸款和直接投資,不但沒有刺激物價的上漲,而物價還下跌了,這是非常矛盾的。因為你貨幣流通量幾乎增加了30%,為什麼物價不上漲呢?這在世界各國來看,這是匪夷所思的不可能現象,而竟然在中國發生了!
那麼唯一能夠解釋的,在我個人看來,就是你這個貨幣不管是投入到金融市場來也好,經濟市場也好,是不是真正實質的投進去了?有沒有投入到消費市場,我看沒有。也就是你生產出來的東西,沒有投入到消費市場上去。如果你沒有投入消費市場,僅僅是生產出來了,但沒有投入到消費市場;那消費者消費指數當然不可能上升。
所以這個理論就是為了避免通貨膨脹的出現,把貨幣流通僅限制在生產領域,而不進入到消費領域,把它隔離開來,就造成這麼個現象。這樣從表面上看,由於進入到生產領域,使GDP上升了,但是我不讓它進入到消費領域裡頭,使消費者價格指數下降了。那麼你生產了的東西要幹什麼?究竟到哪裡去了?
所以章家敦先生就圍繞著這個現象,他就指出來中國的三項指標,這三個指數就符合了今年以來的明顯的趨勢。包括消費的銷售表現很強勁,但是通貨維持緊縮,消費者價格指數緊縮,貨幣流通量急遽增長。這三者同時在中國大地發生,這怎麼可能呢?
這是非常矛盾的現象。在他認為,其中一個可以解釋的原因就是大量的消費品,實際上沒有進入到消費市場。生產出來呢只是放在倉庫裡頭。
那麼為了佐證這一個說法,他就舉出另外一個例子。中國的7月份的汽車銷售量增加70.5%;8月份的銷售量增加了94.7%;到了9月份,中國汽車銷售量增加了83.6%,這個是急遽增長,銷售量增加了。可是汽車要開動一定要有汽油,可是這個汽油銷售量沒有上升、持平。增加那麼多汽車銷售量,可是汽油銷售量沒有增加。
那麼章先生就問,這種現象怎麼解釋?唯一能夠解釋的是這種賣出新汽車,而汽油又沒有增加這個現象,就是你這個汽車,要不就放在汽車庫裡;要不放在停車場裡;要不放在汽車製造商的倉庫裡,根本沒有出來,沒有進入到消費市場去。
所以,中國為了達到製造GDP的增長,可是又為了避免通貨膨脹的增加,所以把它給割裂開來。生產歸生產、消費歸消費,所以這個現像在中國出現了。可是請問,我們生產這麼多東西,是為了什麼?是為了使這個整個經濟大輪盤轉起來嗎?
你現在只管生產增加了那麼多,不消費掉,你下回還能再生產嗎?生產是為了什麼?僅僅是為了GDP?製造了很漂亮的第三季度的8.9%的GDP數字出來。
那麼另外一位香港金融專家劉夢熊,他就很質疑中國GDP數字的真實性。他認為,中共官員一貫製造假的GDP數字。原因在哪裡呢?原因是在地方官員,7月份中國的GDP是7.1%,那麼中國有30個省市,報上來的數字有22個省市數字超過8%;有14個是超過了10%;最高一個是超過了17.2%。
可是你國家統計局最後發表的數字是7.1%。所以是把各個省市報上來數字都砍掉了。那麼你為什麼要報這個數字?為什麼國家統計局要把它砍掉?這應該在編故事,製造數字遊戲。因為中國的官員,地方官員任期往往不超過10年,在他任期之內,他能夠做出他的政績的表現在哪裡呢?政績表現就是你的GDP有沒有上去。
如果GDP不上去,經濟不活絡那你就下臺。所以為了保證GDP上去,它除了要拚命去推動GDP增長以外,另外一個手段,就是我要製造假GDP,表明我的政績很好。可是你假太多以後,一到了中央統計局以後,一發現10%、20%、30%這麼造假,我怎麼公布呢?那我只好砍。
那砍的過程也是造假,所以整個中國統計局發表的數字都是不可靠的。人家無法信任,這個就是香港專家劉夢熊認為這是為了滿足政績,所以變成什麼呢?官生數字、數字也生官。就變成這麼一體兩面,互相狼狽為奸,製造這個假GDP出來。所以這個GDP水分非常大。
我上面所指的兩個專家,一個從數字去分析造假、而一個是從政績上去分析數字造假。那麼,在中國國家統計局最近對各個省市自治區第三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GDP 增長率進行了一次聯合審查,並對一半主流的省份上報的數字進行了調整,即便如此各個省市今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長仍然普遍高過於官方公布的7.7%的全國增加的數度,高出於全國GDP將近2.5萬億元,所以國家統計的官員承認中國GDP"摻水"是個老大難的問題。
所以令外界嚴重的質疑中國的GDP的數值,所以地方的GDP仍然繞開不過政績這個話題,因為各個地方官員的仕途、陞官是掛勾的,只要有GDP才能陞官,所以他們開足馬力製造假GDP,地方官員這麼做,中共統計局官員也這麼做,這麼承認了。
我們講中國的經濟一貫以來是靠三個支柱支撐的,一個國內消費,一個貿易出口,第三個是政府投資,那麼出口貿易從07年以來,尤其是08年以來,急遽下降,到現在一直往下跌,政府花很多錢,可是出口在GDP的份量當中仍然佔了38%。
可是在今年的7月份出口貿易下降到了23%,8月份又下降了23.4%,到了9月份又下降了15.2%,中國的出口已經到了9個月以來最低的水平,出口一直不能恢復,所以它在GDP的份量大幅的下降。那同時出口減少,進口也減少,今年7月份的進口下跌了14.9%,8月份下降了17%,9月份又下降了 3.5%,這是去年11月份以來,進口出現下滑以來大到最低的月份。
那麼進口一下降說明瞭什麼呢?說明瞭中國的經濟活絡的程度的下降,尤其是民間的中小型企業,進口所需的物資急遽下降,且中國的實際的成產量在下降,因為中國是個加工國,專門做出口加工的,引用進口的資源加工再出口,進口資源一減少,出口必然也減少,這是毫無疑問的。
那麼出口一減少,進口一減少,就影響到中國的貿易這個支柱,那麼我們要問,中國的4萬億投資,你投資到哪裡去了呢?這4萬億投資是投資到了大型的國營企業,尤其是投資到鋼鐵、水泥、交通、運輸,這都是國營企業,而這投資進去以後,使得產能急遽的增加,而這個產能一增加,國外的市場萎縮,也賣不出去,增加了那麼多鋼鐵產量的產能,你鋼鐵賣不出去,你再削價賣就會造成國外的貿易起訴,你是低價傾銷,同樣是賣不出去。
所以你現在用這種辦法,刺激國營經濟,削弱民營經濟的方式,使國內的產能增加,可是不能夠真正使中國的經濟達到恢復,這是造成這麼一個後果。
我們再看第二個支柱,國內消費。國內消費在中國的80年代時候,中國國內的消費是佔GDP將近50%以上,可是到09年中國國內的消費下降到了38%,就只有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呢?怎麼消耗?要靠政府部門消耗,要靠出口消耗,要靠軍隊消耗,靠10月1日的大閱兵去消耗,這些消耗對整個經濟刺激有一部分作用,但是不可能長期持久。
所以民間的消耗不能帶動國民經濟的恢復和成長,所以這條腿也快斷了,那麼出口不能支撐,國內的消費不能支撐,那麼中國國民經濟現在靠誰呢?靠政府投資,而政府投資的方向又錯誤,我剛才前面講的是投資到國民企業,增加的產能消耗不了,不是投資到民營經濟,民營經濟可以恢復就會增加很多就業,而有了就業有了工資以後可以增加國內的消費,也可以帶動國內經濟的發展。
但中共不是走這條路。所以現在呢,今年在這個省蓋條鐵路,明年在那個省蓋條公路,你不能年年蓋吧?上面沒有車運轉,不能夠產生利潤。你只能一次性蓋了,不能再蓋了,所以不可能持久的發展,這是一個最大的問題。
你今年投資4萬億,貸款7.4萬億出去,你還能持續這麼做嗎?哪有那麼多錢!你再拚命印鈔票就會增加通貨膨脹。你為了減少通貨膨脹把產品造出來,把汽車造出來放在車庫、放在停車場,你還能這麼做嗎?
現在中國的汽車年產量1千萬輛,你年年能夠生產1千萬輛賣出去而不運轉就成了廢物、做個擺設,這個經濟長期怎麼運轉啊?這是個非常大的問題。所以我的題目叫做"GDP數字挽救不了中國經濟",原因就在這裡。
最近美國商業週刊寫了一篇文章分析中國的經濟,就比較深入的去分析中國經濟在幾個方面走入一個誤區,不能夠推動中國的經濟發展。第一、他認為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可能持續發展。
不平衡在哪裡呢?它主要依靠出口而不是依靠國內消費;再來呢,投資依靠政府的大力投資,這是不可能持久的這是一個。並且它的投資是投資到哪裡去呢?投資的主要發展是靠通過基礎建設。基礎設施建設蓋高樓、鐵路、航空站、碼頭,這都是一次蓋過以後,你能夠重複再蓋的嗎?你能把鐵路拆掉然後再蓋一條鐵路嗎?不可能。
再一個就是超低薪工廠,就是薪水非常低的工廠,生產出各種各樣的消費品出口,然後工人將自己的收入儲蓄在國營銀行,銀行再借給企業生產出更多東西。但是這些產品的技術和專業管理的技能大部分都來自於跨國公司,而代價高昂的污染、城鄉之間貧富差距的巨大鴻溝,共產黨都視而不見。
雖然這種生產模式、經濟模式可以刺激一段時期、產生一種增長的現象,但是它們也知道、共產黨也知道,這種模式是不可能持久發展的,而且這樣的問題已經出現了。
比如講09年的GDP增長裡邊主要是靠什麼增長?靠那些投資的基礎設施方面、固定資產投資,投資房地產以及增加更多的生產線,鋼鐵生產線、鋁、水泥、玻璃這些生產線。生產增加的產能大大超過需求,在過去兩年間中國的鋼鐵產能增加了1/3。
而今年大陸的鋼鐵生產的能力閑置不用的,幾乎等於是美國和日本兩個國家的鋼鐵總產量。請問你製造產生了這麼多鋼鐵廠,從巴西、澳洲進口那麼多鐵礦石,生產出來的東西賣不出去,你只好停下來了。而停下了的產能已經超過了美國和日本的總產能,那你這樣做能維持嗎?維持不了。
廣東東莞,東莞在前幾年是世界加工廠的一個部分,有幾萬家工廠。可是因為不能夠出口、沒有市場,一下子有"小香港"之稱的東莞變得街上沒有人走、滿目瘡痍,變成了一個荒涼的小鎮了。那麼這樣的經濟發展,這麼大起大落的經濟發展,中國還能走多久?這是一個問題。
第二問題,就是中國的經濟架構中間缺乏創造機制,品牌形象幾乎等於零。中國所生產的東西、能夠生產的什麼幾乎全部都是外國進口的,靠外國的技術要付出高額的權利金。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科學、工程畢業的人才,可是呢中國自己不能創造發明世界上的品牌,全部生產的是什麼?中國最有名的是"山寨牌",盜用、仿冒外國的產品變成中國山寨牌的汽車、手機、電視機等等。
這些你沒有生命力。比如中國現在一年生產1千萬輛汽車,中國為了生產汽車,從美國、德國、法國、日本、韓國,甚至從臺灣引進了大量的生產線。這個生產線,都是人家要淘汰掉的。人家不要的到這裡來,你生產的汽車、中低檔的汽車,大量的銷到中國,他賣發動機給你,賣技術給你都是過時的,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加工廠。
你沒有自己的品牌,你中間利潤非常非常的低。而外國正在走上更高級的汽車生產的道路,然後再加上呢,中國的產品核心技術都是來自於西方,戰略產業你站不住腳,我們講現在戰略產業講的是什麼呢?Green energy 就是綠色能源,太陽能,風能,半導體的晶體,以及就是處理機的核心技術,還有平板電視機的技術。
中國現在所能生產的全都是引進外國的,你要付出非常高的權利金,並且關鍵技術他還不讓給你,中國沒有像日本的SONY,豐田,南韓的三星這樣的企業,他們是有品牌、有技術、有核心技術。中國一直不走這條路,中國一直走盜版和買外國技術產權。
這條路走到現在走到盡頭了,外國拚命的開發新的技術、新的產品,中國一直在用人家二代、三代,已經過了20年前的東西還在用。比如說中國要製造一架飛機,90個座位叫做ARJ21型,要打算明年要上市。到2016年呢,飛機要改革擴大成為一個中型的飛機,190個座位,它也準備挑戰波音和法國的空中巴士。
但是外國專家指出來,你的ARJ21型用的是誰設計呢?用的是20年前美國一家麥克道格公司,這家公司已經賣給了波音。可是他賣給波音之前,他已經設計出中國正要製造的ARJ21型,中國就用了這麼一個設計,但是他已經不屬於波音的,用這一個設計來製造中國要發明創造這架飛機。
可這裡邊呢所用的航空電子設備,發動機以及其他的關鍵的系統,都是來自於西方國家,來自於通用電器、奇異這幾家公司。那你還是等於是一個加工廠。你這架飛機造出來,裡面關鍵的設備,包括髮動機,都從外國買來的,等於是你自己來這里加工,最主要的錢、最主要的利潤給外國人賺了。所以你即便2016年再造出 190個座位的飛機,你仍然是落後於美國波音和空中巴士20年的道路。
可見這條路中國一直沒有走出來。現在中國正在引進大批的製造IC晶片廠。可是引進來的呢,它的技術參數落後過美國、日本、臺灣兩代。兩代至少落後10年。他一直控制你,不把最新技術賣給你,而中國自己也不願意去培養開發投資,走這些戰略性的產業這條道路。
還有一個例子,中國大力生產太陽能鏡板晶片,已經幾乎達到了世界產量50%。可是裡邊關鍵的技術都是來自於日本和德國,每一次都要付出高額的使用權利金。你始終突破不了關鍵技術,你還是一個低檔的產品加工廠,這條路中國走的非常辛苦。
表面上中國經濟上去了,可是始終走的低檔的、外圍的低級產品,走不到高端的、尖端的戰略產品。中國這條路沒走通,那麼現在講中國的經濟走到現在,在我看來有兩個最關鍵的問題沒解決,並且在中國共產黨統治的政治體制下,也無法解決。
第一個就是經濟增長模式,也就是經濟架構。中國經濟架構一直用非常粗放的、高能源的、高投入的、沒有創造性的、沒有品牌這條道路。一直走這條路,去買外國的技術,用市場換技術,這條路沒有走通。可是,別的國家走出來了,你看韓國他在汽車、造船和半導體、電視機走出自己的品牌,走出自己的道路,傾全國之力走出來了。
中國的國力比南韓還要高,可是中國共產黨這些技術官僚們、這些經濟決策者們沒有走這條路,為什麼?因為要走這條路,是要把官員們的利益和你的決策要分開。
中國人走的買外國人的技術,在這中間中國官員可以得到佣金、可以得到好處、可以得到回饋。所以,它不願意去走一條自我"創新"的道路,而願意走"買辦"的道路。這些官員們,大批的從中央到地方都在走這條路,所以中國沒辦法走出一條自我創新的路。
再加上中國社會盜版的風氣非常強盛,有一個新產品出來,100個盜版馬上就出來了。在這種情況下,誰願意花錢去創新呢?而中國共產黨也不管這個事,你盜版你就盜版。一個微軟 7(windows 7)賣100塊美金,可是你的盜版只要5塊、10塊人民幣。那麼誰願意在中國市場去創造發明新的產品?所以變成都是山寨版,山寨版永遠是山寨版,不可能走向全世界,佔領一個龐大的市場。
這一個道路走了這麼多年,共產黨裡邊也有人想把它改,改成一個自我創新的道路。可是由於官員們的利益、由於地方諸侯們的作梗,以及中央決策官員們的決策的錯誤,所以使中國整整浪費了30年,不可能走上一條道路。
可是,中國的人才一到了海外,馬上可以創造發明,甚至於得諾貝爾獎,原因是什麼?政治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完全不同。中國人有人才,可是政治制度造成這個經濟制度,這個經濟制度造成這個社會風氣,是沒辦法產生一個有創新的、自主的品牌的一個經濟,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而現在中國的經濟,走到目前走不到出路了。你靠一條腿、靠國家投資,並且要投資到重工業、鋼鐵工業,產能這麼增長,找不到市場,你怎麼往下走,走不下去了,這是第一個。
第二問題就是中國的生態環保,中國的生態環保已經到了不可能再滋長中國繼續破壞生態環境,而讓中國人能在這個土地上生活下去的環境了。有的城市70%水不能喝,河流、地下水都受到污染,再加上天氣暖化、水源減少、土地污染、空氣污染。到了這個地步,你再怎麼發展經濟的時候,只能使這個環境更污染,使人們更不能生活下去。
這個問題不能解決,根本不必談任何生產問題了,我們要討論的是如何生存的問題了。除了有飯吃以外,可是這個飯如果是毒的、水是毒的,你怎麼生存下去?中國人如果離開這個大地,那麼中國還能活嗎?
最後我要講,中共編造假的GDP數字,既不能挽救中國經濟,也不能改善中國的被污染的生態環保,只能促使中共的政權早日倒臺,使它早日的滅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