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王立軍進入美駐成都領館事件,讓薄熙來長達三年的問鼎之旅進入戲劇化高潮,使中共十八大權力交接更顯撲朔迷離。在中共的權力鬥爭中,制度性資源(黨政幹部考核與任免)與非制度性資源(父輩家世、官場關係)一直相互為用。要分析最近重慶王立軍事件與薄熙來的政治前途,先得從這裡入手。
在政治權力交接上,即使在共產國家當中,中共的權力交接也很有特點:既不像蘇共那樣,通過黨內高層協商推選出繼任者,血緣原則在權力交接中基本不起作用;也不像北韓金氏政權那樣只認血緣,從一代到三代,都是父死子繼,或者古巴卡斯特羅家族那樣,兄終弟及。中國是雙軌制運作:既有一套制度化因素,即高層指定接班人,但不能按血緣傳給子女;又有一套非制度化的潛規則,離權力最近的「太子黨」可以得到種種進入官場的便利與晉升優惠。
這一權力交接模式形成於中國改革開放之後,毛時期另有特點。鄧小平以退休元老的表面身份掌控朝政,形成了以他為核心的集體領導機制。在廢掉兩任總書記之後,指定江澤民任總書記,為了讓他的政策能夠延續下去,還隔代指定了胡錦濤在江後接任總書記一職。因為鄧氏指定的接班人既非其子女親屬,太子黨直接繼承父輩權力從制度上看似斷了路。鄧並不反對高幹子弟經商,但地位僅次於鄧的陳雲卻反對,主張從太子黨中培養接班人,因為「自己的孩子政治上可靠」。由此中共形成了一明一暗、相輔相成的幹部選拔機制。制度化的「明規則」就是鄧小平主張的「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有地方工作經歷」,選拔時要經過推薦、考察等一系列程序;非制度化的「潛規則」就是高幹子弟們在政治晉升上可以優先考慮,但其升遷必須符合「明規則」。
現在回望當年,應該說80年代是中共執政以來對本黨、國家與人民最負責任的一段時期。選拔幹部的這兩套規則在當時還確實使不少不合資格的高幹子女無法進入各層級的關鍵崗位,一批起自底層的平民幹部得到升遷。第三、四兩代領導人就是這樣進入仕途,逐級上升。趙紫陽當總書記時曾試行過政治體制改革,十三大第一次實行了黨中央委員無記名投票和差額選舉。北京市效仿中央,用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50名北京市委委員,提了55名候選人,其時已為司局級幹部的陳元(陳雲之子)很不幸地成為落選的五人之一。這個故事當時成為黨內民主化的美談,一些不太瞭解陳氏父子複雜心情的媒體還登過此事。
恢復高考後最初幾年的考試貨真價實,並沒有90年代後期那麼多腐敗,大學也沒開始賣文憑。高幹子弟要從政,首先就得拿到文憑,否則其仕途之路就可能卡在大學學歷這一關上,即不符合「知識化」標準。當時,具備這些條件的太子黨當中,最耀眼的政治明星有這麼三顆:劉少奇之子劉源;薄一波之子薄熙來;習仲勛之子習近平。
劉源仕途是高開低走,從北京師範學院歷史系畢業之後,1982年從河南新鄉縣七里營公社副主任開始起跑,短短6年之間歷任新鄉縣副縣長、縣長、鄭州市副市長,至1988年任河南省副省長,成為全國最年輕的副省長。但1992年劉源的仕途像河流急拐了一道彎,轉任武警部隊水電指揮部第二政委兼副主任,此後的升遷就在武警與軍界內部穿梭,再也未回地方。一個沒有軍事經歷的人從地方官改為警界及軍隊任職,等於是為其仕途設置了天花板。其原因成謎。
劉源淡出政壇之後,薄熙來成為當時最耀眼的政治明星。薄1982年從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國際新聞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在中央書記處工作兩年,於1984年從遼寧省金縣縣委副書記起步,到1993年成為遼寧省大連市市長,並以城市建設為政績亮點,成為中國當時最搶眼的政治明星。但從2001年成為遼寧省委副書記、省長以後,其仕途那種鼓滿風帆前進的勢頭停滯,傳聞與遼寧省地方勢力矛盾甚多。2004年任商務部長,直至2007年調至重慶任市委書記,列位中央政治局委員。
習近平1982年進中央辦公廳、再從中央軍委辦公廳秘書一職轉任河北省正定縣委書記。因其進入清華大學之前已經在陝西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做過黨支部書記,算是有了基層經歷。從1985年開始,此後的任職經歷主要在福建。與前兩位不同的是,習近平從做福建省寧德地委書記開始,就兼任寧德軍分區第一書記,此後隨其行政職務的升遷,兼任的軍隊職務也一直節節升高。從2003年開始任任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兼任省軍區黨委第一書記;2007年先任上海市委書記兼上海警備區第一書記,同年轉任中央政治局常委,轉任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黨校校長。
從上述三位「太子」從政經歷可看到:父輩餘蔭這一非制度化資源起了極大作用。按中共黨內幹部選拔那一整套民主推薦、組織考察的制度限制,所有人必須熬資格,一級級台階往上攀爬。沒有非制度化資源起作用,上述三位升遷不會如此之快。但如果在「民主推薦」這一關卡了殼,仕途也不會那麼順暢。所以元老們一般都會挑選有自己親信任職的地方,讓「太子」下凡,盡快熬夠級別。「太子」如果「親民」,早早熬夠資格,那是皆大歡喜,下邊的親信官員也算是對老上級有了交待。習、薄二人在基層熬級別時,由於為人的不同,風評也有很大差別。薄熙來從任大連市長開始,既喜歡在媒體露面,渲染政績,還有一些醜聞纏身,香港《文匯報》駐大連記者站負責人姜維平就是因匿名在香港媒體上揭露其醜聞而被誣入獄。習近平則絕少在媒體露面,低調實幹,在非常複雜、大案迭出的福建竟然能夠保全自己,其風評與薄相較有不小差別。到2007年薄至重慶任職、習至上海任職為止,這兩位「太子黨」政治明星其仕途前景已優劣盡顯。熟悉中國政治的人士都已瞭然:從職位安排上看,習近平是做為第五代領導核心加以「培養」的。
正因為在官場升遷,不僅需要打熬資格,前景也不確定,太子黨中的多數人並非能在基層受這份苦的主,於是利用父輩權勢經商,或是在軍隊及京城六部謀職,成為太子黨的主要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