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還該不該到日本留學?這是時下中國社會一些學生以及家長包括留學中介機構都在討論的問題。在對此求解之前,可以不必急於索求答案,而是看看中國留學生史的幾個發展片斷。
回顧一下中國留學生史,就可以看到近代甲午戰爭後相當一段時期,大量的中國留學生湧入日本,他們滿懷著戰敗的心痛,立志學習明治維新後崛起日本的各種政治的、經濟的、軍事的、文化的經驗,希望能夠通過「速成」的學習,讓自己的祖國強大起來。這其後的辛亥革命以及五四運動、甚至中國共產黨創建等一系列引發中國社會的劇烈變革,都包含著濃重的「日本元素」,中國共產黨兩位創始人陳獨秀、李大釗也都曾是留日學生。國共兩黨領袖中留日學生也不乏其人。
進而看中國現代史,中國學生對日本望而生畏、望而生恨、望而生拒,應該起於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日本發動對華侵略戰爭。當時,大批中國留日學生憤然返回祖國,社會上也因此第一次出現了「中國人該不該到日本留學」的大討論,有許多中國學生因此拒絕到日本留學。
繼而看中國當代史,改革開放的劃時代標誌之一就是打開國門,允許公費生、自費生到國外留學,日本再次成為中國學生搶眼的留學國,並且與美國一起成為中國人到海外留學目的國的「雙強」之一,數以萬計的莘莘學子負笈東瀛,形成了一道壯麗的景觀。
由此可以看出,當日本崛起的時候,中國人願意留學日本;當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中國人拒絕留學日本;當日本戰後復興、中國敞開國門改革開放的時候,中國人再次把日本作為一個「經濟摹本」加以學習,重新掀起留學日本的滾滾熱潮。
問題是時下,「中國人該不該留學日本」 的問題為什麼會再次提出。依筆者所見,這次問題提出的背景已經不是國難當頭,一種愛國激情的使然,從中也可以看出時代的滄桑巨變。此外,這次問題的提出,顯示出中國在留學路徑方面已經有了更多的選擇,而不是以往那種僅僅貪求路途較近、貪求著能夠把漢字看得八九不離十就去日本留學的時代了。更為重要的是,今年3·11大地震以後出現的地震、海嘯、核泄漏這種三位一體的「複合型災害」,不僅打破了日本社會的「安全神話」,也給日本經濟帶來了重大打擊,而此時此刻正是中國GDP超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的時刻,這個變化格外引人注目。有關地震以後「日本人要過一段苦日子了」、「日本對教育的投入不會再加大了」等等話題,也就格外引起熱議。
應該這樣講,重新討論「中國人該不該到日本留學」的話題,並不是一個陳舊話題的簡單重複。也可以這樣說,來有來的道理,不來有不來的道理,這也並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清楚的。反過來,認識和感悟重新討論這個問題的時代背景乃至中日兩國國力對比的變化才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