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塵世中行走,時常會遇到各種事情和誘惑,讓一些人沉浸到追名、逐利、貪情中不可自拔,覺得這就是人活著的方式。正如時下流行的一首歌中唱到:「不愛不恨,沒滋味。」是呀。在其中,很多人覺得人就應該是這樣活著的。
其實這是沉浸其中,拔不出來而故步自封的結果。如果能把眼光擴展開一點看:且不論當年佛祖曾經是王子,拋下王位和嬌妻出家,最終明白了生命和宇宙的真諦。達到了度己度人的願望;耶穌無懼撒旦的誘惑,而用拋掉自己性命般的舍盡來贖眾生的罪業。他們是一種修行人的活法。
後來在歷史上有很多國王、君王或者達官顯貴都在家或出家修行。最起碼很多人達到:「心遠地自偏」的境界。這是一種清淨的活法。
那麼既然說到清淨的活法,我想我們換個角度來說這個方面。
一個人活在世上,都想活得有意思。無論有錢還是沒錢,無論有權還是無權。其實我覺得,生命的樂趣在於對外界的感知程度。也就是說,你的悟性多高,你的心才會領悟多少,你才有多大的樂趣。比如,你與客戶談生意。你對他瞭解多少,才是你這宗生意的成敗的關鍵。此時,「成」與「敗」的感覺,其實就是樂趣的表象。那麼就算當眼前只有你一個人的時候,也用不著百無聊賴。因為萬物的存在,都是為人而用的。咱不用特別的本事,只是從課本中和社會上學到的東西就足以讓原本沉寂在自己周圍的一切看上去不「出氣兒」的事物,靈動起來。
這裡只拿一粒沙來舉例。
一粒沙,從歷史過程角度來說,它也許曾經是大山的一部分。那麼這山,從地質學上來說,是經過了很長久的年代以前,在地球上發生強烈的造山運動形成的。那麼可以想像,在大面積的發生造山運動的時候,地球上是多麼的「熱鬧」。當造山運動停歇了,又經過漫長時間,在某個山體上長出植物,在某塊岩石上休息過很多種類的動物。也許就在這塊岩石旁,上演過「爭霸」的悲壯(如:恐龍),上演過「吻頸」的呢喃(如:長頸鹿)。歲月的長風在這裡吹拂了千百萬甚至多少億年。陽光和暴雨唱響了「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情景劇。
也許在不經意間,岩石耐不住暴雨或者陽光的辛勞而斷裂,一部分就完全離開了朝朝暮暮相依相伴的夥伴。滾落到新的地方。然而離開整體的個體,好像更容易被外界蠶食,就這樣不斷的變小、變小、變小。也許一場大水或者風暴,把它遠遠的帶離了它曾存在過的地方。在新的地方也許還沒有歇一下腳,或許已經休息好了,又被外力牽引著開始了新的旅程。也許在被水或者風牽引的途中,它曾經看過皇帝的舟船,見過大將的戰馬,所演繹出的故事也許是悲壯的、也許是平庸的,當然也許也是姦佞的。最終它在歷盡無數次被牽引之後,最終此時此刻讓你遇到,拿到手中,摸索著,探尋著它這個小小的一粒沙從前的經歷和見證……
從微觀粒子角度來說。這一粒沙是很多種物質構成,那麼這就是混合物。那麼這些混合物都有各自的分子成份。它們要組合在一起,需要一種外力。也許這種外力是在當初地殼發生造山運動時,它們的分子成份處於熔融狀態而後來經過冷卻而「恰巧」堆積在一起。形象一點的說,是造物主用他的智慧的手,將這些有緣在一起的物質捏在一起。從最小的粒子到原子核與電子組合成原子,然後幾種原子以幾種方式組合成分子,然後很多分子的集合組成了物質。那麼每一個組合的過程用化學角度來說就是各種化學鍵。那麼如果你很「調皮」,就應該想一想,如果把電子放大到地球這麼大,上面究竟會有啥?
反正也是尋找樂趣嘛,把這思維放開,你真的會發現這粒沙子裡面蘊含著太多太多值得我們去研究的事情。
如果我們往大了說。這裡沙子來源於一塊岩石,這塊岩石來源於大山,大山來源於地殼的造山運動,而地殼所包裹下的一切又會有一個來源,而那個來源肯定還有它的來源。這是時間與空間相依的巨大疊加的概念。足以讓人們浮想聯翩……
很多人都跟我說,怎麼能活得有點樂趣?因為他們有的當官覺得互相爭鬥,沒啥意思;有的說:「我窮的只剩錢了」;而有的重情重義的人,反而受到很深的傷害。我說其實真正的樂趣在於你能否悟性,或者說悟性的好壞。如果悟性好,那即使身邊只有一粒沙,你也會從你學過的歷史、文化、物理、化學等等知識中將其「天馬行空」般的感悟一通。在感悟的過程中你突然會明白,原來一切都不是簡單和偶然存在的。經歷了那麼多的風雨,見證了那麼多歷史,一切到底是為了什麼?如果你能把思緒的主角置換一下,把「沙子」抽出,把「自己」悄然放入,我想你會震驚於你的思維!你會珍惜你現在所擁有的人身,你不會再僅僅的為了「過日子」而活著。你會尋找你生命的真正的意義之所在。那麼思維如果「發散」到這個程度的時候,你想你還會被寂寞折磨的百無聊賴嗎?
更何況,這種身邊只有一粒沙只是一種近乎極端的假設。一粒沙就可以讓我們從中尋找出如此多的樂趣,更何況你身邊還有那麼多的人和事呢。所以人應該是很快樂的活著。
多想一想自己為啥活著,生命就不會失去樂趣,更會覺得有意義!這也許就是「智者」與「庸者」的區別之所在吧!
點擊與作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