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普通的返鄉者而言,一張小小的車票便顯得無比珍貴。(網路圖片)
提要:顯然,這個政策更有利於黃牛,他們集團作業,分工明確,網路技術嫻熟。因此,網路購票要惠及農民工,首先似乎要對其進行網路培訓,但企業不會做,社會無渠道,而鐵道部更不會做。這個政策作過認真的事前調研嗎?即使有針對的又是誰呢?
鐵道部真正難熬的日子還真不是發生溫州動車事故。
有罪大惡極的貪腐分子劉志軍扛著,處理完相關責任人事情就算過去。
但春運就大不同。每年一度,永無休止,宛如噩夢。
不要動輒罵鐵路部門良心大大地壞了。不是木有道理,而是木有用。
因為中國春運無解。
40天內,31.58億人次,相當於盛產人口的內地人民集體搬家兩次,放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國難,但勤勞勇敢的中國人總能排除千難萬險順利回家。王勇平要在任,會說:這是一個奇蹟。且不會被罵。
集中出行和運力不足是春運的癌症,前者關乎民俗,在快速城市化、工業化的過程中,他鄉與故鄉被無情地撕裂成時代無法癒合的傷口,春節是一段集體癒合的日子,無力阻止,無力改變。後者放在現階段人類社會中最發達的國家,都難以保障這麼多人有尊嚴地完成回家之旅。
對於普通的返鄉者而言,一張小小的車票便顯得無比珍貴。
過去買票的場景是震撼的:寒風呼嘯中,各地火車站前廣場堆積了焦急的人群,幾天幾夜的拚搏廝守,只為獲得那張返鄉的通行證。幸運者便會擠進沙丁魚罐頭一樣的車廂,忍受旅途的煎熬,但相較於回家的喜悅,這些都無足挂齒。失意者還有一個救贖的方式:找黃牛,出高價。
為了降低公眾買票的痛苦指數,今年鐵道部決定改革:推行實名制,推行網路購票和電話購票,試圖一箭雙鵰:拓寬了購票渠道不說,還捎帶腳打擊了黃牛。
但首先遭到打擊的卻是農民工。除了增加乘車時間成本之外,他們驀然發現,相對於過去勤勞勇敢地排隊,現在購票難度突然增大了,買張票宛如北京購車搖號中籤那麼難。於是,他們開始無比哀怨地向鐵道部長寫信,並被媒體廣泛報導。
一個充滿善意的便民新政在執行過程中為何逐步顯露出弱智本色呢?
首先,制定政策的人呆著辦公室久了,根本不瞭解農民工。這些每日在生產線、建築工地辛勤工作的人們是無暇上網的——俺因為春節保姆回家,曾在微博上公開招聘小時工,結果招來一幫子起鬨的大學生和CEO,無一家政服務人員。
顯然,這個政策更有利於黃牛,他們集團作業,分工明確,網路技術嫻熟。因此,網路購票要惠及農民工,首先似乎要對其進行網路培訓,但企業不會做,社會無渠道,而鐵道部更不會做。這個政策作過認真的事前調研嗎?即使有針對的又是誰呢?
按說,鐵道部年年管春運,是老江湖了,應該對春運集中購票的瘋狂感同身受,但遺憾的是:僅僅設置了一個隨時可能被擠癱的訂票網站和若幹部幾乎永遠打不進去的電話,如果是為了推廣這個過去知名度不高的網站,俺可以理解,但要用於公共服務,這些舉措如同兒戲。為什麼木有想到進一步整合各類社會資源——比如新浪、搜狐這樣的網站為何被拒之門外呢?為什麼木有和114合作呢?
現代政府是服務政府,其含義有二:一是決策要真正以民為本,而是決策要講科學。而且,隨著公民社會的逐步形成,公眾積極參政議政的熱忱高漲,為什麼鐵道部依舊閉門造車,倚重幾個自己信任的官員、專家,置滔滔民智於不顧?
這裡面既有觀念問題,也有體制問題。結果可悲:好心辦壞事。
在一個近乎黑箱的行政決策體系下,其實還潛伏著如下未解之謎:現在面對公眾搶購的火車票是全部嗎?鐵路部門真滴就木有內鬼與黃牛勾結牟利嗎?
想想動車之禍,俺深感憂慮。
面對無解的春運,民眾做好了吃大苦受大罪的充分準備,只是有個卑微的夢想:所有人都能公平公開地吃苦受罪——但各級公僕這會子在與民同甘苦共患難嗎?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