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增長模式究竟會在什麼時候"最終"耗盡,這對全球經濟未來是至關重要的議題。
對於美國和德國等成熟經濟體,若經濟成長高於3%已屬幸運。而中國自1978年以來年均經濟增速高達10.1%。
若以美元市場匯率計算,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在四年內已經翻倍。中國經濟發展的進程推高了石油和大宗商品價格,並改寫了全球經濟格局。
因此中國經濟增長的軌跡究竟是逐漸減速還是突然硬著陸產生的影響決不僅限於其國界之內。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預計,未來五年中國經濟能保持9%的年增長率。
但部分經濟學家預示中國經濟到了一個轉折點。
紐約大學經濟學家魯比尼(Nouriel Roubini)警告稱,一旦中國不能繼續增加固定資產投資, 中國經濟有急轉直下的風險, 這很可能在2013年之後發生,固定資產投資一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但也有可能中國經濟會在一段時期內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在10年內不必被迫調整經濟增長模式。
里昂證券(CLSA) 駐上海中國宏觀策略師羅福萬(Andy Rothman)稱:"現今中國的經濟以快速增長。當今的現狀無法長久地延續下去。我們也無法說這是件好事或是壞事,我們只能如實地說出中國的現狀。」
羅福萬舉例說:「五年前,中國對鐵礦石需求瘋狂的增長速度如今無法持續下去了;同樣,2010年汽車銷量猛增的現象也一去不復返了。」
里昂證券(CLSA) 駐上海中國宏觀策略師羅福萬還預示說:為負數的實際利率、房價飆升、社會不公都不能再持續下去了。
羅福萬最後表示:"這些現象長期而言不能持續,並不意味著它將崩潰。" 他補充道:"如果你是一個真正的看空論者,你會認為某一天所有事物都會終止。但我認為這種後果很難出現。"
中國經濟富有極大的韌性。近年來中國已屢次擺脫經濟硬著陸的預言,看空論者提出的理由包括不良貸款,投資引發的經濟過熱,2008年初,食品價格飆漲超過20%,貿易保護主義威脅和全球金融危機等。
中國對銀行壞賬的處理讓樂觀者和懷疑論者都能找到各自的理由。樂觀者指出, 中國此前向銀行體系快速注入龐大資金獲得成功,讓政府持有銀行股份成為可能。
懷疑者則稱,政府引導的投資熱潮僅會導致問題成堆,讓銀行承受巨額的隱性不良貸款,這是銀行放鬆對地方政府貸款限制的結果.
會計及諮詢機構畢馬威(KPMG)北京分公司的一位經理傑森∙貝德福德(Jason Bedford)認為:一旦作為貸款抵押的土地和房產價格大跌,銀行將面臨諸多風險。
但他沒有對房屋抵押貸款惡化表示特別的擔憂,因中國購房者至少支付30%的首期。
貝德福德稱 "我當然不會設想發生類似於美國房地產市場崩潰的可能, 僅僅是因為, 假若這裡樓市就算有泡沫的話, 也不是債務融資引發的房地產泡沫"。
對於未來一段時期中國經濟能否保持7%-8%增速的爭論,從日本、韓國和臺灣經驗來看,在經歷大約30年的高速增長後,其經濟增長都會下降。
但中國的高速發展是建立在起步時水平很低的前景下。201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 為4,200美元, 僅及美國同期水平的9%。美銀美林分析師陸挺認為:中國當今的生活水平相當於1954年的日本、1972年的臺灣和1976年的韓國.
儘管中國崛起的形象勢不可擋,但仍有很多領域需要完善。中國必須提高勞動力的技能; 提升創新和研究能力;擴大對內陸貧困地區的資金投入;把近2.5億的農民吸引到城鎮;滿足民眾對交通運輸、清潔供水以及公共服務的需求。
諮詢公司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的專家葛藝豪(Arthur Kroeber) 宣稱: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建立在生產資料的積累上。如有一天,中國把效率作為優先發展目標,那麼它就會遇到經濟轉型的難題。
葛藝豪說:「中國沒有自由的媒體、沒有獨立的調節機制,這才是中國潛在的嚴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