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們是不是焦慮錯了問題?現在人們都在關心社會矛盾、社會衝突、群體性事件等問題。之所以有這樣的關心,是擔心發生大的社會動盪。但事實上,對中國社會最大的威脅可能不是社會動盪,而是社會潰敗。
2.社會動盪是指嚴重的社會衝突會威脅政權和制度的基本框架,而社會潰敗則是社會肌體的細胞壞死,機能失效。說 的形象一點,動盪好比是健康的身體被別人打傷了,而潰敗則是自身的組織或細胞出了嚴重的毛病。費孝通先生的「社會侵蝕」和亨廷頓的「政治衰敗」兩個概念可 以深化我們對這個現象的認識,儘管這兩個概念與我們這裡討論的「社會潰敗」的含義並不完全一樣。其中後者的含義可能會更接近一些。
3.社會動盪的反面是社會穩定,社會潰敗的反面是社會健康。儘管這兩者經常是有關聯的,但需要加以區別。現在的 問題是,對前者的誤判往往成為治癒後者的障礙。這就好比一個癌症病人,需要做手術。但醫生誤診其有嚴重心臟病,無法做手術。實際上這個人可能並沒有心臟 病,或即使有也比較輕。但這種對前者的誤判無疑會導致對後者的治療。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對克服社會潰敗所必須進行的一些變革,往往由於擔心其威脅社會穩定 而被束之高閣,結果是使社會潰敗的趨勢日益明顯。
4.在最近的文章中我一再強調,儘管目前社會矛盾較多,甚至有激化的跡象,但中國發生大規模社會動盪的可能性並 不大。對於這個問題,大約10年前我就曾經寫過文章,去年年初在南方週末上也有兩個版的訪談,一再強調的就是這個觀點。在過去的十幾年中,由於對不穩定因 素、對危機發生的可能性估計過高,使得我們形成了一種穩定壓倒一切的思維定勢。在這種思維定勢中,穩定似乎成了一種終極性的否定因素,一切都要為穩定讓 路。結果是許多該做的事情無法去做。其實,一年365天,不是有這樣的事情就是有那樣的事情;一個國家13億人口,大災小難也總是免不了的。如果總是刻意 尋找不穩定因素,當然會找得到的。更何況失控的權力還會不斷製造出 「群體性事件」(如最近貴州銅仁地區德江縣的所謂群體性事件就是由政府異想天開的制止群眾性娛樂活動引起的)。關鍵是用什麼樣的心態看待這些問題。世界上 哪個國家像我們這樣刻意地去尋找不穩定因素,都是找得出來的。但只有我們有穩定壓倒一切,有「維穩辦」這樣的機構。
5.近些年來,社會潰敗的跡象已經明顯開始出現。其中最核心的是權力的失控。在過去30年改革的過程中,儘管建 立起市場經濟的基本框架,但權力仍然是我們社會的中樞。因此社會的潰敗首先表現在權力的失控,腐敗不過是其外在的表現。我這裡所說的權力失控是指,權力成 為不但外部無法約束而且內部也無法約束的力量,而在此之前,儘管外部約束是缺乏的,但內部約束是相對有效的;權威基礎削弱,前幾年就有所謂政令不出中南海 一說,地方性權力、部門性權力已經成為既無上面約束,又無下面監督,同時還缺少左右制衡的力量,這意味著國家權力的碎片化;官員不能負責任地進行工作,為 保官陞官不惜犧牲體制利益(不要說社會利益了)。在此背景之下,腐敗已經處於失控和「不可治理狀態」。
6.這種社會的潰敗蔓延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潛規則盛行於社會,甚至成為基本的為官為人之道,對此吳思先生有 很好的分析;社會底線失守,道德淪喪;強勢利益集團已經肆無忌憚,社會生活西西里化趨勢出現;利益集團的肆無忌憚,對社會公平正義造成嚴重侵蝕;職業操守 和職業道德的喪失是相當普遍的現象;整個社會的信息系統已經高度失真,統計數據的弄虛作假代表了體制性的對信息的扭曲。「村騙鄉,鄉騙縣,一直騙到國務 院」,幾乎可以說是比官方統計數據還可靠的現實。
7.社會認同和社會向心力在急劇流失。正月元宵節央視一場大火,損失達幾十個億。然而,網路上一片幸災樂禍之 聲。沒有悲傷,沒有痛心。幸災樂禍中透露的是某種難以言表的快意。有人說,這表明瞭人們的冷漠;有人說,我們這個民族沒救了;還有人問,那些幸災樂禍的人 就沒想想燒掉的幾十億當中也有你的一份啊(央視畢竟是國有資產啊)?這讓我想起大約是80年代瀋陽的一場大火,當時許多人站在大街上痛哭失聲。用國民性來 解釋說不過去吧?!問題在哪裡?在對我們這個社會還認同不認同上。在瀋陽大火中的痛哭失聲,是他們感覺被燒掉的是 「我們的」;而在這場央視大火中,有人這樣說,幾十個億燒掉就燒掉吧,不被燒掉也會被吃掉。這裡的吃喝當然是指公款吃喝。還有人說,心疼的是救火要用掉多 少水啊,現在天旱啊。在這些議論的背後,實際上是一種心理上的疏離感,即那些「東西」是「他們的」,而不是「我們的」。心理的疏離是結構性疏離的反射。
8.社會失去進行長遠思維的能力。在權貴資本主義上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團又過於注重眼前,既無古代帝王對子孫後代 的責任,又有無貴族的超脫和超越精神。在我們的社會中,一種傾向,即短期問題誇大症與長期行為麻木症並存。對於所有眼前遇到的問題,無一不草木皆兵;而對 於關乎子孫後代、社會長遠發展的問題,則一概視而不見。今朝有酒今朝醉,成為一種體制性行為。在資源和環境問題上的竭澤而漁,在體制的弊病上能拖就拖。邯 鄲十年換了七任市長,全國市長任期平均 1.7年。新班子上馬前半段是被「扶上馬,送一程」,後半段則是尋找培養接班人。眼前的權力與利益分配就是一切,真正做事情的時間沒有多少。
9.反腐敗為什麼不能有效進行?體現了從既得利益出發的一種權衡,即是腐敗更可怕還是將反腐敗的措施訴諸社會更 可怕。這樣的邏輯對於某一個具體的腐敗分子而言,當然是成立的,但如果將其轉化為一種體制性邏輯,問題就嚴重了。很不幸的是,上述邏輯遠非是非體制性的。 多年來的反腐敗,基本停留在表演性和殺雞儆猴的層面,而對於實質性的反腐敗措施,儘管從上到下心知肚明,但一直沒有根本性的推進,特別是將反腐敗的措施訴 諸社會,更是噤若寒蟬。
10.維護既得利益是一件很累的事情,而我們社會把精力和資源過多地用到了這個地方。為了維護既得利益,不得不 壓制言論自由。可以想想,為了壓制那些言論,我們用了多少的精力和資源?為了維護既得利益,就不得不千方百計想繞過民主這個坎兒。可以想想,為了不民主我 們費了多大的勁兒,編造了多少理由和理論。為了維護既得利益,我們就不得不壓制民眾正當的利益表達,於是釀出了多少群體性事件,為瞭解決群體性事件就花費 了多大的精力?為了維護既得利益,很多在其他國家行之有效的反腐敗措施我們都不敢採用,為此我們不得不使用那些笨拙而無效的運動型辦法,為此又浪費了多少 的資源和精力?須知,要同時實現既得利益最大化和維護社會的正常運行這兩個目標,是一件相當困難和費力的事情。因此,我們這個體制是很累的,管理者也是很 累的,從體制到管理者的心理負擔都很重。更重要的是,為了維護既得利益,我們這個社會要付出更深遠的代價。比如,為什麼要如此大張旗鼓批普適價值?是普適 價值中的什麼讓我們大動肝火?說穿了無非是民主自由,因為民主自由威脅既得利益。但直接批民主自由又不好聽,只能拿普適價值說事了。但在信仰盡失、道德淪 落的今天,連普適的價值也成了批判的對象,結果是可想而知的。但為了既得利益,又不得不如此。
11.造成社會衰敗的根本原因是權貴資本主義的形成。過去很多人把權力和市場看成是截然對立的東西,現在看到這 兩個東西在中國結合起來了。好比原來人們眼中兩個最不能結婚的人結婚了,不但結婚了,而且日子過得很好。過去認為權力在市場情況下會受到限制,現在恰恰是 市場的出現使得權力有了更大的行使機會和場所。市場是權力在當中起作用的市場,權力是在市場當中行使的權力。而且,現在的權力因為市場化而有了更大的行使 機會和場所,賣出了好價格。這是我們現在面對的問題。在2002年的時候,我曾經提出「斷裂社會」的概念;權貴資本主義下的既得利益集團會形成一種「我 們」與「他們」的區分或區隔。正如上面的分析所表明的,這種區隔已經在造成一種心理上的疏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