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圖片
朋友悠悠的說:「我經常1個人吃飯,有空可以約著一起吃飯。」朋友1人居住,是個1人家庭,2個讀大學的女兒各自在外居住。吃飯就成了1個人的事。外食是方便的選擇。她隨後又補了1句:「和女兒約吃飯也不是1件容易的事。」
我經常1個人吃飯。也常看著另外許多個1人佔桌吃飯。在臺北很多人是1個人吃飯。
1個人吃飯,是現代社會常見的現象。(中央社檔案照片)
其實1個人的家庭外食,2個人的家庭或3個人的家庭又何嘗不都是3餐吃外面。省去一切的準備和善後工作,吃完走人。只不過是吃1餐飯嘛,久了就像辦事。
1個人吃飯的滋味,攪拌著自由與孤寂;2個人吃飯和3個人吃飯經常是匆匆和爭執,想吃麵想吃飯意見不一,最後落得乾脆各自吃;還是1個人吃─或是巷子口轉了半天不知道要吃什麼。一家3口則是帶3個便當回家,最乾脆,10分鐘就解決一頓。
說實在的,煮飯並不是一件難事。但是現在人講究速度,時間花在工作、電腦、和購物逛街上,要吃飯,太簡單,甚至宅男奼女靠著樓下的便利商店就可過1個禮拜。
觀察我們的生活,經常可以發現,我們一生大都在忙著無關緊要的「責任」,因為我們經常告訴自己要花點時間在生命中的大事,但卻從來找不出時間。連吃飯都沒時間。吃得很隨便。
因為有工作要忙,有國家社會大事的新聞要關心,就是忙,就是忙著把吃飯當成小事。自從結婚2人世界一直到有小孩的3口之家,幾乎都是全面性的外食,把3餐外包給早餐店、餐飲店和各式各樣的餐廳,因此米蘭琪從出生到9歲完全沒有吃過和看過我下廚煮的一餐飯。家裡的廚房,頂多就是客廳到陽臺晾衣晒衣的穿堂走道間而已,瓦斯爐嘴上一層灰,根本沒開夥。
直到有一天,米蘭琪回來跟我說他隔壁同學的媽媽,午餐時間親自送來好吃的白醬海鮮義大利面,看起來好香好好吃,「我忍不住跟他要了一口來吃,真的是人間美味。」那誇張的表情和口吻,當下深深的刺穿一個當媽的心。
我開始思索食物這件事,米蘭琪竟然開口去跟別人要「媽媽做」的食物,媽媽的味道?過去在家吃飯是天經地義的事,所以我們經常可以回味自己媽媽煮食料理特有的口味,但是現在天天外食,媽媽和爸爸都不煮飯,有多少小朋友知道麥當勞的味道、餐廳的味道,但是卻渾然不知有「媽媽的味道」,吃飯不僅是填飽肚子,我不想讓米蘭琪往後的記憶裡只有1個人佔桌吃飯的自由和孤寂,還要讓她偶爾添加一點媽媽味道的味蕾記憶。
2天後,我開始擦乾淨瓦斯爐上的灰塵,開火煮食,米蘭琪下課回家聞到香味,衝進廚房看到我在煮蛤犡面,驚訝不已,她很懷疑的一直問:「你真的會煮飯啊?!」就好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吃完後讚嘆不止,竟然迫不急待的在小日記上寫著「太神奇了,我媽媽竟然會煮好吃的蛤犡面!」向她班導師報告。
看著米蘭琪的驚訝,我決定讓米蘭琪在成長過程中的生命方程式繼續注入「媽媽的味道」記憶軟體,開始嘗試動手玩創意的煮食「遊藝」。
吃飯飲食不僅是色香味,還有情感的記憶,煮飯是技藝也是記憶。我進一步試著和米蘭琪一起動手調麵粉,切蔥打蛋,倒油煎蔥油餅,母女2個人進廚房經營一段美味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