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二,全球股市紛紛下挫,部分原因在於,中國發布了令人不安——而又自相矛盾——的經濟數據。但投資者應該更相信哪個數據——是暗示中國經濟已陷入過熱通脹風險的數據,還是表明已出現降溫趨勢的數據?
《FT中國投資參考》(China Confidential)在不同經濟部門的基層研究顯示,未來幾個月,經濟降溫趨勢或許會佔上風。但這並不是要將長期通脹威脅最小化,中國的通脹已成為一個結構性問題,目前主要受到工業投入價格不斷上漲的驅動。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自相矛盾的數據。顯示通脹明顯抬頭的數據,是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CFLP)編製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購進價格指數,4月份該指數升至72.6,較3月份上升了7.5。這意味著企業為原材料和其它成本所支付的價格,在4月份出現顯著上漲。
但另一個非官方指標與這一警示信號相矛盾,該指標顯示,全國範圍的製造業活動可能正在放緩。據匯豐(HSBC)表示,匯豐中國採購經理人指數 (HSBC China Manufacturing 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從上月的57.0降至55.4。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數字與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的另一個數據相左,即4月製造業PMI從3月的55.1 升至55.7,表明製造業活動總體趨於活躍。
由於統計方法不同,這些PMI數據往往有些相互矛盾,但只要讀數高於50,就意味著經濟處於擴張階段。
不過,這種相互矛盾的現象,也突顯出人們對於中國經濟前景的不同解讀。悲觀者傾向於認為,通脹引發的經濟過熱將迫使中共政府非常突然地採取加息舉措,從而導致房地產泡沫破滅,引爆地方政府債務的定時炸彈,並抑制固定資產投資。然而,另一些人設想的情景更為溫和:通脹處於可控制範圍之內、房地產市場活動強勁但逐漸放緩、出口持續增長、國內消費者需求強勁。
根據我們的研究,降溫趨勢已開始形成,但沒有跡象表明,這種趨勢將演變為一場混亂。《FT中國投資參考》在中國10多個城市對50家汽車經銷商進行的調查顯示,4月份前半個月的新車訂單(尤其是排量低於1.6升的小型車)明顯減少,而今年第一季度銷量的同比增幅則高達71.78%。
如果汽車市場的放緩持續數月,將對更廣泛的經濟領域產生顯著影響,因為2009年的汽車銷售狂潮,是中國擺脫金融危機的一種關鍵催化劑。一些經銷商表示,隨著去年積蓄的需求消散,低於1.6升汽車稅收優惠減少的影響開始顯現,國內不少地區經銷商的庫存都在增加。
房地產市場初現的趨勢,也讓人們對所謂泡沫將會破裂的觀點提出了質疑。市國土局資料編製的數據顯示,4月上半月,不同城市的房價漲跌互見;4月下半月,北京、上海、深圳的房屋成交量有所下降。這些跡象與中國國家統計局(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公布的信息形成了鮮明對比。統計局稱,3月份房價上漲了11.7%,是自2005年開始有該記錄以來的最高月度同比增幅。
此外,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China Land Surveying and Planning Institute)的數據顯示,全國70個城市的土地價格3月份環比下跌31%。地價是一項衡量開放商對未來項目熱衷程度的重要指標。不過,中共政府仍希望進一步為地產市場降溫,政府本月宣布,將今年用於住宅開發或再開發的土地供應量增至18萬公頃,是去年的1.35倍。
導致房地產市場放緩的根源在於,有跡象表明,在2009年9.6萬億元人民幣的放貸熱潮之後,銀行在放貸問題上正變得更為審慎。中國銀監會 (CBRC)似乎已決意實施11.5%的實際資本充足率(CAR)標準,這使得「三大」國有銀行今年不得不從資本市場尋求大約2700億元人民幣的融資,而其它較小型銀行則可能嘗試籌集約300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
如果得不到資金來補足資本金基礎,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可能會降至銀監會要求的水平之下,從而妨礙它們發放貸款。不過,今年資本市場能否滿足如此高的銀行資金需求,還很難確定。另一個放貸限制是以存款的形式。2.25%的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已連續兩個月低於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存款增長在不斷減速,可能使銀行無法達到發放新貸款所需的存款準備金要求。
但通脹情況又如何呢?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PMI購進指數明確顯示出,通脹壓力絲毫沒有減輕。4月份CPI可能會突破3月份2.4%的同比增幅,但可能仍將低於政府設定的3%的目標。一個更為緊迫的擔憂是,4月份生產價格指數(PPI)非常可能突破6%,高於3月份5.9%的同比增幅。
PPI在未來數月失控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中共政府將別無選擇,只能加息,從而引發更猛烈的下跌。不過,還存在另一種可能性:關鍵部門目前顯示出的降溫趨勢,可能會開始壓低鋼鐵、銅、鋁、水泥、玻璃、煤及其它投入價格,從而將投入價格通脹維持在安全範圍之內。
或許,中國央行選擇從下週起將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上調0.5%(而不是加息)是一種跡象,表明它認為關鍵部門已顯現的逐漸降溫趨勢,或許能夠實現它希望在今年看到的「軟著陸」,而無需給貨幣政策「踩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