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有句俗語說,一月漲,全年漲。現在一月漲勢已確立,全年選擇股市投資雖不能說機遇千載難逢,至少是良好的開端、成功的一半了。2012年最大的投資機會正在資本市場孕育和誕生。
筆者做出如此判斷,理由有四:
第一,社保能攜「養命錢」入市,表明市場具有較高安全邊際。社保管理的資金是不能承擔虧損的資金,養老金更是追求絕對安全的資金,這些錢對投資價值的判斷幾乎近似嚴苛,要是一個風險市場沒有達到其要求的安全標準,它幾乎是不可能輕易出手把自己置於風險漩渦的。須知,社保投資風格一貫謹慎,入市時機把握精準,多年來收益保持跑贏大勢,投資業績穩紮穩打。
當前,A股經過2011年市場持續八個月的下跌,幾乎擠去了絕大多數泡沫成分。滬深兩市平均靜態市盈率分別只有13.40倍和23.11倍,與2010年底相比分別暴跌37.99%和48.29%,致使很多股票都已是「白菜價」,A股市場已跌入安全區域。這必然吸引具有戰略眼光的機構投資者悄悄布局。如果1.9萬億養老金入市獲得政策支持,那麼資本市場由增量資金帶來的投資機會不言而喻。即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言人出面否認養老金入市,但卻無法否認整個市場已經具備吸引大資金入市的安全邊際。
雖然對養老金入市,還有一些爭議,但筆者以為養老金因為將來巨大的支付缺口,尋求做大規模、實現保值增值的衝動是很強烈的,只要市場風險降低留有足夠的投資空間,它不選擇入市才是最大的風險和機會損失。所以,養老金入市的結果是相對明確的,只剩下入市時間選擇和入市規模的問題了。
第二,中國經濟下行趨勢明朗,產業資本投資實業的熱情不斷下降,過剩資金追求反週期運作,為滬深股市的漲升提供了資金支持。短期內受歐美外部經濟環境欠佳的影響,中國經濟開始面臨外需下降的壓力,而內需受制於房價走勢下行的連帶,短期內無法大面積實現內需旺盛,最後實體經濟產能過剩問題,將會演變為資金過剩問題。
去年中國經濟比上年增長9.2%,顯著低於年初預期。民間和社會投資工業生產的積極性將受挫,巨量產業資本過剩和房地產領域資金緊缺將同時存在。而過剩的產業資本尋求資金利用率的範疇則非常狹窄,相對能容納這些大體量資金的投資場所,除了房地產領域,也許只有資本市場這個「大容器」才能擔此大任。
事實也正是如此,進入2012年,央企大股東出手增持行為增多,在A股市場掀起了一輪產業資本增持潮。公告顯示已有34家公司披露增持公告,僅華僑城一家就已累計增持1184.85萬股,以匯金公司為代表的央企不僅戰略性增持股份,還降低分紅比例5%用以國有商業銀行充實資本金。中國石化、中國神華等產業資本也在增持,說明產業資本正在有序地變身為金融資本,資本市場資金飢渴症有望得以緩解。
第三,從資本市場和宏觀經濟發展的歷史比較來看,經濟轉型階段資本市場存在著領先經濟復甦的牛市根基和參照體系。資本的本性是追逐盈利,而在經濟的轉型階段,往往更需要活躍的資本市場,因為這個市場既能容納資金藏身,實際上也在為轉型後的新經濟發展貯備資金力量,恰好擔當了新舊產業轉型的資金供給「中轉池」。
對此,1992年至1999年的中國經濟轉型,提供了很好的觀察對比樣本。1992年和2007年之後的經濟形勢相似性很強,這兩年GDP增長率都是以14.2%為峰值,然後都出現了經濟增長持續走低的情況。從1992年GDP增長率連續下降了7年,到1999年7.6%才見底,但經濟下行4年到1996年的中期階段,滬深股市提前經濟見底三年爆發了大牛市,正好給經濟成功「軟著陸」準備了騰飛資金。
這一次,GDP增速從2007年高點回落,到現在剛好也過去了4年時間,也正是經濟轉型最為關鍵的一年,即使今年的經濟下滑情況與九十年代類似,GDP增長率降到8%,甚至繼續下滑兩到三年才見底,但資本市場擺脫經濟羈絆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作為資金騰挪的週轉地已經步入升途就更有意義。
第四,從投資品的差異性比較來看,2012年資本市場可能機會最大。因為,在經濟下行階段,高價房產壓力最大,統計數據顯示,房地產商品的交易流動性正在減弱,投資房產的風險自然不小。而在通脹回落階段,黃金的避險保值能力也已降低。即便2012年國際黃金市場依然能有較好表現,每盎司1800美元恐怕依然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天塹。所以,黃金實物和期貨投資漲升的空間比較有限。
如此,把上述觀點概括起來就是三句話:2012年,把錢存銀行不如投資銀行股票,投資黃金不如購買黃金股票,投資房產不如投資房地產龍頭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