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明報上個星期刊出一篇文章,叫「溫總聲望雖隆,官場暗湧橫流。」該文稱,溫家寶是近20年來權力最大的中國總理,但根據瞭解內情的中國國務院人士,溫家寶的實權最近被大幅分解,已呈跛腳態勢。文章還說,溫在兩會前與網民對談,兩次提到,他很珍惜這樣的機會,「我知道這樣的機會不多了,」令人想起 1989年「六四」前夕趙紫陽說的「我們老啦,無所謂啦。」
海外媒體做這樣的聯想,已經不是第一次了。2008年9月,溫家寶在紐約參加聯大會議期間,對海外媒體發表了不少關於完善中國選舉制度、改善法制、新聞監督等高論,但都被中國大陸媒體封鎖。《開放》雜誌因此而披露,溫家寶在中南海高層處境堪憂,其政治高調的潛台詞與1989年趙紫陽在天安門廣場最後一次公開露面對學生的講話,有某種相似之處。
眾所周知,在過去的三年中,溫家寶因談論普世價值遭到黨內不斷升級的批評和批判,如今又傳出溫家寶已經提前跛腳的流言,這顯示溫家寶的日子很可能真的不好過了。不過溫家寶仍然借兩會之機,繼續他的老生常談,頗有點「豁出去」的勁頭。他談做人的尊嚴,談反腐,談權力約束,談政治改革等等。
在九個中共政治局常委中,溫家寶是唯一一個常談民主的「老生。」他的搭檔胡錦濤早就變了臉,絕口不談普世價值了。其他幾個常委如吳邦國、賈慶林、李長春則公開宣布,溫家寶主張的那一套民主人權自由等西方價值在中國行不通。在學界,溫家寶被左翼人士譴責隨西方起舞,搞和平演變,被右翼人士批評是作秀。溫家寶的日子的確不好過。
事實上,不管他說什麼,他的話已經沒有人聽了。他的重要職位,如國家能源委員會,國防動員委員會這兩個超級實權機構的實權,被架空了。如今,李克強說話都比他管用。至於他主管金融、中美經貿、教育改革、港澳事務、工交和農業等系統的權力,分別被王岐山、劉延東、張德江等副總理和國務委員分解了。
溫家寶說他常常仰望星空,當他被黨內大佬和學界泰斗批判的時候,當他的權力被架空的時候,他是否體會到那種寂寥、孤獨、「高處不勝寒」的感覺?上世紀八十年代,在中國的一些精英之間,有一種共識:必須進入決策核心,才能影響決策,才能改變中國。溫家寶算是他們的典範。他不惜一切代價,進入了最高決策核心,但結果怎樣呢?
溫家寶說他自己是一個很普通的人。從一個普通人,熬到今日的中國政府第一把手,不管是實的還是虛的,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特別是在中國殘酷的政治鬥爭中,倘若沒有非凡的本事,不付出額外的代價,不看準時機,不跟對人,不站對立場,甚至不付出做人的尊嚴,是決不可能熬到如此高處的。
溫家寶說他如果不從政,很可能是一個很好的科學家。其實在這個處處被政治掣肘被專制綁架的國家搞科學,一個傑出的人才也很難做出最傑出的成就。不過溫家寶的兒子溫雲松一定慶幸自己的父親當年沒有選擇走科學之路,否則,他如今怎麼會單憑老爹的臉面就能賺到盤滿缽滿?!
溫家寶很在意是否能在歷史上留名,留什麼樣的名。溫家寶現在面臨的選擇,對他的歷史名聲至關重要,但又出奇的嚴酷:要麼留下像胡耀邦和趙紫陽一樣的歷史名聲,要麼與權貴利益集團同流合污,現在看來,溫家寶尚不敢走的像胡耀邦和趙紫陽那樣遠,但又不甘心與利益集團同流合污,於是就經常演一些親民秀,說一些讓自己和外界聽起來都很過癮但不需負責、不用兌現的話。
隨著卸任的日子一天天逼近,溫家寶內心的掙扎將會日益顯露。中國政壇會出現另一個胡趙似的政治悲劇,還是一個中共權貴利益集團的忠實代言人?這種選擇對溫家寶很嚴酷,對中國的政治發展,何嘗不嚴酷?令人悲哀的是,第三種出路在眼下的中國似乎根本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