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積在秦皇島港口的煤,本月達到950萬噸。(圖片:紐約時報)
【看中國記者李婉君編譯報導】據《紐約時報》6月 22日(週五)報導,隨著中國經濟繼續減速,中國著名的企業高管及西方經濟學家們表示,有證據表明,中國地方和省級官員在偽造經濟統計數據,以掩蓋其經濟問題的真正嚴重程度。
面對下跌的電力需求,發電廠用煤量減少,過剩的煤堆積在中國最大的儲煤區,數量創下記錄。但是,電力業高管們表示,地方和省級政府官員迫使電廠經理們不要向北京報告電力生產放緩的真實程度。
發電量及電力消費被視作反應多種經濟活動真實情況的晴雨表,被外國投資者、甚至是一些中國官員普遍視為衡量中國經濟真實情況的黃金標準,因為在中國,報告出來的數據不像很多其他國家的那樣可靠。
企業高管和經濟學家們說:事實上,一些城市和省份的官員也在拔高經濟產出、企業收入、企業利潤和稅收。那些官員敦促企業採用不同的賬目本,以展示企業的業績及納稅在提升,事實上,這些均不存在。
企業高管和經濟學家們粗略估計:這些不準確的統計數據造成了各種經濟指標被虛假誇大了1或2個百分點。這足以可能使非常糟糕的經濟消息看上去僅僅是個壞消息。這些企業高管及經濟學家們均要求匿名,因為擔心會危害到他們與中國當局的關係,以影響到他們的生意。
位於北京的國家統計局一名發言人說:「這些說法沒有依據」。
一些人仍對中國的官方統計數字表示信心。鄧普頓新興市場集團(Templeton Emerging Markets Group)執行董事長Mark Mobius引述報導中的電力數字說,他對中國經濟存在嚴重困難的說法表示懷疑,「僅僅看其電力生產,我不認為中國的經濟活動那麼糟糕」。
但與該機構有聯繫的一名經濟學家說,官員們在察覺電力數字可能被誇大的跡象後,已經開始要求調查。
長期以來,都存在對中國經濟數據質量和準確性的質疑,但現在這些擔憂被提出來,不尋常。今年是自1989年以來,中國經濟首次急劇放緩,恰好又碰上十年一次的最高領導層換屆。
各級政府的官員都面臨壓力,要向北京匯報良好的經濟效益,因為這涉及到他們的晉升、降職和調動。因此,這些高管和經濟學家們稱,(官員們)就對下降的或看起來暗淡的經濟活動數據進行偽造。
一名電力部門的高管說:「政府官員不希望看到負面(數據)」,因此他們告訴電廠管理人員要將用電量下降改為沒有變化。
另一名能接觸到華東重工業中心-山東、江蘇兩省電力數據的企業高管表示,今年5月,這兩省的電力消耗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在中國西部一些地區,耗電量也出現下滑。然而,與統計機構有聯繫的經濟學家表示,全國各省市報告說,耗電量持平或略有上升。
全球能源諮詢公司Wood Mackenzie的亞洲煤炭資深分析師Rohan Kendall表示,在秦皇島港口煤炭庫存,本月達到了950萬噸,火車運來的燃煤超過華南各電廠的需求。這比2008年11月930萬噸的庫存記錄還要高,當時正值全球金融危機的谷底。
中國一名高管表示,中國其他三個最大的煤炭儲存地 - 天津、曹妃甸和連雲港,庫存也創新高。
很多經濟指標顯示:今年春天,中國的經濟已經放緩,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達到2001年以來的最低點。工業生產年均增長率低於10%,而5月份的發電量較去年同期僅增長了3.2%,4月份較去年同期僅增加1.5%。
問題是,實際的增長放緩是否更加糟糕。為什麼今年春天,像石油、煤炭和銅等商品價格大幅下跌,而中國官方統計數字顯示,經濟活動減速更加溫和?政府數據被動過手腳,也許能有助於解釋這一點。
對官方統計數據的操控,也能提供一個線索:為什麼一些消費品和建材批發商說,現在的銷售與2009年初一樣慘淡。
準確的統計數據供決策者們內部使用,而對公眾及金融市場發布不那麼慘淡的數據,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央行本月早些時候出人意料地突然降息。
高盛和其他機構多年來的研究都明顯表明:中國的統計員們對季度性增長數據做過處理,在經濟繁榮期,低報實際增長率,在經濟衰退期,誇大經濟增長率。
在過去,中國官員們也對中國經濟統計數據的可靠度提出過質疑。維基解密公布的一份美國外交電報顯示,李克強在2007年說,他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數據是「人為製造的」,因此不可靠。
李克強對一名美國外交官表示,(因此)他看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及銀行貸款發放,這三項指標不大可能造假。
國際能源機構的中國能源專家Jonathan Sinton表示,他還沒有聽說過中國電力行業數據造假,他認為中國五家最大的電廠這麼做不太可行,它們加起來的發電量佔中國電力的一半。
Sinton 稱:「如果有問題,將來自那些小電廠」。他也警告說,即使這些小電廠,最終也必須提交準確的信息,因為要和燃料、電力及金融賬戶的數據一致。
渣打銀行中國經濟學家Stephen Green表示,隨著額外的銀行貸款開始刺激消費,中國經濟今年秋天仍可能恢復。
但週四由匯豐銀行和Markit公司公布的一份對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的獨立調查,給出了自2009年3月以來第二悲觀的數據。只有去年11月份更糟,當時很多中小型企業面臨短期嚴重的信貸緊縮。
(點擊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