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揭開周恩來面具系列節目的第46集,在這一集,我們向大家介紹王洪文向毛澤東告鄧小平和周恩來的狀,以及毛的"抬鄧排周"的部署是怎樣被破局的。本次節目的部分內容來自高文謙先生的《晚年周恩來》。
一九七四年中共十一之後,毛澤東提出籌備召開拖延已久的第四屆人大的建議。一生提倡鬥爭哲學的毛一反常態,發出"以安定團結為好"的指示。毛澤東在籌組四屆人大時,明顯把周恩來晾在一邊,既沒有讓他過問有關人事安排的問題,也沒有明確表態是否由他繼續擔任國務院總理,而是讓張玉鳳直接通知在京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王洪文,提議由鄧小平出任國務院第一副總理,擺出準備在政治上重用鄧的架勢。
毛澤東的這一提議引發了中共黨內高層內部激烈的爭鬥。江青本來就因反對鄧小平出席聯大特別會議一事挨了毛的批,而對鄧窩了一肚子火,這次見毛如此倚重鄧,更是覺得難以嚥下這口氣。鄧復出後,兩人已經在一些問題上發生衝突,像在總參謀長人選的問題上,兩人的提名就不一樣,相持不下。為此,江青決定先下手為強,給鄧小平點顏色看看。這就是"風慶輪事件"的由來。
一九七四年九月底,大陸生產的萬噸級貨輪"風慶"號遠航歐洲歸來。江青指揮手下人馬藉機大做文章,除了在公開的新聞報導中大做宣傳外,還在內部傳閱的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上發難,借記者之口告交通部的狀,指其派駐風慶輪的中共官員"崇洋媚外",散佈"造船不如買船,買船不如租船"的洋奴哲學。十月十四日,江青將這份簡報批給在京政治局所有成員,稱這件事"引起我滿腔無產階級義憤",建議"政治局對這個問題應該有個表態,而且應該採取必要的措施。"
江青拿在遠洋運輸業中造船還是買船的問題開刀是打算一箭雙鵰:在批周恩來的同時,也將鄧小平一軍。因為是周作出在遠洋運輸業中造船和買船並舉的決定,並趁後來世界石油危機的時候,批准外貿部門廉價購買了一批外國輪船。現在周本人雖然已住進醫院,沒有再管這件事,但作為目前協助主持國務院工作的鄧小平難辭其咎,江青所打的如意算盤是,如果鄧小平在這個問題上跟著表態批的話,無異於自己打自己的耳光,而且周恩來也不會高興,有可能趁勢把鄧小平出任第一副總理的事鬧黃。
而鄧小平覺得事情可以從毛那裡討回公道。所以在風慶輪問題上,當在京政治局成員大都表態附和江青的意見,甚至連久病不出的康生也批了一段話表示支持時,鄧只是在傳閱件上畫了個圈,沒有表態支持。
這樣一來,江青火冒三丈,認為這是鄧小平在故意和她作對。在十月七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江青揪住鄧不放。非要他當場表明對批"洋奴哲學" 的態度。鄧表示:"對這件事我還要調查。" 結果遭到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王洪文等人的圍攻。鄧小平終於和江青等人吵了起來。最後是李先念出來打圓場後,鄧小平才離開了會場。
散會後,江青立刻在釣魚臺召集自己的人馬碰頭開會,商量向毛澤東告狀的問題。他們知道鄧小平眼下在毛那裡正是走紅的時候,若是直接告鄧,很可能給碰回來;但如果設法挑動毛對周恩來的不滿和戒心,把鄧和周放在一起打的話,就會觸動毛的心病而改變重用鄧的態度。為此,江青等人決定把告狀的對象鎖定在周恩來身上,鄧小平只是作為陪綁;同時為了避免引起毛不必要的反感,江青暫時不出面,而由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王洪文前往。
十月八日,王洪文匆匆趕赴長沙,搶先向毛澤東告狀,因為兩天後鄧小平將要陪同毛會見外賓。根據事先商量好的口徑,他扼要匯報了鄧和江青在政治局會議上發生的爭吵後,說:北京現在大有廬山會議的味道。我是冒著危險來的。總理現在雖然有病,住在醫院裡,卻晝夜都忙著找人談話,經常去總理那裡的有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等人。他們這些人來往的這樣頻繁和四屆人大的人事安排有關。
與此同時,在北京的江青擔心王洪文的匯報說不到點子上,把當時很受毛澤東寵信的王海容、唐聞生找去,要她們也向毛反映情況,並說:總理在醫院也很忙,並不全是在養病。鄧小平,葉劍英和總理是一起的,總理是後臺。
由於毛已決定在批周的問題上暫時偃旗息鼓,結果御狀沒有告成。毛澤東並非不想把大權交給黨內文革派,實際上他一直在為此創造條件,只是因為江青太不會搞權術,又不懂經濟,不會管理政府機構,實在有點扶不起來。如果真的把權交給他們,非天下大亂不可。對於江青這樣折騰,毛有些惱火,因為這不僅打亂了他對今後權力格局的部署,而且還會使他為政局營造安定團結氣氛的打算落空。在毛看來,周恩來已經是病入膏肓的人,不打自倒,不必干脫褲子放屁的蠢事了。
為此,毛澤東決定表面上抬舉鄧小平而壓制江青,並讓周恩來介入四屆人大的籌備工作,監管王洪文。而毛本人利用這種兩派對峙、互相牽制的局面,在幕後進行操柞。毛在聽完王洪文的匯報後,當面教訓了他一頓,要他跟鄧小平搞好團結,回去後要多找周恩來和葉劍英談談,有時間多讀些書,不要跟江青搞在一起。
兩天後,毛澤東又讓王海容、唐聞生向北京傳達他的意見,明確表示:總理還是總理,四屆人大的籌備工作和人事安排由總理和王洪文主持,同各方面商量辦理。並說"小平同志的辦法好,對江青就是要頂",並再一次明確了由鄧小平出任第一副總理,同時兼總參謀長一職。
大概是還嫌這樣做不夠,稍後毛澤東又刻意做出和江青劃清界限的姿態,讓王海容、唐聞生二人把所謂的他對"江青的看法"轉達給周恩來,稱:現在要安定團結,江青就是不聽,開"鋼鐵工廠",開"帽子店"。別人心裏不高興她,她非跟很多人鬧翻不可。叫她不要搞"上海幫",她偏要搞。她的話不能全信,她只能代表她自己。我是三四年來只跟她吃過一頓飯,現在又是三四年了,一頓沒吃。
這樣一來,周恩來又再度成為政治舞台上的中心人物而忙碌起來。實際上,他在醫院中確實如江青所說,並沒有兩耳不聞窗外事,完全靜下心來養病。當政治局會議為"風慶輪" 事件發生爭吵後,他即分別找各方談話,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鑒於江青是有備而來,鬧到毛澤東那裡已勢所難免,而毛的態度則是關鍵。在這種情況下,周恩來決定利用自己相對超脫的地位,暗中助鄧一臂之力,用"哀兵"之道打贏這場官司。
周恩來不動聲色地在底下做了工作。他一方面向鄧小平打了招呼,叮囑他在陪毛澤東見外賓時不要為此事干擾毛,回來後慢慢解決;另一方面,他把"通天"的兩位小姐王海容、唐聞生找到醫院,向她們介紹整個事情的經過,著意替鄧講話,拜託她們向毛傳話,周說:經他向參加會議的同志瞭解,鄧並非像江青宣傳的那樣揚長而去,而是李先念把他勸止的。鄧走後,張春橋說,他早就知道鄧要站出來。江青也說她是有意問鄧,對這個問題的意見。看來他們都事先準備好了要整鄧,鄧小平已經忍耐很久了。
毛澤東指定周恩來主持進行四屆人大的各項準備工作,使得周有了某種受寵若驚的感覺。他隨即連日在醫院裡約集在京政治局成員開會、找人談話,進行四屆人大的各項籌備工作。當各項安排大體落實後,周恩來又連夜提筆寫信給毛澤東,報告工作的進展情況。
這是周恩來自六月份住院動手術後寫給毛澤東的第一封信。從信中的字跡和內容可以看出,他為了寫這封信是用了不少心思。周恩來顯然是已經看出毛澤東這次把他推出來主持四屆人大的籌備工作,不過是因為一時在政治上擺不平的權宜之計,心裏並沒有真正打消對他的疑慮。為此,他在信中頗用了一番心思來表白自己,從信的一開始,周就主動對毛本來是敲打江青不要搞"上海幫"的話表示要引以為戒,到有意識地強調人事安排名單中"關鍵在於中青年幹部",乃至信的末尾刻意表示" 只有主席健在,才能領導好"的那段話,無一不是出於這樣一番用心。
此外,周恩來在信中對鄧小平和江青兩人在總參謀長人選問題上的爭執,周也盡量不偏不倚,在表態支持毛澤東提議的同時,又照顧江青的面子,為楊成武說了話,指出這是"為黨培養一個得力幹部。如打起仗來,第一副總理與總參謀長還不是一回事,在主席領導下配合工作。"
周恩來這種姿態,相形之下,讓一心想在政治上露崢嶸的江青顯得更加咄咄逼人,不知收斂。這令毛澤東感到既難堪又惱火。毛需要江青在政治上充當他的打手,但十分惱火她把需要刻意籠絡,用來制衡周恩來的鄧小平得罪了,而讓周從中做了好人。這使得毛精心安排的"抬鄧排周"的部署破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