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中美關係今年開年以來爭執不斷,歐洲聯美制中的路向也悄然成形。
大約兩年前有段時間,歐盟對中國將成為世界上一個「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充滿樂觀情緒。一些智庫連篇累牘提出「歐洲能夠和中國構建新的世界秩序嗎」之類研究報告。據說歐洲有很好的機會說服中國:在氣候變化、援助非洲、防止核擴散等議題上,它的利益有賴於和歐洲合作----因為歐洲比美國處於更有利的地位,歐盟國家的合作就是現成的模式。而且對中國來說,歐洲並不是戰略競爭對手。
追溯到2004年時,像前法國總統希拉克這樣一些歐洲領導人曾對中國領袖說,可以在「多極」體系基礎上達至「世界共識」,再以中國、歐洲、俄國的緊密關係來確保「多極」體系的「國際平衡」。
當時的法國和德國還在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帶頭要求取消對中國出售武器的禁令。歐洲當時被視為健康、和諧的社會,是「後國家時代」 慈愛的典範,擁如此之多可以迅速改變世界的價值。只是在受到美國的強大壓力後,歐洲才在2005年擱置了要求撤銷對華售武禁令的要求。
但今天歐洲的今天不同了。在中國、美國、歐洲內部,樂觀主義幻想已經同時破滅。倫敦智庫「歐洲改革中心」的格蘭特(Charles Grant)說,他和其他一些人曾「一廂情願」地認為,中國將擁抱多邊主義。他們對此感到歉疚。由中國、美國、歐洲官員和學者參與的非公開的「斯德哥爾摩中國論壇」(Stockholm China Forum),本週看到了中國如何在氣候變化、伊朗核武計畫、人民幣升值、黑客攻擊西方企業及公共電腦網路等問題上不合作的立場。
中國咄咄逼人的手法已經達到破壞性的程度。2009年中國囚禁了更多的政治異見分子;解僱主張改革的編輯;處決販毒的英國公民,不理睬英國政府有關該人有精神疾病,應予刀下留人的呼籲。中國對歐巴馬向臺灣出售武器、打算會見達賴進行恐嚇。中國官員在私下會見歐洲使節時,對撤銷對華售武問題的新爭吵中表現傲慢。在布魯塞爾,大家聽到的是,歐盟在去年12月的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一無所獲
美國和歐洲官員至少同意,哥本哈根大會令人失望。但中國政府則為大會的結果喝采,完全不像一個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中國派一個副部長級的官員對歐巴馬頤指氣使,表現極為粗魯。中國的種種表現,徹底打破了歐洲對多極世界的夢想。而中國和美國對歐洲統一的錯覺,也像肥皂泡一樣,在陽光下破滅了。《里斯本條約》在去年12月生效,歐洲領袖指定非重量級的人物出任歐盟高級職位,使如何讓條約規定的歐洲新架構運作,現在陷於爭吵之中。較早前,北京和華盛頓的官員懷疑,歐洲是否會走向統一。
目前的好消息是,歐洲和美國對中國的看法漸趨一致。雙方有關對中國是接觸還是遏制的爭吵,已經不合時宜;而歐洲幻想中國成為對抗美國霸權的盟友,更是大錯特錯。中國雖然像是一個各方面都在崛起的大國,卻反對歐洲和美國共享的許多價值。
但壞消息是,隨著歐洲、美國和中國在貿易和人民幣匯率上發生衝突,歐洲和美國在貿易保護主義方面也將漸趨一致。今年將出現某些嚴重的考驗。大家的利益是避免一場貿易戰,歐洲和美國的政策制定者似乎明白,他們的利益一致。而北京想從世界得到什麼,也比以前更為清楚。不過事情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