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下午4時許,天津薊縣萊德商廈發生火災。據新華社7月1日消息,截至事發當晚11時,初步確認10人死亡,16人受傷。網際網路上,關注與議論不少,可供瞭解事故詳細情況的權威信息卻惜字如金。而梳理現有為數不多的媒體報導,以及網友上傳的部分手機視頻,火災現場情況之嚴重卻可見一斑。
一棟較老舊的建築,經翻修加蓋,因商業經營而寸土寸金,有商戶反映,「為最大限度賺取租金,經營者擅自改變商廈結構」。包括逃生樓梯沒有明顯標誌、消防通道不暢等安全隱患,是如何在平日經受住屢次消防安全檢查的?這樣的發問雖然後知後覺,卻是錐心之痛。媒體報導顯示,火情發生後,駐地距離事發現場僅1.2公里、「步行只需十分鐘」的消防中隊,在大約20多分鐘後才趕到,且「由於消火栓水壓不夠,耽誤了一些時間」。此種應急能力,顯然不足以應對如此突發的情況。
火災發生後,大廈西南的卷帘門被拉下,僅剩西門可以逃生。據當地商戶介紹,警方曾對當地人表示,卷帘門是因火災而「自動落下」,但這一說法卻受到民眾普遍質疑。因為此次火災,引髮網路關注的另一焦點便在於,有多位目擊者稱商廈內大量人員被困,與疏散不力、商場封鎖大門有關——火災發生時,商場一樓的卷帘門被拉下,「導致許多跑到一樓的人被困」,而其原因據稱是「有經理擔心顧客不給錢就跑了,於是拉下了卷帘門」。如果此說法最終被查實,大火臨頭,在財物與顧客生命之間的選擇,顯然將是一場會令公眾觀感不適的人性糾結,而涉事人員也將不可避免地面臨內心煎熬和責任追究。而圍繞這一關鍵細節,民間說法與警方表述的差異,讓人尤其急切獲知更多更詳盡的情況。
事發至今,已逾七日,但公眾對於火災的相關情況卻知之甚少。7月1日晚間,人民網官方認證微博刊發消息,「6·30火災發生已24小時,仍有部分家屬未找到親人」,當記者欲與不知親人下落的家屬接觸時卻「被跟蹤」,「當地群眾對火災事故的傷亡人數存疑」;中新社7月1日也有消息稱,「仍有家屬尚不知其遭遇火災的親人下落。」可以梳理出的信息中,6月30日是個週末,萊德商廈系當地最大的商場,而且事發時商廈在做促銷活動,商場內購物休閑群眾較多。不止一位目擊者反映,當時3層以上的被困者,有很多人選擇跳樓逃生……(《新京報》7月1日報導)。
在網際網路極度發達的當下,一場備受各方關注的大火,卻面臨權威信息匱乏的窘境,涉事地方職責部門顯然難辭其咎。6月30日事發至今,惜字如金的簡訊式報導,傷亡人數及救治情況,更是存在長達數天的信息空白。面對網路上傳播甚廣的各種說法,薊縣方面始終沒有回應,絕非明智。因為越是躲躲閃閃、語焉不詳,尤其是涉嫌對媒體採訪權設置人為障礙等,對於真相澄清、民心平撫,都將有百害而無一利。公眾對於起火原因、日常消防管理、商廈是否存在火災隱患,以及警力出動、現場救援等情況,擁有合乎情理、法理的知情權,必須給予充分尊重。
逝者何以安息,生者何以求得慰藉?薊縣大火留給人們的模糊印象需要改觀,火災情況需要徹底、坦誠的信息公開;對災難事故的後續調查與責任追究,也亟待司法部門的權威介入。此為涉事地方政府部門面臨的一次考驗。