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國家,不論大人或小孩,每日必經三餐。大人每天在飯桌上的言行舉止對孩子身心所產生的烙印遠比學校的功課更要深刻。
中國人重視吃飯。家長對孩子的愛,尤其體現在吃飯上。首先是讓孩子多吃,不分青紅皂白,使勁餵,只要孩子多吃就好,自古如此。中國父母餵孩子吃飯,小時候在自己嘴裡嚼軟,再餵進嬰兒口中;稍大之後,一杓一杓餵;再最後是一筷子一筷子餵。經常可見祖母端著碗,四處追趕孫兒喊叫著餵一口飯。而餵孩子的最大年齡可達十一歲。就是到現在,仍有絕大多數父母會利用中午哪怕只有一個鐘頭的時間,穿人山過車海,趕回家去給孩子做頓中午飯。當然,除了多吃,還要吃好,父母可以挨餓,但孩子碗裡肉一口都不能少。能看著孩子咂嘴吃香,父母心裏更是甜如蜜糖。
美國的家長也關心孩子一天的飲食,但跟中國父母相比,真是天壤之別。美國人從不硬逼孩子多吃飯,更絕對想不到給孩子吃燕窩,因為大人也不吃。受教育程度高的美國家庭,會主動給孩子補鈣,也都嚴禁孩子喝可口可樂等軟飲料,還不許多吃糖。不同的是,美國孩子從能夠拿得動杓子那一天起,就開始自己吃飯了,即使弄得滿臉滿身,家長也不會去管。而且,美國孩子從上小學一年級開始,每天中午就在學校吃午飯,根本不會有家長跑回家給孩子做飯。家庭貧窮的學生在可以在學校領免費午餐。孩子在學校想吃什麼不想吃什麼,都是自己決定,家長看不見也不知道。中產階級的孩子會帶飯到學校,大多數是一片三明治,一瓶果汁再加一塊甜點。孩子怎麼吃,吃了多少,又丟掉多少,家長一無所知,也根本不問。
美國家庭吃飯,桌上擺幾樣菜,孩子喜歡吃哪樣或者不喜歡吃哪樣,都由自己決定。美國家長把孩子當做跟自己平等的人,尊重孩子個人的意願。事實上,幾乎所有美國孩子都不喜歡吃青菜,有的美國家長會要求孩子吃一些,如果孩子堅持不吃,也就不吃了。儘管美國父母也知道青菜的營養價值,但他們絕對不會強迫孩子去吃。美國孩子吃飯,自己說吃飽了,就可以立即放下刀叉,甚至離開飯桌。美國家長不會在孩子說吃飽後,還連哄帶騙的逼孩子多吃幾口才許離桌。
美國人在吃飯這件事上的態度和作法,體現了美國兒童教育學的一個核心目標:培養孩子獨立思維的能力。孩子吃飯,必須自己決定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或者自己是否吃飽。如果明明沒有吃飽,而是為了貪玩而不再吃,那麼過一會兒他挨餓,就活該了,因為那是他自己的選擇,他必須自己承受後果,真正嘗到苦處,下一次就不會重犯。美國人愛說,犯錯誤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學習過程,兒童教育學對這一認識尤其重視。美國家長相信,孩子的生活是孩子自己的生活,不管現在還是將來,孩子只能過自己獨立的生活。所以必須盡早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與此相反,中國家長則認為孩子年紀尚小,缺乏生活經驗,沒有能力做出正確選擇,所以父母必須替孩子做決定。比如孩子們不喜歡吃青菜,那大人肯定會逼著他們吃;孩子才吃一碗飯,大人就一定要逼他們再多吃。
在這樣兩種不同生活環境裡,美國孩子可能免不了經常挨餓,中國孩子從早到晚肚子都飽飽的。美國孩子因為不吃青菜,營養要靠維他命補充,中國孩子營養在飯萊裡都吃夠了,要補的只有燕窩和人參。美國孩子從小懂得,自己應該決定要什麼,不要什麼,是飢還是飽;中國孩子從小明白,大人知道的事情比小孩子多,所以時時處處要聽大人話。美國孩子從小有什麼說什麼,不想吃就說不吃,吃飽了就說吃飽了,他們有充分的自信,也能得到父母的信任;中國的孩子從小明白,自己說什麼也不會被信任,時時刻刻要等待大人的命令。每天都要討好大人,不喜歡吃也說真好吃,吃飽了也說還要吃。
結果,美國孩子長大後,最愛說的一句話是:「我知道,我會」。中國孩子長大後,最愛說的一句話是:「我聽話,我是好孩子」。美國孩子半飢半飽,獨往獨來,自己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中國孩子則肚皮鼓鼓,面色紅潤,長大後服從領導,兢兢業業,領導讓說什麼就說什麼,讓做什麼就做什麼。
美國家長不管孩子吃什麼,飽不飽,卻嚴格管教孩子的吃相。美國人吃飯時,不許端起盤子放在嘴邊,不允許張著嘴咀嚼然後雙唇作響,不許大聲吸麵條、稀飯或者其他液體,不許含著滿嘴飯菜含混說話,更絕對不許進了嘴的東西再吐出來。孩子從小就開始訓練拿刀叉把排骨、雞鴨、魚蝦之類在盤中剝淨,只叉肉或蝦仁入口,而且剝離肉和骨頭時還不能在瓷盤上切出聲響,一但「砰」的一刀切到盤子上,父母就瞪起眼睛,孩子必須趕緊道歉。
中國家長講實惠,注重孩子吃什麼,吃多少,一般對吃相不太在意。大人小孩,吃得熱熱鬧鬧,咂嘴吸湯,剔牙打嗝,十分盡情盡興。
美國孩子長大後注重儀態修養,尊重他人;中國孩子長大後講究自我,看重己欲。
吃飯,影響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