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壺喻德,由來已久,然而最近一段時間,被奉為文人雅士座上賓的紫砂壺卻生出是是非非,一時間,紫砂壺似乎陷入信任危機。
紫砂壺屬於「中小板」藏品,長期以來拍賣的數量不多,價格也不算太高。五六年前,最昂貴的紫砂壺不過100多萬元。近兩年來,突如其來的 「紫砂熱」讓紫砂壺的價格一路看漲,也將紫砂壺這個收藏類別成規模地推向高端市場。2008年11月,一把由當代紫砂大師顧景舟制的大石瓢壺在上海工美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拍得318萬元的業內天價;今年5月,同一把壺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嘉德2010春季拍賣會上以1232萬元成交,再次刷新宜興紫砂器拍賣單價之最。
事實上即便在「紫砂門」曝光以後澄清之前的最危險關頭,紫砂壺收藏市場的一池春水似乎也未被吹皺。6月6日,在江蘇嘉恆2010年春季拍賣會上,「名家紫砂」專場一如既往地火爆,呂堯臣制的紫菊壺從起拍價1000元飆升至40萬元成交,絲毫不遜於近兩年來其人其作的價格水準。
業內人士稱,紫砂摻假現象並非坊間瘋傳的那樣,皆因紫砂原產地宜興「封礦」致使原料稀缺,所以乾脆以「銅」代「金」。紫砂礦土作為一種特殊的礦產資源,其總量有限,不過現在還未到岌岌可危的地步。「封礦」指的是老坑,事實上新坑也在不斷發現中,紫砂礦土也不僅宜興獨有,江浙一帶的不少地方也有發現。紫砂礦土沒有絕對的真與假之分,只有優與劣之別。就原料成本而言,紫砂壺也算得上平民化。在宜興當地,1公斤紫砂礦土的價格大概在幾十元至幾百元之間,而做一把平常大小的紫砂壺大概只需用1公斤紫砂礦土。
一位拍賣界人士稱,紫砂摻假應該還是出於製作方便的考慮。在紫砂泥土中摻入其他原料,製作起來省事得多,一天製作幾百把壺都不成問題。
不少紫砂藏家肯定紫砂壺具有值得追捧的品質,卻也直言紫砂壺惹的禍多少反映出市場的急功近利。有些人為了一己之利,採取冒用名家款式、新壺充老壺、次壺和贗品壺充名壺等方式實施造假,欺騙消費者,失去了藝術創作者和商家應有的道德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