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10-09-03 15:59:47作者:
記得小時候家裡如果有客人來,爸爸媽媽都會把我們叫到客廳,跟阿姨叔叔問好;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當時我們還要奉茶,說完‘叔叔阿姨請用茶’後,才准我們離開回房間。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認為我大概是生於清末民初的國寶,其實不然,我是個青春美麗的六年級生。別人家有沒有這麼嚴格我不知道,至少我們家如此。這樣教育下成長的我,也沒有因此變成唯命是從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乖乖牌。這樣的教育,只讓我學習到待人處事的基本禮儀而之後受益良多。
現在去拜訪朋友,我幾乎想不起來曾經有過類似的‘禮遇’。第一次見面,小朋友還會心不甘情不願的在父母恐嚇下說聲阿姨好已經算是模範生級了。至於倒茶奉水就別提了。今天去拜訪一位土耳其裔的朋友。土耳其家庭在我們想像裡算是非常保有傳統尊敬長者的文化吧?而我對土耳其也有非常好的印象。結果朋友11歲的老大從學校回來,看到坐在客廳裡的我,連招呼都不打一聲,接過我給他的見面禮也沒說謝謝。當然他媽媽有發出類似要跟阿姨問好喔說謝謝等等的聲音,但我還是大大受到驚嚇。只能猜是不是這是他們在西方成長下受到的所謂開放式教育的影響。
後來四歲的妹妹從幼稚園放學回來,更是打死都不願意跟我問好。對於四歲小娃娃這種誠實的反應我也只能尷尬的自我解嘲說我大概長的太凶了吧,以及我小時候也是這麼害羞之類的場面話。
另一次到一個日本朋友家作客,她上小學的獨生女不斷過來要打斷我們的談話。我實在很想把她抓過來打一頓,但還是在表面上配合演出。這種不給小孩設限讓她為所欲為主宰家裡議題是所謂愛的教育嗎?之後幾次在圖書館看見她和她爸或媽一起,主動跟她打招呼,她都聽而不聞。做父母的好像也不覺得尷尬。
我不是教育專家。但我認為給一定年記下的小孩明確的行為尺度及賞罰是必要的。這不是給他們設限,而是在他們的心智發展到可以自行做判斷之前一個guideline,小孩子有一個明確的行為指引是一種心裏上的安全感。不然其實是大人不負教育的責任。
那我到臺灣朋友家,朋友的小孩是否有展現出比較值得讚賞的待客禮儀呢?我努力想了很久,還真是想不出來,好像大部分的時間小孩都是從頭到尾隱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