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俄羅斯出版《蘇軍的海外行動》,從蘇方的角度描述了珍寶島衝突。以下節選編譯該書部分篇章,僅供參考。
蘇聯稱無邊界問題可談
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中國開始了所謂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急劇強化了軍隊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國家已被普遍軍事化。當時的中國領導人奉行「反蘇主義」,並將其作為中國內政外交的核心,因而更加激化了本已破裂的蘇中關係。在那時,中國黨和國家的所有官方行動都圍繞著一個口號,即「蘇聯——我們的死敵。」
北京領導人的主要矛頭指向蘇中邊界,並在群眾中煽動說,「蘇聯極具侵略性」,「威脅來自北方」,「蘇聯有侵佔中國領土的野心」等等,人為地製造兩國邊界糾紛。
俄國和中國在遠東的領土劃界始於17世紀,當時俄國控制了從源頭到河口的整條阿穆爾河,從而不僅擁有了左岸的土地,而且佔有了右岸一些地方。不過,為完全弄清和明確國境線的具體走向,雙方共經歷了幾個世紀的漫長歲月。直到20世紀初,俄國和中國之間的領土劃分才算總體完成。
蘇聯認為中國主動挑釁
但自6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方面在蘇聯邊界的挑釁活動相當活躍。從1965年3月底起,在未經蘇聯官方許可的情況下,佔領蘇聯領土某些地段的企圖日益頻繁。中國軍人和公民也開始示威性地侵犯蘇聯邊界。從1964年10月1日到1965年4月1日,有記載的越境行為有36起,參與行動的中國人大約有150名。而在1965年4月的前半個月,越境事件就多達十二次,500多名中國公民和軍人參與其中。
此外,擾亂邊界的行動越來越具有挑釁的性質。1965年4月11日,在中國軍人的掩護下,大約200名中國人開著八臺拖拉機,來到蘇聯領土進行了土地翻耕。在返回途中遇到蘇聯邊防軍巡邏隊後,中國軍人發生了強制性和欺辱性的舉動。
中國政府又加劇緊張形勢,在靠近蘇聯邊境的地區集結軍隊,組織了大批所謂「勞動大軍」部隊。在這些地方,他們開始建設一些大型軍事化國營農場,而它們實際上都是些供軍人駐紮的軍屯。中國「基幹民兵」也大量湧現,被派來保衛中蘇邊界。
在公安部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邊境地區的居民也被分成若干治安小組。離中蘇邊境線200公里的範圍內被宣布為禁區,並被作為「中國第一道防線」。 所有被懷疑同情蘇聯或親戚在蘇聯的人,皆被趕出這一區域,並被送往中國腹地。
至於蘇聯領導人的立場,他們都自始至終地堅持一個觀點,即兩個鄰國之間不存在領土問題,蘇中邊界具有永久性條約基礎,沒有必要重新修訂。
中國方面不斷擴大侵犯蘇聯邊界的規模,使挑釁活動逐步升級。與上一年相比較,在1967年,中方侵擾邊界事件增加了一倍多,超過2000多次。值得指出的是,侵擾邊界事件的數量與席捲全中國的反蘇浪潮相關,並直接取決於它的潮起潮落。
邊界衝突的規模和頻率清楚地表明,北京有意在邊境引發大規模衝突。1967年2月,在談到中蘇關係的前景時,中國外交部長陳毅坦率地表示:「關係可能破裂,戰爭可能爆發。」 同年3月,中國總理周恩來在一次公開發言中指出,除大規模戰爭以外,「存在著邊界戰爭」,「中國與蘇聯之間的邊界戰爭將早於與美國的戰爭。」
沒過很長時間,這些話都應驗了。1969年3月,北京的反蘇路線到達一個高潮,在蘇聯邊境發起了大規模武裝挑釁。毛澤東曾經坦言承認,這將在許多年內引起中國人對蘇聯的仇恨。
邊界衝突終於爆發
1969年3月2日和15日,在烏蘇里江的達曼斯基島(編者註:即珍寶島)地區,中國軍人侵犯了蘇聯邊界。這個島屬於蘇聯所有,寬度約為300米,長度為500米,面積0。74平方公里,並在不同季節隨江水漲落變化。該島沿中國江岸一側延伸,中間與其有一條狹窄的水道相隔,寬度大約為47米。而達曼斯基島距蘇聯一側江岸的距離則遠得多,大約有220米,中間有主航道相隔。
3月2日,以夜色和天降大雪為掩護,中國正規軍部隊300人侵入蘇聯國界,摸上達曼斯基島設伏。而在中國江岸一側,中國軍隊事先調集了預備人員和火力裝備,包括一個裝備反坦克炮、迫擊炮、槍榴筒和重機槍的炮連。
早晨,蘇聯邊防軍在技術觀察哨發現,烏蘇里江冰面上出現了大約30名中國軍人。在軍官伊萬·斯特列利尼科夫和尼古拉·布伊涅維奇的率領下,八名蘇聯邊防軍人朝越境者走去,打算向對方提出抗議,並要求他們遠離達曼斯基島。然而,在沒有發出任何警告的情況下,中國人率先用 自動步槍開了火。同時,島上的埋伏部隊和中國江岸部隊也用自動步槍和迫擊炮進行射擊,對另一隊前來增援的蘇聯邊防軍展開了阻擊,其帶隊的為下士尤里·巴班斯基。第一個邊防隊被全部打死,增援的第二隊人馬也遭受了重大損失。
沒過多久,在維塔利·布別寧上尉的帶領下,一支摩托化機動部隊趕到事發地點,從背後對入境者進行包抄。但敵方佔據了數量上的優勢,60人的邊防部隊難以抵擋對方整一個步兵營的兵力。布別寧的裝甲運兵車被擊毀了,他本人也受了傷,幾名邊防軍人被打死。這時蘇軍增援部隊趕到,已經有兩個邊防哨分隊投入了戰鬥。鑽進另一輛裝甲車後,布別寧指揮整個部隊繼續戰鬥。
這場衝突持續了很長時間,並且進行得非常激烈。附近的蘇聯村民聞訊後,也前來幫助邊防軍,阿夫傑耶夫幾兄弟表現得尤為突出。重新擺開戰鬥隊形以後,蘇聯邊防軍與後來趕到的預備隊擊退了對方的襲擊。然而,勝利的代價也是高昂的:32名蘇聯邊防軍人被當場打死或因傷勢過重而亡,14人受了傷。死者中最年長的為30 歲,最年輕的僅有19歲。
中方在達曼斯基島的武裝挑釁是早有預謀的,並經過詳細周密的準備。在打掃戰場時,蘇軍發現了中國部隊丟棄的中國產輕武器、彈藥、野戰電話、通往中國境內的通信線路、迫擊炮彈穩定器、大量彈片、一些手榴彈和其他物品。
1969年3月2日,蘇聯政府向中國政府發出照會,堅決抗議對蘇聯領土邊界的武裝入侵,並要求立即開展調查,對挑起事端的責任人予以最嚴厲的懲罰。蘇聯方面堅持要求採取緊急措施,以消除蘇中邊界上的所有越境事件,並強調願意與中國人民保持友好關係。
然而,中國方面對這些建議置之不理,準備在邊境策動新的武裝挑釁,並在1969年3月15日得到實施。
在這一天,蘇軍派出了由一名軍官和五名士兵組成的偵察小組,負責瞭望達曼斯基島南部區域的動靜。大約在早晨十點鐘,偵察小組報告說,有越境者從鄰國跨過河道登上江心島。經大體估算後得知,越境人員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個步兵團,並有大炮、迫擊炮和兩輛坦克提供火力支援。蘇軍部隊到達後,與越境者展開了一個半小時的戰鬥。據蘇軍直接參與者尼古拉·波波夫上校證實,這天的整個衝突持續了九個小時,期間該島由兩方反覆易手達八次之多。
與3月2日的衝突不同的是,不僅蘇聯邊防軍參加了此次交火,而且蘇聯正規軍也給予了密切協作。蘇軍一個人數龐大的摩托化步兵團火速趕赴前沿,迅速在達曼斯基島地區展開,並帶去了所配備的全部火力裝備。投入衝突的甚至還有一系列其他軍事化隊伍,但出於保密的目的並未公諸於眾。除此以外,蘇軍還對中方採取了瞞天過海的手段,意在誘使敵方誤入歧途。最後,當中國人被徹底趕出小島後,從中國一側進入該島的所有路徑都埋上了地雷,而與之毗鄰的邊界地段也被蘇聯軍隊嚴密封鎖。
在此次衝突中,蘇聯邊防軍死亡17人,其中包括達利涅列琴斯克邊防隊隊德莫克拉特·列昂諾夫上校。蘇軍第45軍的部隊在發動反擊時,戰鬥減員也達到9人。
到1969年9月前,即過了大約半年,達曼斯基島地區仍然沒有平靜下來。蘇聯邊防軍在周圍的山丘上布設了大批火力點,當發覺中方人員試圖登島時,就會定期用威力巨大的「冰雹」火箭筒和122毫米榴彈炮對島射擊。
1969年9月,蘇聯和中國政府總理在北京舉行高級會晤,最終解決了達曼斯基島危機。期間簽署的雙邊協定規定,兩國邊界保持原狀,不得再使用武力解決有爭議的問題。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地區的邊界形勢又有了進一步發展。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在對蘇中邊界開展勘界工作以後,烏蘇里江中的部分島嶼,其中就包括達曼斯基島,被移交給了中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