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區的祿米倉胡同,是明清貯存官糧的地方。運糧的大車打西邊的胡同穿來穿去,麵粉時或遺撒,風一刮到處都是,於是人們把西邊那條胡同叫「千面胡同」。
千面胡同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
明代,有位姑娘在胡同裡擺攤賣燒餅。她的燒餅外焦裡嫩、酥脆可口,顧客絡繹不絕。
一天,當朝重臣石將軍的兒子騎馬路過千面胡同,望見一些人圍著小攤兒買燒餅,便隨意瞟了一眼,一瞥間意外驚艷,只見賣燒餅的姑娘窈窕俏麗、自然純樸、不覺在馬上扭頭注視,直至看不見了方罷。
回到府裡,公子越想越覺得「燒餅西施」姣好可愛,決意娶回立為側室。於是打發媒人以重金相聘。
閨女父母收到聘禮,瞧著眼前大大小小的禮盒和沉甸甸白花花的銀子,覺得入侯門做姨太太,怎麼也比當終日操勞、粗食布衣的小攤兒老闆娘強,就應承了。
女孩兒不干。她惦著外出謀生的情郎。
媒人貪圖將軍家許下的豐厚謝禮,滿臉堆笑地三天兩頭登門,口吐蓮花;父母滿心希冀女兒嫁入福地,整日價苦口婆心勸說。
白天,姑娘不但要和面烙餅,受爐火炙烤、日晒風吹,還要面對父母的好言相勸和媒人的百般誘惑。深夜躺在床上,想到郎君的體貼和包圍著自己的勒逼,輾轉難眠,淚落濕枕。
石公子思謀,既然女孩兒父母已然允諾,早晚必成好事,拖也無妨,並不相強。事情就這樣延宕下來。
然而誰也沒有料到,一夜之間,風雲突變。權傾朝野的石大人因「圖謀不軌」被皇上下了大獄,公子被斬,石家一敗塗地。
少女鬆了口氣,如釋重負。
千面胡同的街坊們,紛紛誇這孩子有志氣,不攀龍附鳳;讚她忠貞,非「這山望著那山高」的勢利眼;更為閨女有眼光——竟能看出勢焰熏天的高官到頭來風吹葉落、訇然倒臺——而豎起拇指。
燒餅攤的生意更紅火了。
當初,燒餅姑娘的父母是應許石家這門親事的。丫頭抗婚的同時,也違拗了二老心意,足見她有堅韌的自主意識。倘若依從父母,後果不堪設想。
有趣的是,在發生這個故事的年代,有篇小說,叫《宿香亭張浩遇鴛鴦》。說書生張浩和李小姐相悅,定下終身。後來張迫於長輩壓力跟孫小姐訂婚。李小姐聞聽此事,挺身而出,果斷赴衙門申訴,講明張「忽背前約」是為「叔父所逼」,「實非本心」。官衙公斷後,張、李歷經磨難,終成伉儷。
今天漫步中山公園,值遇格言亭旁的「相親會」。為女兒擇婿的父母胸前牌子上的「條件」裡,開列了一條條「硬槓子」,有的苛刻「條件」令我啞然失笑,例如,身高必須一百幾十幾厘米以上。
不由想,千面胡同裡燒餅姑娘的動人故事,雖然已經流傳幾百年了,跌宕起伏的情節所蘊涵的真諦,仍然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兒女的父母依舊存在,無視孩子對婚姻的自主意識和自我感受的做派並未完全退出里巷生活的舞臺。
這個故事記載在明代的《菽園雜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