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好山好水把海外不少中國人的身體素質搞上去的同時,也把其原來特有的辨別能力搞下去了。大陸小小的一個商業操作或者行銷伎倆,居然暢行加拿大如入無人之境,結果被大陸富裕同胞「玩」了一大把後,才知道「思想簡單就要上當」這個硬道理。
話 說不久前大陸來了個「富豪購房團」,男的個個西裝筆挺,女的人人珠光寶氣,據說拿著一疊疊支票簽單來了。西人那裡當回事,咱也只能暗暗叫好,誰叫他們不知道華人鬼點子多。關鍵是當地華文媒體的臉也笑成了一朵花,頭版頭條再加上粗黑標題,我越看心裏越緊張:看那陣勢哪裡是來購房,分明是持幣來「搶房」了。不少當地的開發商和地產經紀人更是添油加醋、烘托氣氛,似乎「富豪購房團」一來,加拿大的GDP就會突突往上衝。那些準備買房的人如果不趕在「購房團」來之 前下單,必定因這一疏忽長期生活在悔恨之中而難以自拔。
當地媒體爆炒並不稀奇,因為華人的圈子小,有點小新聞也能成個大事件。後來仔細瀏覽 相關新聞,看到有鼻子有眼說得頭頭是道,就覺得媒體居然對大陸商家「玩概念」一無所知,畢竟當地媒體很多從業人員大都是香港和臺灣背景,對大陸坑矇拐騙那一套缺乏直接感知,或者礙於地產開發商買廣告的經濟利益,不想把窗戶紙點穿。後來,我讀了這些媒體有關大陸ADS旅遊團「豪華消費」的報導,基本上就排除了後一種可能。
所謂「大陸富豪購房團」其實就是「豪華旅遊團」,是來「逗」人玩的。它是由公關公司、移民公司、房產開發公司及地產中介及旅行社共同合謀製造的一個「局」。在現今的大陸,基本上只要讀過小學的都已經知道其中的貓膩。因為大陸的商人素來喜歡炒作概念,這種概念由如下幾個基本元素組成:能把客人吸引來、能夠最大程度地收費、能夠有新聞效應、能夠帶來潛在的商業利益。「大陸富豪購房團」全部符合這些條件,但這還不算「圓滿」,最關鍵的是看客買不買賬,或者說當地人傻到哪種程度。反正是騙一次算一次的行當,不求「天長地久」但求「隆重經過」。加拿大被選中也算是不虛此行,至少在這批「富豪」離開之前,很多人都是很無辜很天真的樣子。
其實只要稍微有一點大陸生活的經驗,就不會把「大陸富豪購房團」當回事。不能說一眼就將其識破,但至少在這個表面上一團就可讓它成為歪瓜裂棗,露出原形。
其 一:中國的富人素來不喜歡炫富,更不想做中國富人的代表來顯擺,而且還是到世界富人聚合的加拿大來顯擺。「富人購房團」裡的「富人」,大部分是山寨的,並不是說他們沒錢,而是說他們基本上都是頂著「富人」花翎,最多屬於富人的「旁系部隊」。比如官員太太、老闆大奶、富家二代,說白了,雖不差錢但主要是來旅遊的。因為憑藉「購房團」的名號不愁搞不到簽證,至於順道打打移民前站、看看房子價格,幾乎是所有大陸來加旅行者肩負的共同使命,並無特別之處。
其二:富豪即使要購房,在操作上也是做不到的。因為,如果真是來購買樓盤,那就需要和移民的進度、購房後的看護、學區的確定、抵埠的時間等等掛鉤,不會有買家傻到砸錢買房旋即走人的地步。
其 三:中國的富人大多比較摳門,不要說買房這種大事情,就是買個茶壺都要貨比三家無數次。而且,富人大多都像個人精一樣,最好是西溫哥華的屋子,北素裡的票子。不把房產經紀的汽車裡的油跑掉三箱一般是不會簽約的,是不是最後連經紀也甩了還難講。所以,指望「購房團」下單本身就是一廂情願的事情。
不 久前來加拿大的「大陸富豪購房團」屬於去年美國團的翻版,仍然由發明此創意的大陸搜房網牽頭,多倫多和溫哥華接應的都是開發商,中間忙著張羅的還有一些地產經紀商。若不是有好幾個「富人」的簽證被加拿大駐華使領館拒了,估計主辦者的「自我感覺」還要好。這個團在美國的時候就因為根本沒有買什麼樓,被人譏為「忽悠團」,而這次來加拿大居然絲毫沒有引起公眾的警覺,反而又重新被這波人「逗」了一次,這實在是個教訓。直到人去樓空,加拿大麥當勞地產 (MacDonald Realty)策略副總經理史凱羅(DanScarrow)才終於質疑這種商業運作模式的可行性,他感嘆:本地業者如果仰賴這類「購買團」刺激買氣,可能要大失所望。老外不明白不怪他們,他們對於大陸商家「詐術」的認知停留在「兩小無猜」階段,而海外華文媒體和眾多僑胞也被他們「娛樂」一番,實在需要好好反省。眼下,大陸「炒房團」在中國各地已經從一般的「托兒」上升成為「托星」,他們周遊全國,已經不用現錢買樓了,他們拿的只是「出場費」,「炒」的業務已經全權交給開發商自己了。
中國人是絕頂聰明的,但我們沒有因為聰明而更加被人尊重,相反因為太過聰明,常常使自己很狼狽。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