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悼念蔣介石?
清明前,我請友人整理一篇《為什麼悼念蔣介石?》,內容多是正面肯定,這篇文章不可能在大陸的媒體上發表,於是我將其製成展板,印成傳單,於2008年4月2日,在校園展出、散發一天,4月3日被校公安阻止,我只得將其貼到公告欄,並回答大學生的提問,4月4日清明當天,又將其貼到山大南院教工小區公告欄,想讓小區的人能夠多瞭解上些史實真相,結果當天被撕,4月5日再貼,又撕,4月6日我寫了《君子動口不動手講文明》,貼出以表抗議,也為我的權利抗爭。
蔣介石對大陸和臺灣都有重大貢獻,功勛難以湮沒,值得我們懷念、追思,儘管他還有很多錯誤和不足。可以看到他是抗日英雄,是國家的功臣。蔣介石對1949年後臺灣的建設和守衛也是功不可沒,近期臺灣有人搞「去蔣化」遭到冷遇就是證明。蔣介石應該是中國20世紀最偉大的領導人之一。
多少年來,大陸異口同聲,譴責他是「賣國賊」「人民公敵」,說他抗日中推行不抵抗,使得一些歪曲的觀念在大陸多數人的頭腦中已經生根。重新審視歷史,可見其中有很多不實之辭,在抗日戰爭中,蔣介石在一份批文中說:「今後如再有人借汪精衛事來說與日本和談的問題,以叛國罪論處,殺無赦。」對蔣介石這樣的人怎能說是「賣國賊」、「不抵抗」呢?知識份子有責任把真相講清楚。今天我們應該把顛倒的黑白,再顛倒回來。
蔣介石的日記被其後人全部存放在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檔案館。最近1917年至1945年的日記已對學者開放,從中可以看到他是一個人品超群的人。他如何修身,如何勵志,也值得後人特別是青年人學習。蔣介石從1917年開始,幾乎每天寫日記,連續55年,不但記錄政事,也有私生活。他的日記不但成了中國近代史的重要史料,還成為人們認識他內心世界的重要入口。蔣介石心懷坦蕩,日記中不但有他的功績,也有他的敗筆和尋花問柳的醜事。從他的部分日記,可以看到他是一個願意而且勇於向歷史負責的人,他的內心是光明的。他思考的是中國的大事,而不是個人的勢力和地盤。這樣一個有著偉大功績,品德高尚的人,應該是中國20世紀的偉人之一。
回顧中國幾十年來,一些被譽為「偉大」的人物,他們有蔣介石的功績嗎?他們有蔣介石的人品嗎?他們敢於把自己的內心世界,書寫下來,留給後世評判嗎?他們留下的只是是經過再三斟酌、高級秘書潤色甚至代筆的文選,有些還是會議討論的結果。他們不敢也不願向後人負責,向歷史負責。他們朝思暮想的是權力,他們把用暴力奪來的權力當私有財產,不但想守住權力,還想死後誰來繼承權力。對比之下我們可以看到,蔣介石是個偉大的領袖人物。
以下是陳奚落收集整理的一篇文章,曾在4月2日至5日用於孫文廣山大校內傳單發放,現將原文公布在海外媒體上,希望大陸的民眾能通過封鎖看到這篇文章。
為什麼要悼念蔣介石?
——清明祭奠之七
蔣介石(1887年-1975年),名中正,字介石,以字行,中華民國第1-5任總統。他追隨孫中山參與革命,領導北伐,統一了中國,其後領導偉大的民族聖戰——抗日戰爭。他是中國20世紀最偉大的領導人之一。
由於在抗日戰爭中的巨大貢獻,中華民國成為聯合國創建者和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其它四國為美、英、法、蘇),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由是,我們主張悼念蔣介石先生!
***蔣介石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第一、就歷史而言,中國歷史上有過三次外國(或外族)的全面入侵,其中有兩次亡國(或亡朝):其一是宋,其一是明。唯一沒有亡國(或亡朝)、並且全面戰勝了侵略的,就是中華民國。我們知道,有經濟發展、軍事技術優勢尚且敗於蠻夷小邦並亡國(或亡朝)滅身的岳飛、文天祥、史可法等反侵略人物,都能被稱為民族英雄,那麼在槍不如人、炮不如人、內訌連連、四分五裂的情況下領導中華民族長期守土抗戰,並擊敗用坦克、飛機、戰艦武裝起來的工業大國——日本,最終贏得勝利的蔣介石,倒反不能被稱為民族英雄了嗎?
第二、就二戰而言,凡被德、日、意侵略的大國,在歐洲除了蘇俄,在亞洲除了中國,沒有不亡國的。英國本土只遭轟炸,未遭登陸,故不在此列。由是,未亡國家的領袖,如蘇俄的斯大林,其淪陷的土地不比中國小,傷亡的人數亦不比中國少;被亡國家的領袖,如法國的戴高樂,都能身負民族英雄的榮耀;相反,非但沒有亡國,並且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有卓越貢獻的戰勝國——中華民國的領袖蔣介石,倒反而不能稱為民族英雄了?
第三、就二戰期間各國的國內情形而言,應該說,沒有一個國家的反法西斯戰爭比中國的反法西斯戰爭更加難以領導。因為剛剛統一了中國的蔣介石所面臨的,不僅有外患,更有內憂;不僅有日本的侵略,而且有各式各樣軍閥殘餘的連續反叛。這些大大小小的武裝割據勢力,對如何擴大自己的私人武裝與地盤向來是處心積慮,但對如何發展經濟、提升綜合國力、維護國家主權、加強民族團結則缺乏熱情,套用古書來說,就是「喜則連橫抗上,怒則競力相拚」,完完全全是一盤散沙。當此之時,以蔣介石為代表的中華民國,雖然面臨「數面作戰、國無同類」的困境,卻仍能團結國人,內平叛亂叛國,外抗強敵侵略,非但沒有亡國,而正是在這一場反法西斯戰爭中,蕩盡了百年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奇恥大辱——廢除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收回了東北、臺灣及澎湖列島的主權,以一積弱之國而成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領袖國之一,爭得了舉世公認的榮耀。如是,作為中華民國偉戴維國戰爭之最高統帥的蔣介石先生,他不是民族英雄,則誰能當之?
第四、說蔣介石是民族英雄,還不僅僅因為他是中國戰時的領袖和他擁有領導中國抗戰的功績,其中,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實際原因,就是,他是那一場偉戴維國戰爭的實際指揮者和參加者。他在八一三抗戰數次冒著被日軍擊落的危險多次飛向上海火線督戰,其夫人宋美齡亦曾在勞軍途中被日軍飛機炸傷,這在二戰各國領袖中是絕無僅有的。遙坐衙內,指揮虎門銷煙的兩廣總督林則徐可以被稱為民族英雄,親赴前線的全國最高統帥蔣介石反倒不能稱為的民族英雄嗎?
***網上對蔣介石的一段評價***
蔣中正,中華民國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長,抗戰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中國軍隊正是在蔣委員長的領導下進行了長達八年的民族聖戰。在一個極端貧困弱小的農業國家,中國軍隊憑藉血肉之軀與頑強的民族鬥志與強敵週旋,以冷兵器參與現代化戰爭,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終於由最初的空間換時間的非對稱的拖延戰,最後發展為逐漸對稱的反擊戰。這支軍隊是偉大的,統帥這支軍隊的蔣委員長更是偉大中之偉大者。當時中國國民之抗戰勇氣不曾有絲毫之泯滅,當時中國軍隊之抗戰勇氣亦不曾有絲毫之泯滅,因為中國還有陪都重慶在,重慶還有蔣委員長在,只要有此精神支撐則人心不死,無論處於何種艱辛之地步則抗戰之決心亦不死。蔣委員長以堅強的毅力和決心置個人安危生死於度外,忍辱負重,臥薪嘗膽,領導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率領一支四分五裂的軍隊實現一致對外的民族聖戰,其功其德,千載之下,一人而已。
***讀真正的歷史***
歷史是勝利者寫成的,現今的電影、電視、書報刊上的評價,那是勝利者的評價。我們每一個人,要做體格健全的人,要做遵紀守法的人,要做道德高尚的人,更要做有獨立思想的人。思想來自生活,來自閱歷,更多地來自於書籍。現今的教科書是勝利者寫成的,我們要讀的是客觀的書籍,而不是教科書。
***維基百科蔣介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其觀點以力求中立著稱,以下摘自《中文維基百科》之「蔣中正」(由於篇幅有限,只摘錄極少部分,其它內容請上外網去《中文維基百科》查詢):
堅持抗戰
蔣中正在1937年12月17日發表《告全國國民書》,表示「中國持久戰,其最後決勝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實寄於全國之鄉村,與廣大強國之民心……人人敵忲,步步設防,則四千萬方里之國土之內國處皆可造成有形無形之堅強壁壘,以致敵於死命……最後勝利必屬於我。」
1938年4月,國軍在臺兒莊大勝,史稱「臺兒莊大捷」。
太平洋戰爭
12月7日,日軍突擊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與美英等國同時對日正式宣戰,中國成為同盟國成員之一。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蘇等26國在美國華盛頓簽訂反侵略共同宣言,蔣中正受推舉為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指揮中、泰、越等地區的同盟國軍隊作戰。1月4日,國軍在長沙大勝日軍,日軍五萬七千人陣亡,史稱「長沙大捷」。6月,蘇俄在新疆以兵力脅迫盛世才,企圖完全控制新疆,盛世才電告蔣,願意歸於中央政府。
中國躋身世界四強之列
1942年10月初,蔣中正敦促美國率先自動放棄「對華不平等條約」。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簽訂「平等新約」,隨後各國陸續與中國復位新約,危害中國百年的不平等條約自此廢除。10月,蔣繼任國民政府主席,並與美英蘇聯合發表「四強宣言」,共同擔負戰後國際和平安全的責任。
1943年11月18日,蔣中正偕同宋美齡前往埃及與羅斯福、丘吉爾共同舉行開羅會議,主張「所有日本竊奪之中國一切土地,如滿洲、臺灣、澎湖,均應由中華民國恢復之」,會後中美英三國共同發表「開羅宣言」。此時蔣中正得以與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並列,成為反法西斯同盟國主要領導人之一。
1945年8月24日,蔣中正代表中華民國簽署聯合國憲章。
抗戰勝利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無條件投降。蔣於翌日發表《抗戰勝利告全國軍民及全世界人士書》,宣示與人為善,勸勉國人不念舊惡,不對日本採報復措施。9月4日,蔣發表《抗戰勝利告全國同胞書》。
逝世與遺囑
1969年9月16日,蔣中正在陽明山遭遇車禍,身體狀況自此大為衰退。1975年4月5日清明節午夜十一時五十分,蔣中正因突發性心臟病在臺北士林官邸逝世。
正面評價
蔣中正堅忍不拔,在孫中山之後領導國民黨戰勝形形色色專制勢力的反撲,統一了中國,捍衛了共和國統,重建了中華民國。
蔣中正在抗戰中的地位無人可以替代,是民族英雄。中共領導人在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的紀念活動中,首次公開承認「國民革命軍也是抗日戰爭的主導力量」。大陸民眾更逐漸認識到國民革命軍(「八路軍」實際上也屬於「國民革命軍」建制,全稱是「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改名「第十八集團軍」,傳統習慣上一律稱「八路軍」)是在蔣介石領導下贏得抗日戰爭的勝利。
蔣中正主持制定並頒布了基於孫中山「五權憲法」理想基礎上的1948年《中華民國憲法》,國立北京大學校長胡適稱這部憲法是「比美國憲法還民主的憲法」。
馬英九認為蔣中正對臺灣的貢獻有三方面:光復臺灣、建設臺灣與保衛臺灣。建設方面除了土地改革、9年國民義務教育及發展經濟外,更重要的是蔣中正在政府剛遷臺、韓戰方酣的動盪之際,毅然推動地方自治,對臺灣民主發展有很大的貢獻。蔣中正還支持婦女解放、廢除養女制,對臺灣的人權進步有很大貢獻。當初若沒有蔣中正保衛臺灣,臺灣可能已淪入鐵幕,也就沒有後來的經濟發達與教育普及。
蔣中正努力以臺灣為中華民族復興基地,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使中華文明的一部分精華得以在臺灣保存,未受中共發起的各種政治運動的影響。
蔣中正一生致力維護中華民國法統,不論是剛遷臺的危機期或是之後的安定期,堅決反對台獨和國際託管臺灣,重視中華民國利益及臺灣人民意願,是真正的愛國者。
幾乎所有跟蔣接觸過的中外人士都不否認蔣品德上的優點。蔣日記自1915年即未間斷,至1972年健康惡化為止長達57年之久,此等自律、有恆之功夫連許多學者都佩服不已。西方史學界對蔣中正的正面看法有:「律已甚嚴」、「生活節儉」,有「鋼鐵般決心」和「不屈不撓的精神」。「他的各種偉大優點,使他成為一個忠誠愛國的、不與人同流合污的和足智多謀的領袖,他百折不撓地決意保持其它國家的獨立,不受任何外國控制,一心要為他憲政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礎」。
歷史學家唐德剛認為蔣介石「是我民族史上千年難得一遇之曠世豪傑、民族英雄也……五千年來,率全民,御強寇,生死無悔,百折不撓,終將頑敵驅除,國土重光,我民族史中,尚無第二人也。」
歷史學家鄭義在《客觀公正地評價蔣介石這個歷史人物》一文中指出:「根據避免泛道德主義的標準,根據不以成敗論英雄的原則,根據改朝換代後不用政治力量污蔑對手的中國歷史學傳統。再參考大量的國府檔案,我們可以確認蔣在近代史上功大於過,蔣的失敗不只是蔣個人的失敗,蔣的失敗可視為中國近代史上現代化的重大挫折,共產主義的暴興,是中國現代化的一股逆流,這股逆流犧牲了大批國共雙方的菁英份子,這股逆流餓死了數千萬善良百姓,這股逆流讓中國社會倒退了幾十年。最後共產黨放棄了共產主義(所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其實就是資本主義),以致於虛耗了幾十年後一切從頭開始。」
以上由陳奚落收集網上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