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後主李煜是個不得志的皇帝,但卻是個風流才子。李煜不是個開心的皇上,但在愛情生活裡卻得到了快樂。他的兩位皇后(大小周後)是親姐妹。這對親姐妹給了李煜太多的快樂。遺憾的是如李煜無法改變南唐國覆滅一樣,他也無法保護自己的愛情,大周後重病而死,小周後慘遭宋太宗趙光義多次凌辱後悒悒而亡。
大周後紅顏命短
南唐後主李煜志不在當皇帝,只想當一個風流才子。他雖不善理國事,但是卻精通音律、善於繪畫。他的書法效法柳公權,深得其妙,詩文均有較深的造詣,尤其是他的詞成就最高,如非出生帝王家,他的一生或許會很快樂。
可是命不由人,李煜偏偏當了末代皇帝,那是個什麼皇帝呀,亡國之主呀!北宋正如日中天,勢不可擋。宋太祖趙匡胤雄才大略,意在一統九州,當時,南唐已是宋的臣屬國,為了表忠心,李煜削去國號,自稱「江南國主」國庫都空了,還要蒐集大量的財物進貢.
偏偏李煜又不像阿斗那樣傻呼呼的麻木不仁,他面對屈辱反應敏感,可是又能如何面對這安排呢?只能沉湎聲色,於溫香暖玉中得到溫存和安慰。
李煜前後有兩個皇后,即大周後、小周後。這兩位周後,關係非尋常,乃是親姐妹。大周後名薔,小字娥皇;小周後薇,兩週後的父親是南朝重臣大司徒周宗。娥皇經常隨父親出入宮廷,她貌美動人,精音律、善歌舞、通書史,採戲弈棋,無不絕妙。中主李璟很是喜愛,於是做主讓她嫁給了李煜。娥皇十九歲時與李煜成婚。李煜繼位後,就立她為皇后。
娥皇的音樂才華出眾,尤其擅長彈長琵琶,她修復了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堪稱大音樂家。《霓裳羽衣曲》經過唐玄宗潤色,成為規模盛大、氣勢宏偉的大型舞曲。安史之亂後,《霓裳羽衣曲》失傳,到了五代十國時,只保存了一些殘破不全的曲譜。當時不少宮廷樂師與名間樂人都曾試圖修復它,均未成功。李煜得到殘譜後,與娥皇一起修復了樂譜,二人又按樂編舞,編成了霓裳羽衣組舞,調集教坊宮娥,由娥皇親自教習。
李煜和娥皇在一起的幸福,或許能讓痛苦和屈辱被沖淡,但是值得遺憾的是他們的幸福並不長久。李煜繼位第四年,娥皇患了重病,臥病在床。他們四歲的兒子很孝順,也學著大人去佛堂前燒香許願,祈求母親早日康復,誰知年幼不小心,從高高的椅子上掉下來摔死了。愛子的死讓娥皇悲痛萬分,病情更加惡化。
更糟糕的事又接著來了,在娥皇生病期間,後主李煜和她的妹妹周薇相愛了。後來當娥皇病臥在床上時,突然從帳後看到妹妹在床前,驚問:「妹妹什麼時候來的?」天真的周薇沒有仔細考慮,便回答:「來了幾天了」。娥皇馬上明白了一切,她翻身向內,不再說話,至死都沒有轉過身來。
小周後隨國破遭凌辱
娥皇死後,李煜悲痛不已,寫了很多詩詞悼念娥皇,即使在娥皇故去多年後,李煜依然觸物傷懷,不能自已。娥皇死後的第三年,李煜立周薇為皇后,史稱小周後。小周後也非常貌美,但在感情上和生活情趣方面已無法重複娥皇當年的盛況。
公元九七五年,北宋向南唐發動了全面的進攻,由宣徽南院使曹彬率領的軍隊幾乎沒有遇到有力的抵抗就把南唐都城金陵(南京)攻克下來,李煜為了不使金陵成為塗炭的戰場,於是按照宋軍的要求,率領王公后妃、百官僚屬在江邊碼頭集結,登上了宋船北上,。數月後李煜來到開封,覲見趙匡胤,得到了一個帶有極大侮辱性的封爵:「違命侯」,還要違心叩頭謝恩,山呼萬歲。
宋太祖不明不白的死了後,趙光義稱帝。當年十一月,他廢除李煜爵位「違命侯」,改封「隴西郡公」。表面上看來,李煜的身份提高了,但事實並非如此。趙光義經常用語言侮辱李煜,使李煜感到十分難堪。面對宋太宗的羞辱他還要強顏歡笑,內心卻是無比的悲痛。
最是李煜痛苦的是,「江南剩得李花開,也被君王強折來」。小周後跟著他降宋後,雖然被封為鄭國夫人,但李煜連自己的皇后也無法保護。宋太宗廠召小周後和其他南唐命婦一道入宮陪宴侍寢,一去就是多日,使的一往情深的伉儷,咫尺天涯,難以相聚。小周後每次入宮歸來,都要扑在李煜懷中,向他哭訴宋太宗對她的無恥威逼和野蠻摧殘,但是為了李煜的安全,小周後只能滿足宋太宗趙光義的任何要求。
宋太宗命畫師畫《熙陵幸小周後圖》
宋太祖趙匡胤在皇帝中應該不算是好色的,他曾將後蜀主孟昶的愛妃花蕊夫人納入宮中冊立為貴妃,卻放過了同樣是絕色美人的小周後,還封她為鄭國夫人,看來是因為他欣賞李煜的才華,才沒有染指小周後。
開寶九年(公元九七六年)十月,趙匡胤去世,其母弟趙光義繼位,即為宋太宗。宋太宗原名趙匡義,太祖時改名為光義,稱帝時又改名為炅,他在位二十二年,廟號太宗。趙光義就沒有那麼講仁義了,他繼位後,小周後的日子就不那麼好過了。覬覦小周後美色已久的趙光義,借命婦要不定期入宮朝覲的機會,強留小周後。
據說趙光義還叫來宮廷畫師,將「行幸」小周後的場面畫出來,這幅畫就是《熙陵幸小周後圖》。因為宋太宗死後埋在河南鞏縣的永熙陵,孤名「熙陵」。明瀋德符《萬曆野獲篇.果報.勝國之女致禍》有明確的記述:「偶於友人處,見宋人畫《熙陵幸小周後圖》,太宗頭戴幞頭,面黔色而體肥...周後肢體纖弱,數宮人抱持之,周作蹙眉額不能勝之狀」。
趙光義在治理國家並不是什麼明君聖主,但卻是一個十足的好色之徒,對於小周後的「行幸」簡直就是強暴。
公元一一二七年,靖康之變,金人消滅北宋,劫持宋徽、欽二帝,及三千宗室嬪妃公主北去,宋皇室命運可想而知。宋徽宗的韋妃,即宋高宗趙構的生母,被俘時三十八歲,在金朝被金人凌辱十五年,紹興和議後才被放回南宋,成為高宗的韋太后。她在金朝,還留下了兩個宋高宗的兩個有金人血系的混血兄弟。因此元人馮海粟曾在《熙陵幸小周後圖》上題詩:「江南剩得李花開,也被君王強折來;怪底金風沖地起,御園紅紫滿龍堆」意思是:宋太宗你糟蹋了別人的妻子,你後人(宋徽宗、宋欽宗和宗室嬪妃公主三千多人)也被金人大肆的凌辱姦淫,這真是報應了。
李煜從被宋太祖趙匡胤滅國後,他與小周後一起做了俘虜。苦難便隨著趙光義的登基日益深重,李煜望著小周後那充滿著屈辱和痛苦而含著淚的眼睛,唉聲嘆氣,自慚自責的陪著她一起悄悄流淚,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他為自己無法保護愛妻的身心深深的內疚,更對宋太宗的殘忍而憤恨!但是,事到如今,南唐君臣的命運都掌握在他人手中,李煜對自己親人遭受的這種難以啟齒的凌辱也只有無能為力了。他除了強忍著心靈的傷痛,長時間和小周後抱頭痛泣之外,只有強壓怒火,加以迴避,自己獨自承受著這巨大的痛苦。每次小周後應召入宮,李煜就失魂落魄,坐臥不寧,徹夜難眠,肝膽欲裂,望眼欲穿。
小周後巧笑顧盼的可愛身影,總是如夢如幻般的縈繞在他眼前,尤其是暮春之夜,他悵愁無言,倚枕遙望宮殿。思念之中,窗外似乎又響起了他熟悉的小周後夜歸的腳步聲。他趕緊起身,憑窗四處環望深院,卻看不到小周後翩翩的倩影,只有滿地落紅。於是拿筆揮就一首《喜遷鶯》:「曉雲墜,宿雲微,無語枕頻倚。夢迴芳草思依依,天遠雁聲稀。鶯啼散,余花亂,寂寞畫堂深院。片紅休騷盡從伊,留待舞人歸」。
因詞而殞命的才子李後主
從金陵的養優處尊和繁華富足生活,到開封的受辱淒涼,李煜和小周後滿腔都是怨憤與哀傷。九七八年的乞巧節,這天恰好是李煜四十二歲的生日,后妃們都為李煜拜壽,她們在庭院中張燈結綵,備置案幾,擺上酒食瓜果,這天月色朦朧,大家心裏突然感到無比茫然和淒涼。
酒過三巡,淪落在異鄉受人踐踏凌辱到幾乎麻木的李煜心頭湧起了對不堪回首往事的苦思苦戀,想起自己的家鄉故國早已物是人非,巨大的傷痛使他心力憔悴,無盡的愁恨像滔滔大江春水奔湧不止,於是書就了《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這首又是牢騷又是情緒激昂的填詞,傳到了趙光義的耳朵裡,他暴跳如雷,宋朝的太宗皇帝怎能容忍亡國之君在大宋京師懷念故國?於是他惡念一生,決定下毒手將李煜除之免後患。他知道自己的弟弟趙廷美與李煜過往甚密,於是讓趙廷美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帶著一壺「牽機妙藥」(毒藥)去祝壽,供李煜和酒服後觀賞織女牽機織布,扶搖星漢,以解心中鬱悶。李煜服下後當即中毒身亡。
李煜一命歸天後,小周後終日失魂落魄,悲痛欲絕。她終日不理雲鬢,不思茶飯,以淚洗面,終因經不起愁苦與驚懼的折魔也於當年離開了人世。小周後雖然悲慘的死了,但她卻為後世文人墨客留下了一個吟詠愛情題材的美好形象。直到清代,還有人作畫吟詩讚美她與李煜那段相依相愛的浪漫而淒婉的故事。
從孟姜女哭長城到《梁山伯與祝英臺》、《天仙配》、《牛郎織女的傳說》及《白蛇傳》這四大愛情故事等等,廣為流傳的經典愛情故事都是悲劇結局,人說自古多情空餘恨,自古多情傷離別,多情總比無情苦,再到李煜的悲劇愛情淒婉故事,不得讓人想起覺者的教誨,修煉人一定要去掉情,情不能與天地同壽,不能永久,還是修煉人的累贅,只有慈悲才能長存蒼宇,只有慈悲才能萬古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