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東德宣布開啟邊境放鬆對旅遊的限制,一名高級官員誤解上級命令宣布柏林牆即將開放。數以萬計的東柏林市民走上街頭,拆毀分割東西柏林28年之久的高牆。
2009年11月9號,是柏林牆倒塌20週年紀念日。當許多國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紀念這個劃時代歷史事件的時候,中國方面卻依然保持著可疑的沉默。 11月3號,德國總理默克爾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時指出:"柏林的自由之神提醒我們,自由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通過奮鬥爭取來的,只有用生命去維護自由,我們才能夠享受自由"。有報導說,聽到這裡,全場起立,掌聲經久不息。不過,默克爾上述演說的主要內容卻被新華網全部刪除了,篡改成為一篇什麼《德國總理呼籲為保護自然環境開展國際合作》。
談到柏林牆的來龍去脈,有評論回顧說,二戰結束後,柏林分治,東西之間本來沒有牆,但從1945年開始,每年都有數十萬東德公民通過柏林逃往西德,這使得東德政府大為恐慌。於是,一道高牆便在某個週日的夜間偷偷摸摸地豎立起來,儘管東德方面將此牆命名為"反法西斯防衛牆",但其真正防範的卻是東德人"滾滾西去" 的離心選擇。中選網上學者邵建的文章接著說,自由原本是人的天性,但自由說是無價卻也有價。在"一牆兩制"的28年間,大牆西邊的自由便宜得如同空氣一般不要錢,正如牆東的自由很昂貴,貴到需要付出血的代價一樣。所以,在28年之後,當柏林牆宣布開放的那個晚上,一下子就有10萬東德民眾從這裡湧向了西柏林。想像一下當時的那個場面吧,那真是一場奔向自由的勝利大逃亡,可以說,它不僅是東德人民的自主選擇,也是人性和歷史的選擇。
文章又說,東德號稱"民主德國",西德則是"聯邦德國",儘管後者沒有民主的字樣,但真正的民主卻不在東德,而是在西德。顯而易見的是,從1945年開始,直到 1989年結束,東德人長達45年的持續逃亡,實際上就是一種"用腳投票"的民主表決,他們用自己的腳,投了西德的票,這對以"民主"自封的東德來說,無疑是一種莫大的諷刺。
反觀我們這裡,記得十多年前,官方主流媒體經常刻意渲染"蘇東巨變"給該地區國家帶來的災難性後果,不是什麼"社會動盪"就是"民不聊生"啦等等,總是試圖從反面來證實所謂"中國模式"的優越性。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中不少內容已被證明是嚴重背離事實的妖魔化宣傳。如今,在柏林牆倒塌20週年紀念日到來之際,上述意識形態宣傳手法再次捲土重來。比如說,有評論寫道,近些年來,在德國國內多項以"德國統一"為主題的民意調查中,經常會得到比較消極的結果:像什麼曾經的東德人抱怨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曾經的西德人則埋怨被拖了後腿,被搶走了工作機會等等,甚至指責東德人不知足。凡此種種,不免讓人產生一種錯覺,那就是,柏林牆倒塌以及由此而來的兩德統一,或許完全就是一個"歷史性錯誤"?更有甚者,據新華社的報導,柏林自由大學2008年的一項調查顯示,有12%的前東德居民和11%的前西德居民表示,如果柏林牆沒有被推倒的話,柏林的形象會更好。而最極端的例子則出現在到柏林歷史博物館參觀者的留言中,有一些人竟然寫下了"重建柏林牆,而且要建得更高一些"的主張。
綜上所述,《南都週刊》上南京大學景凱旋教授的文章寫道,正如知名東歐問題專家金雁所說:我們完全可以設想,假如20年前的東德沒有搞民主化,而是原來的執政者忽然被市場經濟的"花花世界"所吸引,他們完全可以用行政手段來"招商引資",不必去搞什麼髙社會福利和東、西德馬克的1:1平等兌換,更用不著去搞西方式的自由工會,而是充分發揮國內大量廉價勞動力,和可以利用公權力隨意圈地的優勢,以鐵腕手段"減員增效"等等。如果這樣的話,西邊的製造業資本要不一窩蜂地湧進來才怪呢!那些土其其人和巴爾幹人的外勞也都用不著再雇了,東德本土的"農民工"比誰不好使喚呢?如果真是那樣的話,前東德沒準早就創造出可以與中國兄弟相媲美的"經濟奇蹟"了!話說回來,如果這樣的話,今天的東德人就會更加滿意了嗎?
針對部分德國人對於兩德統一的質疑和不滿,《時代週報》的分析指出,考慮到德國人不善於自我表揚而喜歡反思不足之處的民族性格,請不要錯誤地把德國社會和媒體20年來一直喋喋不休的提醒和警惕,解讀為東德民眾真的希望回到當年的"柏林牆時代"。文章最後強調說,除了20年前的既得利益者們,很少有人真正希望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