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10-01-05 23:17:42作者:
一名中國臺灣移民移居多倫多市之後,將一對兒子送往讀書,卻在校遭同學欺凌,嚴重打擊孩子自信,及後幼子更被發現患上「選擇性緘默失調症」(Selective Mutism)。患上「選擇性緘默失調症」的兒童一般會在3至5歲間開始浮現問題。語言及聽力病理學家黃靜文說,造成選擇性緘默失調症的病因,以心理因素為主。患病幼童若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將影響他們日後學習能力。
她以跑步作比喻,要跑得快,平日須多加學習;語言亦一樣,亦須要學習,長期欠缺練習,幼童不但影響聽、講能力,就連學習較繁雜的知識亦會較困難。
「學童須透過語言來學習其它學科,如地理、歷史,患選擇性緘默失調症的學童儘管在課堂上可聽懂老師的說話,但由於理解能力仍會較其它人弱;加上他們(在學校)欠缺與他人溝通,令他們整體的學習亦受影響。」黃靜文說。
多倫多天主教教育局語言學家杜索高亦稱,患者若未能及時接受治療,失調症可一直延續至患者踏入青少年,以至成人階段。他們便較常人缺乏自信、更加依賴,以及不成熟,會嚴重影響日後工作及社交能力。
患上失調症兒童的徵象包括:不會使用非言語的動作,如點頭與別人溝通;有人與失調症患者說話時,對方甚少有眼神接觸,即使有,眼神亦相當空泛,而且表情空白;在學校不肯進食;經常尿;無論語言或非語言上的反應遲緩等。
在多倫多天主教教育局內,老師一旦懷疑學生患有失調症,校方便會由老師、心理學家、語言學家、教職員及家長等組成一支小隊,研究如何為患者提供協助,並決定是否需要將患者轉介至專科醫生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